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库存周期的四个阶段来看,军工行业在2020年开启主动补库存,随后2021年批量采购到来,库存中原材料不断主动/被动进行补库,于2023年达到原材料库存的高值,考虑到同期主机厂合同负债见底,我们预计2023年或为被动补库存结束阶段。行业或已于2024Q1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考虑到主机厂存货周转天数如中航沈飞约为105天,因此主动去库存转为被动去库或主动补库存有望于2024年内出现,企业经营或部分于Q3、Q4将出现拐点。叠加新型号Pipeline的量产推进时点临近,及可能出现的五年规划期“十四五”末年翘尾效应,我们对国防军工板块给予“推荐”评级。
推荐三类资产:
1、逆周期+计划型权重资产,出口第二增长曲线将打开主机厂上行天花板:中航沈飞、中航西飞、中直股份、航发动力
2、新品趋势明确,2025拐点确立
导弹总装/导弹分系统-北方导航、洪都航空、高德红外、中兵红箭;联合作战/新域新质作战-海格通信、中科星图;水下-西部材料;数据链-七一二、*新劲刚、*智明达;新成飞链-*国力股份;
3、库存周期进入补库,成熟供应链低估值企业价值修复
连接器-中航光电;航发铸造-图南股份;锻造-中航重机、航宇科技、派克新材;材料-西部超导、光威复材
新质生产力:把握战略新兴产业0-1发展机遇
核聚变:国光电气、安泰科技、合锻智能、联创光电
风险提示:国际局势变化风险,部队订单节奏变化风险,技术研发风险等。
1.1 军工节点和库存周期:即将进入新一轮补库阶段
1、按库存周期的四个阶段来看,军工行业在2020年开启主动补库存,随后2021年批量采购到来,库存中原材料不断主动/被动进行补库,于2023年达到原材料库存的高值,考虑到同期主机厂合同负债见底,我们预计2023年或为被动补库存结束阶段。行业或已于2024Q1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企业收入、利润下降显著),考虑到主机厂存货周转天数如中航沈飞约为105天,因此主动去库存转为被动去库或主动补库存有望于2024年内出现,企业经营或部分于Q3、Q4将出现拐点。
2、我们认为,目前国防军工产业已进入新型号 Pipeline 管线持续落地期, 批产可期;
3、军工行业具备两大完成考核点(2027、2035),“十四五”预算节点(2025),预期建立的补库存节点(2024年三四季度):
两大完成考核点:根据十九大报告政策指引,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以此为远期目标。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政策指引,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以此为中期目标。
重要中间节点:在2027年作为中期节点的时间窗口下,我们判断型号Pipeline重大节点(制转批产)有望出现在中间节点—十四五末(2025年),同时2025年也将作为“十四五”预算结尾年,或存在翘尾效应
预期建立的补库存节点:Pipeline重大节点年份前一年或为引导企业 EPS 与估值预期上修的预期建立,叠加新一轮周期的补库存重要节点年份或早于2024年四季度开启。
资料来源:中国军网,中国政府网,Wind,Beta研究院等,方正证券研究所
1.2 标杆企业:沈飞、航发看库存周期,23年末被动补库存,24q1行业进入主动去库
标杆样板企业:中航沈飞、航发动力,此为仅有的两家在2019至今未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故过往数据具备纵向分析条件。
军工行业库存周期:2020年行业开启主动补库存;2021年初订单下达,主机厂合同负债大幅增长;2023年合同负债大幅下降,沈飞已处于本轮周期底部区域,同时存货中原材料达到本轮高点,显示出典型的被动补库存特点;而在2024年Q1,行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标杆企业中航光电、西部超导、菲利华等均出现了季度同比收入/净利润首次转负(23Q4收入增速还是为正的),出现了主动去库存特点;考虑到主机厂样板企业中航沈飞存货周转天数为105天(2023年年报数据),行业有望大范围于2024年内进入被动去库存,部分赛道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有望于年内迎来全新一轮补库周期。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
1.3 标杆企业:上游三大标杆企业看库存周期,23年末被动补库存,24Q1行业进入主动去库
