开篇先说重要的事,我终于薅到了京城名师王进平老师的思维素养课寒春班的名额,数量有限,周三中午12:00,姐妹们直播间蹲住拼手速。
简单再给姐妹们介绍一下王进平老师的履历:
北大本硕博,原清华附中创新班班主任、数学教师;
原北京数学学校JXD教练原“迎春杯”“华杯赛”“希望杯”教练员;
14年一线教学经验;
所带学生大部分进入人大附实验班和六小强。
在圈内,王老师就是金字招牌,是很多妈妈抢破头也要上的课,是唯一一位我带着言言做诊断的老师。
前几次直播名额火速抢光,这次寒春班,姐妹们千万别错过!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这周我写过一篇文章,借着《十三邀》采访林小英的内容,大胆说出了自己关于教育的一些想法,引来超多姐妹留言,大家各抒己见,但最多的还是表达出了深深的焦虑。
特别理解姐妹们的心情,想让娃学习,又舍不得学太多,内心一直处于不停翻滚状态。当现实情况与内心理想拧巴时,谁都难免产生焦虑情绪。
2年前的我,也不例外,有些患得患失,也在努力调整。
但这两年,我开始越来越释然,焦虑不了一点。
这中间的心路历程,和姐妹们说说,也算是周末的宽心丸吧。
01
你为什么焦虑?
要说关于教育的焦虑,绝对不是国家风向导致的。
减负一直在,官方也在号召“双减”,教材改革越来越“松弛”,可以一切都不能让绷紧的家长放松下来,这是为啥?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知道焦虑的成因。
心理学家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我看,老母亲们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当然是对未知的恐慌。
人呐,很难对眼前明明白白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大多数人的心态还是:“既来之、则安之”。任何值得忧思的事情,真到了眼前,反而释然了。
我记得在我高考前悬而未决的那段时间,妈妈经常做同样的梦,要么梦见她参加考试,看着卷子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要么梦到考试迟到,被隔离在考场之外。
梦里情景太过真实,妈妈经常惊醒过来,心有余悸。
倒不是她本人工作有什么压力,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完全是由未知的,即将迎来的高考结果的焦虑导致的紧张。
因为高考结束后,我的录取通知一到手,妈妈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梦。😅
未知变已知,“悬着的第二只鞋终于落下来”,人反而就释然了。
第二个来源,是对已经发生却无力改变的事情出现担忧。
问题产生了,不怕,咱们着手解决就好。
怕就怕眼睁睁看着,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举个例子。🌰
孩子成绩出现下滑,没关系,分析错误原因,调整学习方法,接下来咱们努力学就行了。
可如果此刻完全没有头绪,不知道接下来的安排,再加上和其他娃无形之中进行比较,想得多做得少,可不就越来越焦虑。
抽丝剥茧地看,不管是这两种原因的那一种,本质都是在试图控制一个根本控制不了的事情。
控制不了还要试图控制,超出能力范围,只能焦虑。
02
适当焦虑有好处
我一直觉得,适当的焦虑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未知的事情早一点觉醒,反而有利于我们找准方向。
关于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
进入老东家的第三年,我进入到了职业倦怠期,工作内容轻车熟路,很难再用干劲,可如果想要突破,向上走一步却很难。
尽管同事劝我,才工作几年不要想那么多,可我总是想,职场上不进则退,年轻时还是要争一争。
无奈机会与实力,缺一不可,我只能等。
思来想去,我决定不能这样僵持下去,主动找到领导沟通。
领导给我两个建议:
一是去某线下岗位做负责人,业务模式成熟,我只要按部就班做下去完全ok;
二是去相对新的线上业务版块,职位没有升上去,但业务前景广阔。
在看得见的利益和看不见的前途中抉择,赌得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没有信心。
于是,我选择了虽然眼下看起来并不热门,但未来前景看好的线上业务,也就是新媒体领域。
没想到,这一次选择影响了我未来十年,甚至至今的职业方向。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小焦虑还是有些用,它让我有思考,思考后采取行动。
所以未雨绸缪对于老母亲来说是好事,陪娃学习的路上,除了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抬头看看远方和身边的人,也能获得前进的动力和能量。
03
过多焦虑大可不必
话说回来,太多的焦虑可就有些过分了,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给姐妹分享三个避免焦虑的方法:
A.一切焦虑来源于自身
莫言说过一句话:除了生病之外,你所感受到的大多数痛苦,都是由价值观带来的。
人心本安,面对外界,自己的想法才是焦虑的来源。
教材改版,有人调整方向重新起航,有人坐以待毙,怨天尤人;
就业难度大,有人降低预期,有人自怨自艾;
有人说鸡娃的焦虑都来自于鸡娃博主,推荐的课程太多不知道学哪个;
有人在优秀的资源面前,沉心静气,仔细研究,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坚持下去。
我们对事情的理解和讲述,比事情本身更重要,一切不过是我们内心质地的折射。
B.做事,不停地做事
想得多,做得少,才容易焦虑,遇事最重要的是去解决。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去行动,打直球,动起来。
娃背不下单词,学习自然拼读,每天带着背;
数学成绩提不上去,找到一门课跟着学,预习、复习,不会的环节看回放,保证完成作业,每到错题都搞清楚;
听力不好,那就从简单的听起,每天30分钟规定好时间,执行起来再说。
就比如我,如果担心职业发展,那就寻找机会,提升能力,坐在家里发愁简直一点好处也没有。
人教人教不会,只有做事才能学会 ,一遍遍跌倒再爬起来,然后就会建立起自己的方法论,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其余人只能是辅助。
而且我发现,只要行动起来,你就会进入一种正循环状态,自动节能,根本不会有时间去想那些七七八八。
C.少做比较
前几天后台有姐妹说,不知道娃啥时候能像言言一样听话。
其实这样的期待完全没有必要。
人往往都是在比较中迷失了自己的位置。
和学霸,比分数;
和同事,比薪水;
和朋友,比身材长相……
有个朋友和我吐槽,自己都读到了硕士,还被父亲拿来和别人家准高考生作比较,只因为对方一模考试成绩还不错,有望考上985的学校。
一生陷入比较的中国人,一生陷入自证怪圈,努力证明自己并不比他人差,于是焦虑如影随形。
人到中年我发现,越少比较,越少烦恼。
不是闭目塞听,也不是掩耳盗铃,而是真正懂得,别人的好坏和自己无关,你如何走接下来的路而不被其他人影响才是你要思考的议题。
别人再优秀,和你无关,你只能吸取经验;
自己只要有进步,就是值得快乐的事情。
我也知道,道理都易懂、实践很难,可如果今天这篇文章恰好有一句戳中了你,恰好某个时间你感受到了那种释怀,就算这次阅读不虚此行。
姐妹们,加油!
王进平老师谈浅奥、奥数的区别,小学生该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