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找我做学业和升学咨询的人多了,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尽量仔细地读我的文章,很多问题在文章中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的有些文章写得比较长,读起来确实需要耐心;二是跟孩子要好好沟通,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特别重要。为方便大家,我特意将《孩子六岁到加拿大读书,十年过去了,我后悔了吗?》和《国际化教育:理解比选择更重要》放到精选。
加拿大最优秀的华人孩子,大学去向主要有两拨,一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系,二是励精图治去爬藤。
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系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竞争激烈程度堪称全加拿大之最,应该也不会低于美国精英大学。
根据招生主任的介绍,平均分97分是个门槛,最好有竞赛成绩,创业或者大公司实习经历,实在是太卷了。
在就业市场上,无论加拿大还是美国,滑铁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非常受欢迎的,甚至哈佛的计算机未必比滑铁卢有优势,原因就在于滑铁卢采用co-op教育模式,学生边学习边工作,毕业就能马上适应工作。
朋友的孩子非常优秀,考滑铁卢或者冲击美国名校,问题都不太大。那么,孩子将来走哪个路径呢?
朋友很犹豫:滑铁卢计算机毕业,大公司职位和高薪是笃定的,为什么要花几十万美金跑到美国读大学呢?但是,美国有全世界瞩目的藤校啊,放弃不去是不是很可惜?
如果我们把世界上的本科教育分为专业化教育和博雅教育(liberal arts),滑铁卢和藤校应该是两种模式的极致。
以滑铁卢为代表的专业化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的,着重培养专业领域内的实际技能。以藤校为代表的博雅教育,不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全面培养,为未来做好准备。
博雅教育一直被视作美国本科教育的核心优势,是美国教育界最引以为傲的,也是每年全世界几百万留学生蜂拥而至的主要原因。
博雅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是精英贵族阶层子弟的培养方式,他们必须学习修辞学、语法、逻辑、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和音乐(如今分别演变成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样才能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思维能力。
应当说,博雅教育是以人文科学为核心内容,并且文理兼备的一种教育模式,在美国被很好地传承并且转型为现代精英教育,主要体现在研究型综合大学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和小型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
以哈佛为例,本科生都属于一个学院Harvard College,无论将来学什么专业,大学期间的前两年必须接受通识教育,学习不同领域基础课程,第三年再进入专业化教育。
像威廉姆斯学院这种文理学院,大学四年就是纯粹的博雅教育,没有专业化教育,很多学生本科毕业后,都会再进入商学院、法学院或者医学院接受专业化教育。
专业化教育的优势在于尽快适应就业市场,是为了培养社会合格的螺丝钉;而博雅教育不以就业为直接目的,着重培养职场最为看重的领导力,通过人文学科的训练,磨练学生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沟通和团队合作,是为了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做准备。
博雅教育的优势我是深有体会的,曾参与过一些跟国外专家合作的项目,我发现他们的背景无论是理工的还是社会科学的,都具有很好的人文科学基础,他们全局观思维很明显,特别能够跳出具体专业的领域,善于接受和聆听别人的意见,哪怕是看起来非常不靠谱的,都会去认真地对待和思考,他们很擅长开辟新的思路,提供创新意见。
当然,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接受专业化教育,尽快进入劳动力市场,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所以,博雅教育本质上还是一种精英教育,更多地是在美国私立顶尖大学,是这些大学的根基和门面。大家也应该可以发现,凡是强调精英教育的大学,都会言必称博雅教育,声称自己不是技能型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思考。
让我们再回到我那个朋友的问题,是选择滑铁卢还是藤校?这在以前应该不是个问题,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因为滑铁卢更像是一种职业教育,而藤校是一种精英教育。
但是,现在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因为这几十年,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STEM强势崛起,正在取代人文科学的核心地位,接受专业化教育的技术精英大规模出现,博雅教育开始式微。
根据美国早期历史教授Joyce E. Chaplin 的研究,博雅教育最早受到STEM的冲击是在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个专业领域知识的加深,人们必须专攻某一特定学科才能获得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各个领域的科学与博雅教育逐渐分离。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强调博雅教育的精英大学开始创建独立的本科工程学院,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工程学院(Columbia Enginering)和普林斯顿工程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像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卡梅基梅隆大学等理工类学校,也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到了20世纪中后期,STEM教育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在过去十年中,入学人数增加了140%,计算机专业遍地开花,入学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些大学诸如美国的西北大学,甚至由工程学院和文理学院分别为本科学生提供两种不同的计算机学位,B.A (Bachelor of Art)和B.S (Bachelor of Science) ,文学学士学位和理学学士学位,两者的区别在于是侧重于工程还是人文学科。
近几十年来,理工类大学诸如卡梅基梅隆大学,学术地位和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几乎快和藤校平起平坐了。
与此同时,博雅教育是步步退却,因为博雅教育的核心课程文史哲等学科大幅度缩减,一些文理学院甚至倒闭,统计数据看起来真的是触目惊心。
自 2008 年以来,美国选择历史作为主修课程的学生数量下降了超过30%,中西部 28 所大学的历史教员人数减少了近 30%,文理学院从 1990 年左右的 200 所逐渐下降至 120 所。
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2022 年的预算仅为 1.8 亿美元,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预算大约是它的 50 倍,在 20 年内几乎翻了一番。
在这个技术统治的时代,自然科学、工程学等逐渐成为社会运转的核心,人文学科似乎成为了“无用”的学科,博雅教育因此也必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藤校似乎成为了博雅教育的最后堡垒,还在紧紧地抓住美国传统精英教育的根基,但是,也是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
以哈佛大学为例,根据《哈佛深红报》, 2022 年,只有 7.1% 的 2025 届学生打算攻读人文学科,而33% 的学生打算攻读社会科学,49.1% 的学生打算攻读科学或工程和应用科学。
《哈佛深红报》批评哈佛通识教育流于形式:每周在一个大型演讲厅举行两次,在那里有几十到几百名学生被动地听教授的独白,很多人从不在课堂上发言,从不与教授交谈,也不愿意参加讨论,这些课程往往无法引起许多学生的足够兴趣,他们是不得不来上这些课。
博雅教育是美国精英教育的象征,如果连藤校都守不住的话,那么,最终的结局就是彻底消亡。
博雅教育的命运如何,关键还是看人文科学在如今这个时代究竟还有没有用?
两位技术精英领袖对此有不同意见,2011 年,微软联合创始人Bill Gates 在一个全国的州长会议上指出,在现代经济中,博雅教育会阻碍大学毕业生的发展,政府应当将有限的教育预算花在能创造最多就业机会的学科上,而当时的 Apple 联合创始人Steve Jobs 则是宣称:“技术与人文学科相结合,产生了令我们心潮澎湃的结果。”
也有人指出,人文科学思维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应当由STEM 思维来替代,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计算机、数学、统计,学会用科学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至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可以通过业余自学人文科学获得。
而人文科学领域的专家则是呼吁,不要将STEM和博雅教育看作是一场零和游戏,人文学科依然很重要,它们是思考的工具,人文学科需要转型和创新,需要探索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精英教育究竟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是以人文科学为核心还是以Stem学科为核心?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