标杆样板企业:中航光电、西部超导、菲利华;分别代表综合连接器大类、航空材料、航天防务材料;
上游标杆企业情况:可以看到,三大标杆企业2023Q4单季度收入和利润依然为正增长,于2024Q1转负。前文可知,下游主机厂的合同负债和库存原材料变化呈现出典型的被动补库存特点,因此标杆企业2024Q1收入利润双负增长或预示2024Q1行业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因此考虑下游主机存货周转天数(105天左右,约一个季度),行业有望部分于今年q3/q4内进入被动去库存或主动补库存阶段,行业传统供应链周期成长恢复可期。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
投资建议:
按库存周期的四个阶段来看,军工行业在2020年开启主动补库存,随后2021年批量采购到来,库存中原材料不断主动/被动进行补库,于2023年达到原材料库存的高值,考虑到同期主机厂合同负债见底,我们预计2023年或为被动补库存结束阶段。行业或已于2024Q1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考虑到主机厂存货周转天数如中航沈飞约为105天,因此主动去库存转为被动去库或主动补库存有望于2024年内出现,企业经营或部分于Q3、Q4将出现拐点。叠加新型号Pipeline的量产推进时点临近,及可能出现的五年规划期“十四五”末年翘尾效应,我们对国防军工板块给予“推荐”评级。
推荐三类资产:
1、逆周期+计划型权重资产,出口第二增长曲线将打开主机厂上行天花板:中航沈飞、中航西飞、中直股份、航发动力
2、新品趋势明确,2025拐点确立
导弹总装/导弹分系统-北方导航、洪都航空、高德红外、中兵红箭;联合作战/新域新质作战-海格通信、中科星图;水下-西部材料;数据链-七一二、*新劲刚、*智明达;新成飞链-*国力股份;
3、库存周期进入补库,成熟供应链低估值企业价值修复
连接器-中航光电;航发铸造-图南股份;锻造-中航重机、航宇科技、派克新材;材料-西部超导、光威复材
资料来源:中国军网,中国政府网,Wind,Beta研究院等,方正证券研究所
1.4 行业修复动能充足,高于名义GDP幅度加大,计划型优势强化
2024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16655.4亿元,增幅7.2%。我们认为,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面对复杂和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加强练兵备战、统筹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抓好实战化军事训练”成为主旋律,装备消耗及维修替换频率有望加快,全军国防开支或向装备采办费进一步倾斜,军工行业修复动能充足,看好“十四五”后期及“十五五”行业步入新发展阶段。
我国国防支出占GDP的比重有望持续提升,目前依然远低于国际水平。从军费占GDP的比重角度看,我国国防支出占GDP的比例近年来进入小幅上升轨道,但仍显著小于2%的国际平均水平,2022年仅为1.20%,2023年仅1.22%,2024年按照草案预算提高至1.32%。我们认为,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大,长期来看我国国防支出占GDP的比重预计将与国际水平看齐,有望维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对武器装备的采购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资料来源:SIPRI,每日经济新闻,财政部,国家统计局方正证券研究所
1.5新质战斗力建设已成为国防发展主旋律
资料来源:Wind,各公司公告,各公司官网,军事科技前沿,方正证券研究所
1.6打造“新质生产力”,赢得科技发展主动权
资料来源:Wind,各公司公告,各公司官网,人民日报,Global Sky,方正证券研究所
核心观点:
地缘冲突加剧,各国军费不断增长,带动军贸需求增加。全球地缘形势愈发紧张的背景下,世界军费支出持续增长,23年全球军费支出达2.3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9%,为近5年最高增长率,军费增长推动军贸需求增加,22年以TIV价值衡量的军贸进口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335.44亿TIV,同比增长27.3%,23年小幅回落,为291亿TIV。
