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今天中午12点,我在直播间等着大家,带来姐妹们期待已久的,西佐老师的名著大阅读课程。
这门课由央视《朗读者》文学顾问西佐老师以及语文新课改带头人李煜晖老师联合制作,课程内容讲解细致到逐字逐句逐段,学完就会读同类型作品、而且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反哺写作,打通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也就是“未来怎么考,今天就怎么读”!
直播间里我们也来聊聊语文教材改版后全新的阅读方向,帮助娃爱上阅读,并且学会阅读。
中午12点,咱们直播间准时见!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陪娃老母亲都知道,养娃最大的坑便是“金眼、银牙、钻石身高”。如果一个娃能够在这三件事上都不让家长操心,绝对可以称得上“当代孝子”。
可偏偏,如今的娃多多少少在某方面会让父母不省心。
就拿言言来说,牙齿和眼睛的问题我没少操心。
而身高方面,我也一直关注着。
言言的身高在班级里一直处于中等位置,但鉴于他年龄较同学大些,所以并没有优势。
前几年我曾经带他检查过,各项指标都合格,医生建议不要着急采取任何措施,把一切交给时间。
现在想想,这样的医生算得上医者仁心,毕竟现在的家长听到医生说的最多的四个字,便是“生长激素”。
每次听见这几个字,总是会激发家长们新一轮的焦虑,后台留言中,希望我聊聊这个话题的姐妹一直不少。
作为曾在医疗行业工作十几年的外企人,我之前所在的公司也有自己的“生长激素”产品,所以我一直在关注着“生长激素”的话题,今天就和姐妹们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01
生长激素,到底需要不需要?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打生长激素到底有没有必要?
说实话,因为治疗效果的适配度不同,目前没有人能给出确定且肯定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打生长激素价格不斐,一年10w左右的价格几乎是底线,高额费用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这是第一关。
排除费用的问题不说,我们也可以先从这三方面考虑:
首先,是药品的有效性
作为曾经的药企人,研读过很多药品的文献和数据,非常相信医学的严谨性,并且认同生长激素在临床方面的有效性。
所以,正规的生长激素都是经过临床实验证明并且有数据支撑的药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会有一定效果。
但是,有效性只是概率,依然有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后无法保证效果的可能,药品不是万金油,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其次,副作用也要考虑
生长激素的副作用,比如影响糖代谢、刺激肿瘤生长、噪音敏感等¹,也有存在的可能。
尽管任何药品的副作用都只是小概率事件,但选择前我们依然三思,1%的可能落在孩子身上,就是100%。
最后,个人的预期很重要
我们并不能单纯根据效果来决定要不要注射,也不能因为身边朋友有过成功案例就一股脑地跟上去。
要不要打,本质是从个人需求出发的一种选择。既然牵扯到个人,那么选择的参照标准就不能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们能不能接受孩子的身高不尽如人意?
就拿言言来说。
根据我和老赵的身高,按照公式: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来计算,他的遗传身高在178±5cm的范围内,那么如果他低于这个范围我是否能够接受,便是要不要打生长激素的唯一理由。
对于生长激素这种药物,我的态度是不鼓励也不支持,因为没有什么比家长更清楚自己的需求。
说到底,考验的还是我们的心态,也就是在当下这个人人渴望完美的时代,家长能不能破除“养出完美孩子”的执念,允许孩子有那么一些些无伤大雅的偏离。
02
长高三件套
当然,有些姐妹带娃去检查过生长发育后,预测身高不良,加上医生建议打生长激素,的确也会很焦虑。
毕竟听到医嘱,谁都会犹豫、纠结。
不过,在关注言言身高的同时我也和行业内的大咖聊过,他给我个人的建议是:
我们需要保持密切观察,不要着急上手段,可以先从“饮食、睡眠和运动”三个更稳妥的方向入手,干预身高。
我和姐妹们拆开来说:
A.饮食
如今的生活条件下,孩子们都不缺少营养,但恰恰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很多家庭会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比如大量进食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会导致孩子早熟、骨龄超前等问题,不利于长高,还会增加肥胖的几率。
合理的饮食结构,才能帮助孩子摄取均衡的营养促进长高。
(2~17 岁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各类食物建议摄入量及能量需要量²)
