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第五天,我再上来冒个泡。✌️
这次长假,千载难逢赶上老赵没出差、没加班还正好在北京,我算是彻底解放了。
脑袋放空、吃吃喝喝,全靠他来安排,主打一个听话事少,绝对不提任何不同意见。
当然,我也没闲着。
1号那天,言言参加斯巴达小勇士的比赛,爬绳索、跳泥坑,一场下来造得好像泥猴儿。
回来老赵洗衣服刷鞋,我负责拍照👇
2号,言言要去开飞行模拟器,老赵全程陪同,我负责拍照👇
3号去雁栖湖遛弯,老赵负责骑车带娃,我还是负责拍照👇
不知道从啥时候起,我的任务只剩下一个拍照。🤪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早些年老赵驻外,一个月回不来一次,我还觉得没什么打紧,上班、照顾娃、做自媒体全面开动,哪个也不耽误。
可老赵回到北京后不一样了。
每次出去,回到家中扒拉照片时,我都免不了感慨——这个家里里外外,洗洗涮涮,没有老赵还真不行。😂
现在,我也开始慢慢习惯对言言放手,转而让老父亲更多参与养娃的生活。
当然,今天这篇文章我不是想要晒幸福,也不是想传授所谓各种平台流行的“御夫之术”。
咱们中年姐妹趁着国庆假期开个聊天局,就说说一个家庭中,父亲的角色到底有多重要。
01
给父亲一个位置
这两年各种平台好像集体呈现同一种舆论风向,那便是强调女性的强大,刻意贬低家庭中男性的重要性。
这种观点经常表现为强调“父亲不重要”“我们自己什么都能做”,夸奖的同时还不忘了拉踩队友。
当然,我知道这是在鼓励姐妹们支棱起来,成为经济和人格双重独立的女性。
也的确有部分父亲在家庭中处于缺失的角色,让妈妈们身心俱疲。
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分的宣传容易造成错误的引导,毕竟在家庭中,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
有女娃的家庭,父亲的言行举止很容易成为女儿未来择偶的标准;
而对于男孩子来说,父亲更是他们模仿的对象。
在《养育男孩》一书中就曾说到:
“6-13岁,这是男孩成长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 男孩进人了自身成长的转变期,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依赖妈妈,而是喜欢和爸爸交流,开始向爸爸学习,模仿爸爸的行为,并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男子汉。”
所以妈妈们的放手和父亲的顺利衔接,在孩子上小学后尤为重要。
话说回来,老赵常年在外工作的阶段,言言还处于对我依赖比较多的年纪。可尽管这样,他也会因为老赵不在而表现出内向、胆小且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言言手里总是紧紧抱着小被子的样子,给姐妹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老赵为了言言开始争取更多回家的频次,且每次回来都会全心全意陪着言言玩,坐公交、做手工、去游乐场打卡,显然比我的创意还要多。
在他的带动下,言言肉眼可见地更加勇敢外向。特别是安全感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谨小慎微,反而更敢于探索。
所以谁要是说父亲不重要,我第一个不同意。
姐妹们可以独立、自洽,但孩子成长中确实需要爸爸做一个领路人,老父亲的责任一点不能少。
02
多放手,才能放心
当然,很多姐妹(也包括我在内),生活上都是多面手,又当爹又当妈,还能当老师、司机和厨师,不仅能顶半边天,就算撑起这个家也没问题。
但看过言言性格的转变,我更加坚信,在家庭中,咱们真不能因为自己“全能”就全盘接管带娃的各种大事小情。
说白了,偶尔“犯懒”也挺重要。
A
不要怕犯错
很多姐妹跟我聊天时说,自家的老父亲带娃不靠谱,不是丢东西就是磕了摔了,自己实在不放心。
要我说,都是第一次做家长,还是要在磨练中成长。
就拿老赵来说,当初刚开始带娃也是摸爬滚打,手忙脚乱。
有一次他带着言言坐小电动,一个刹车两个人都飞了出去,等我赶到医院时,看着两个人满脸花,又心疼又有点想笑。
这张照片姐妹们应该记忆犹新👇
但换个角度想,发生这种事情谁都没发预料,就算是我带着言言碰到那样的情况,可能也会摔跤。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事故,就全盘否定了父亲带娃的能力。
事实证明,吃一堑长一智,经验都是这样积累起来的,老赵再也没带言言骑过电动车。😂
B
制造机会
有姐妹吐槽说自己好似“丧偶式育儿”,队友从来不主动带娃,好像还没有进入父亲的角色,家里的事情都是老人在操心。
忘记在哪看过一句话,大意是家中老人的参与,其实大多数时间取代了“父职工作”,真正的父亲无从参与其中,于是渐渐适应了自己后退的角色。
这事我也经历过。
言言小时候我和奶奶一起带娃,老赵在外地上班。偶尔他回到家,奶奶也会习惯性帮忙,老赵想带言言也找不到机会。
后来我和奶奶商量,只要老赵在家,我们俩都尽量休息,给老赵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而从老赵调回北京后,奶奶和爷爷更是彻底放松,回到老家休息。
我的父母也住在了和我们只有“一碗汤”距离的另一个小区。
当一家三口独立带娃时,父亲的补位会更加主动,也更有发挥的余地。
如果现实情况是姐妹们必须和老人同住,那么我建议大家,没机会就创造机会让队友带娃。
比如周末由爸爸带着休闲玩耍、去看电影、去游乐场,这样我们得到了休息,也能让爸爸们在带娃的过程中更有参与感。
只有真正带过孩子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辛苦,也更能理解妈妈们的付出。
C
沟通是大前提
前两天文章中我写到,最近我家定了定规则,规定大家好好说话,谁都不许说反问句。
姐妹们对这一点还挺感兴趣,也准备效仿一下。
规则的制定是我们三个人沟通的结果,事实上,家里大部分事情我们仨都能坐下来通过沟通来解决。
带娃也一样。
有时候,男人的思维只有一根筋,完全想不到那么多,我们不妨主动沟通,制定规则。
比如明确要求对方完成哪些家务,明确带娃必须参与的事项,都摆到台面上说清楚,可能他们才会理解。
说起来,这一点和带娃学习太像了,先完成,再完美,在执行的过程中去调整目标,一点点磨合才能成。
要说我怎么有这么多心得,其实也都是慢慢摸索出来的。
婚姻不就是这样,走过沟沟坎坎,再爬过大小山坡,等到终于来到一片开阔地时你发现,身边的人和你一样经历了高低起伏,历练了那些磨合,才真正成为了“队友”。
和大家说件“有趣”的事。
暑假去澳洲前,我最不放心狗狗饭团,平日里都是我给它梳洗、喂食,带它遛弯,那种手把手养育的感觉大家都懂,所以一想到要离开那么久我就有些焦虑。
没想到插班一个月后回家,团团一整个大变样,经常挂在眼角的泪痕不见了,脸上白白净净,甚至连发型都比我在时更圆更蓬松。
老赵沾沾自喜地说:
“怎么样,我把团团养的不错吧!”
我连连称赞,一方面确实心里佩服,另一方面我也有自己小算盘:
“既然你养得这么好,以后养狗的事也归你算啦。”
这话不能告诉老赵,咱们姐妹知道就好啦。
假期余额不足,大家还是要开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