军贸市场需求端分散,供给端集中度高。据SIPRI统计,19-23年,前十大军贸进口商进口份额为52.8%,印度、沙特军贸进口稳居榜首,卡塔尔、乌克兰军贸进口显著增加;前十大军贸出口商出口份额为91%,美国为军贸出口榜一,法国替代俄罗斯,成为军贸出口榜二,俄罗斯出口大幅下降,跌至第三。
军贸交易中,飞机、导弹、舰船和装甲车为主要产品。据SIPRI统计,14-23年飞机、导弹、舰船和装甲车占全球贸易比重为83%,这主要是因为总装产品单体 TIV 较大。飞机、导弹的需求进一步增大,19-23年,全球军贸交易中,军机占比46%,交易额较14-18年增长1.74%,导弹占比15%,交易额较14-18增长13.11%。军机、无人机、导弹和远火等现代化装备有望成为未来军贸主力。
军贸产品盈利能力强于国内市场,出口赛道或为国内相关企业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军贸产品相较于内需具有更高的毛利率,叠加国外军贸进口需求广阔,国内相关企业或将从军贸出口中受益。我国的枭龙、歼-10C、彩虹和翼龙系列无人机为我国在军贸市场的主力军,FC-31第五代战机有望走向世界军贸市场,导弹和远火是军贸的另一个重要关注点。
建议重点关注军贸企业:
军机-中航沈飞、中航西飞、中直股份
无人机-中无人机、航天彩虹、航天电子、纵横股份
导弹-北方导航、高德红外
雷达-国睿科技、航天南湖、四创电子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性风险;军品订单节奏风险;新型号装备研制列装不达预期的风险;国际局势变化的风险
2.1 世界军费不断增长,带动军贸需求提升
世界军费不断增长,带动军贸需求提升。2000-2023年世界军贸进口图显示,世界军贸进口与世界军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均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世界军费支出增长推动了世界军贸进口量的增加,20年受疫情影响,军贸进口需求有所萎缩,之后需求逐渐恢复,22年达到历史最高进口额,为335.44亿TIV,同比增长27.3%。
TIV是基于一套核心武器的已知单位生产成本,旨在表示军事资源的转让,而不是转让的财务价值。生产成本不详的武器与核心武器的比较依据是:尺寸和性能特点(重量、速度、射程和有效载荷);电子设备类型、装载或卸载安排、发动机、履带或车轮、武器装备和材料;以及武器的生产年份。曾在其他武装部队服役的武器价值为新武器的40%。供应商在交付前对旧武器进行过重大翻新或改装的,其价值为新武器的66%。
资料来源:SIPRI,方正证券研究所
2.2 军贸市场需求端分散,供给端集中度高
军贸市场需求端分散,供给端集中度高。14-18年和19-23年,军贸进口地区主要为中东和亚太地区,合计进口份额为74%和67%,军贸出口地区主要为欧美洲,合计出口86%和86%,前十大军贸进口商进口份额为52.6%和52.8%,前十大军贸出口商出口份额为89%和91%,军贸市场呈现需求端分散,供给端集中的态势。
资料来源:SIPRI,方正证券研究所
2.3 供给端:近年来欧美份额持续提升,俄罗斯份额下降,我国或迎来新的军贸拐点
美国是世界军贸出口第一大国,近年军贸出口份额持续提升。19-23年,美国军贸出口583.9亿TIV,较上一个5年期增长17.2%,占世界军贸出口份额42%,增加8pcts。美国前三大顾客为沙特(占美国出口的15%)、日本(9.5%)和卡塔尔(8.2%)。
美国飞机、导弹出口增加显著。美国生产的飞机、导弹以其高性能,深受多国喜爱。19-23年,飞机和导弹出口355.6和113.8亿TIV,较上一5年期增加30%和30.2%,占美国军贸出口61%和19%,较上期增加6pcts和1pcts。出口的核心飞机产品为洛克希德·马丁生产的F-35A和F-16。传感器和火炮的出口也有所增加,19-23年分别出口22.8和2.3亿TIV,较上期增加64.4%和37.6%。
资料来源:SIPRI,洛克希德·马丁官网,方正证券研究所
2.4 供给端:近年来欧美份额持续提升,俄罗斯份额下降,我国或迎来新的军贸拐点
近年欧洲强国份额持续提升。14-23年,世界前十军贸出口国包括5个欧洲国家,分别为法(占世界军贸出口份额9%)、德(5.9%)、英(3.9%)、意(3.2%)、西班牙(2.7%)。以该5国表示的欧洲强国军贸出口从18年的49.1亿TIV增长到23年的88.8亿TIV,CAGR为14%,占世界军贸出口的份额从17.9%上升到30.5%。
法国超越俄罗斯,成为第二大军贸出口国。19-23年,法国军贸出口152.8亿TIV,较上一个5年增加49.1亿TIV,即增长47.3%,占世界军贸出口10.9%(较上一个5年+3.8pcts),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大二军贸出口国。前3大客户为印度(占法国出口的29%),卡塔尔(17%),埃及(6.4%)。