多说一句,姐妹们千万要坚持给娃控糖,不吃大量甜食,同时也要变换碳水摄入的结构,加入粗粮等食物。这样不仅能促进身高发育,对于防控视力和预防龋齿都有很好的帮助。
如果姐妹们已经重视了孩子的饮食结构,却依然难以避免发育不良的情况,有可能是孩子的个体差异导致吸收效率不同。
比如喝同样品牌和剂量的牛奶,不同孩子补钙的程度不一样。
而吸收不好的娃,应该考虑营养补充剂。
当然,这是专家的建议,每个娃需要补充的营养元素不同,我就不推荐品牌了。
但根据我的经验,定期带娃去医院检查,谨遵医嘱,缺什么针对性补充,是没有问题的。
B.运动
有两类运动对于长高好处多多。
★第一种,跳跃类运动
跳跃能够牵伸肌肉和韧带,更容易刺激软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孩子长高。
跳绳、跳高、跳远和篮球,都很适合户外活动。如果不方便,大家也可以选择骑单车。
★第二种,伸展类运动
骨骼的发育需要一定纵向的压力,游泳、引体向上、伸展体操、吊环和芭蕾等拉伸类运动能牵拉肌肉和韧带,促进生长。
言言为了通过四年级的第一次体育测验,每晚坚持做睡前拉伸,既能拉伸韧带,又能放松身体,迅速进入睡眠状态,这样搞定了体育运动,还促进了睡意。
老母亲也参与了运动大军👇
这两种运动姐妹们可以带娃多尝试,而一些大强度的力量训练,以及举重等运动并不适合孩子长高,我们尽量避免。
C.睡眠
曾经言言算是睡觉困难户,精力充沛总是晚睡。
为了调整作息,这学期我规定他必须10点之前上床,早上7点起床,这样至少能达到10岁孩子的9小时睡眠标准。
(美国睡眠基金会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睡眠时长的建议)
关于睡眠,多说几句。
很多姐妹会纠结于孩子的入睡时间,认为越早睡,生长激素分泌越旺盛。
但实际上,生长激素的分泌一般在入睡后1小时左右开始风靡,与入睡时间关系不大。
比起入睡时间,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
睡眠时长在前面的表格中有参考,而睡眠质量同样有参考标准,一般认为合格的睡眠质量为:
30分钟内入睡;
半夜醒来后能在10分钟内再次入睡;
每晚醒来5分钟不超过1次;
白天孩子精力充沛且没有易怒、专注力不集中的现象。³
如果孩子没有上述的现象,姐妹们大可放心。
03
别被焦虑裹挟
相信很多姐妹的焦虑也是因为最近流行的“骨龄预测身高”的诊断方法,很多孩子也是因为预测身高不达标,才加入了生长激素的大军。
和姐妹们说个身边的例子。
前段时间聊天,言言同学的妈妈和我说,三年级时带孩子去看生长发育科,拍过片子和各种检查后,医生诊断孩子骨龄超前,预测成年后身高为150,建议打生长激素。
听到医生诊断,当时妈妈就急得掉了眼泪。
回到家中,妈妈查过文献资料后冷静下来,决定还是先用“长高三件套”这样相对稳妥的方式来干预身高。
说干就干,妈妈开始严格控糖、早睡+运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孩子在四年级身高已经长到150cm,达到了医生的预测,并且骨龄片子显示未来还有生长空间。
这说明,目前让家长们最焦虑的骨龄预测,不一定完全准确。
大家一定要明确这三件事:
骨龄只是身高的参考标准,并不是决定性结论。
比如言言同学的身高,实际与预测还是会有差别,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骨龄是动态变化的,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有时候身高在长,骨龄却没有变化(这是好事),而有时明明没有长个子,骨龄却先跑了起来。
为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骨龄变化,每半年检测一次,然后拿出一段时间内骨龄快速增长的数据对照,再做进一步干预的决定。
骨龄预测存在主观性。
这一点,完全是朋友的亲身经验,别的地方姐妹们看不到。
因为目前普遍采用,更适合中国孩子的骨龄判断与身高预测的标准是【中华05】,方法是医生根据X光片看孩子手掌13个骨垢线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孩子的骨龄。
既然是肉眼判断则难免存在主观性,就比如一个朋友家的娃,不同的医生给出不同的骨龄结论,从最初的10.5岁到综合评估后的9.5岁,诊断足足相差了一年。
所以姐妹们如果也去带娃查骨龄,最好多找一些专家做诊断,得出的结论会更加精确。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有些是春天,有些是秋冬,只要我们坚持均衡的营养、优质的睡眠和运动,降低焦虑,其实孩子身高对于家庭的影响真的没有那么大。
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健康的体魄和有趣的灵魂!
以上,共勉。
参考文献: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范慧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儿童青少年膳食能量需要量;
[3]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鲍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