飞机出口增加贡献法国军贸出口增加。19-23年,法国飞机出口85.2亿TIV,较上一5年期增加47.5亿TIV,贡献96.7%的军贸出口增长,占武器出口的比重由14-18年的36%增加到56%,14-18年,法国出口了23架阵风战机,19-23年,这一数字增加到94架。舰船和导弹的出口增长14.3%和58.6%。
资料来源:SIPRI,达索公司官网,方正证券研究所
2.5 当前局势军贸或迎来新的扩张机会,军机、无人机、导弹等装备成为未来军贸主力
在全球军贸交易中,军机、导弹、舰船和装甲车为主要产品。14-23年军机、导弹、舰船和装甲车占全球贸易比重为83%。
军机、导弹的需求进一步增大。19-23年,全球军贸交易中,军机出口639.1亿TIV,占比46%,交易量较14-18年增长1.74%,市场份额提升2.26pcts,其中无人机出口17.2亿TIV;导弹出口211.4亿TIV,占比15%,交易量较14-18增长13.11%,市场份额提升2.19pcts,其中GMLRS(远火之一)出口12.6亿TIV。舰船和装甲车的交易份额有所降低,较14-18年分别下降1.63pcts和0.76pct。
预期军机、无人机、导弹,和远火等装备成为未来军贸主力。军机对战争结果具有决定性意义,无人机作为新兴的空中作战力量,以其零人员伤亡、非接触、可远程作战等特点,受到各国青睐,导弹具有隐身性、突防性,能超远程对“点”打击,摧毁敌方重要目标,远火具有射程远、精度高、火力覆盖面宽、高速机动的特点。随着地缘冲突加剧,军贸需求增长,预期军机、无人机、导弹,和远火等现代化装备成为未来军贸主力。
资料来源:SIPRI,环球网,中国军网,《远程制导火箭弹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方正证券研究所
2.6 军贸产品盈利能力强于国内市场,出口赛道或为国内相关企业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
中国军贸出口占比较少,上升空间广阔。19-23年,中国军贸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为5.8%,相对于美国的42%还较少;选取申万行业分类,SW国防军工类别作代表,23年中国军工企业供应国内的收入占比85.25%,来自军贸的收入占比14.75%,军贸收入较少。随着地缘冲突加剧,各国军费支出增加,军贸进口需求增大,中国军贸出口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军贸产品盈利能力强于国内市场。选取无人机龙头航天彩虹、航天电子产品制造龙头航天电子、兵器龙头中兵红箭和内蒙一机为标杆,23年军工企业的军贸毛利率明显高于内需军品的毛利率,内需将“保军强军”作为第一要义,产品利润率有严格的把控,反观军贸方面,军工产品更加具备商品属性,以赚取利润为主要原则,利润率远高于内需军品。
军贸出口赛道或为国内相关企业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国外军贸进口需求广阔及军贸出口高利润,国内相关企业或将从军贸出口中受益。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
2.7 航空主机厂核心受益
中航沈飞:“中国战机第一股”,FC-31第五代战机有望走向世界军贸市场
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维修与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我国研制先进中型歼击机和高速无人机的主要基地。
中航西飞:军用大中型飞机制造龙头,运-20有望迎来出口机会
主要从事大中型飞机整机及航空零部件等航空产品的研制、批产、维修及服务,目前主要产品有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特种飞机等。
中直股份:受众最大10吨级军民两用飞机目前全球唯一在产企业,Z20有望实现出口突破
公司是国内直升机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产品系列最全的主力军,现有核心产品既涉及直升机零部件制造业务,又涵盖民用直升机整机、航空转包生产及客户化服务、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能源飞行器研制,构建了系统与集成级的解决方案优势。
资料来源:Wind,相关公司公告,方正证券研究所,截至2024年8月29日
3.1 水下攻防体系建设具有战术和战略意义
战术方面:破解水下“战争迷雾”的重要方向
水下领域的“猫捉老鼠”围绕潜艇和反潜艇展开,由于现代潜艇敷瓦消声、减震降噪和消磁技术的发展,一旦进入大洋探潜就犹如大海捞针,建立完整的、综合性的水下对抗体系对于探潜、反潜尤为重要。
我国海域有众多耳目,“水下国门洞开”问题长期存在。2020年-2022年,仅江苏渔民就发现了10个系他国制造的可疑装置,具有水下调查、识别、窃密等特殊功能,给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净化我国海域迫在眉睫。
战略层面: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建设重要领地
水下是重要“新域新质”领域,是大国地缘战略竞争和军事竞争的主战场。水下攻防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建设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关键。水下战场是可与海面、空、天等作战空间相比拟的争夺制海权的重要作战空间,控制水下战场空间足可改变战争形态,影响战争全局。
2014年美国防部启动“第三次抵消战略”后,立即将水下战作为征集、筛选“长期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的五大领域之一。本轮“抵消战略”是美在加速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提出,主要针对中俄等国日益提升的军事能力,特别是所谓的中国“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水下已成为各国军事竞争的战略要地,建立不对称优势尤为重要。
水下攻防体系建设是新形势下提升我国水下战场掌控能力、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资料来源:《面向体系作战的水下无人装备发展构想》,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3.2 美国积极推进水下攻防体系建设以维护海洋霸主地位
美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便发展水下体系建设,其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水下信息网络的建设,加紧对潜艇、鱼雷和无人潜航器等水下目标的侦察监视,以求尽快掌握“制深海战场权”。
可部署自主分布系统(DADS)
DADS是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和空间与海战系统司令部(SPAWAR)联合研发的未来海军濒海防雷反潜作战研究项目。该系统由 14个固定节点及数个移动节点组成,包括2个传感器节点、2个浮标网关节点和10个遥控声纳中继节点,潜艇、AUV、蛙人等作为移动节点加入网络,服务器部署在岸基指挥中心。
近海水下持续监视网(PLUSNet)
PLUSNet计划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发的一种半自主控制的海底固定和水中机动的网络化设施。该系统以核潜艇为母节点,核潜艇携带的UUV为移动子节点,潜标、浮标、水声探测阵为固定子节点,可获取海洋环境信息,进行水下目标探测。
深海对抗项目(DSOP)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2010年启动了深海对抗项目,该项目目标是开发一种具有反潜战监视能力的深海预警系统,通过部署在深海底部的分布式声学和非声传感器节点探测安静型潜艇,保护美国航母编队免遭潜艇的攻击,同时保持与水面舰艇之间的联系,提高反潜部队对作战环境的熟悉程度。该系统能够适应各种作战环境,可随编队移动,并能在敌方深海区域长期工作。
资料来源:《美国水下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分析》,方正证券研究所
3.3 我国水下发展获新指示,水下新域建设有望加速
2024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下午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来自海军的艾迎春代表针对推进海洋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提升经略海洋能力”。
海洋态势感知能力指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固定和机动侦察预警手段,发现、跟踪、识别和报知水上水下威胁目标,及时准确地提供目标情报信息。随着潜艇主被动声隐身技术的发展,潜艇自体辐射噪声与二次反射声的声级越来越低,使单基地声纳和被动声纳在反潜方面的瓶颈越来越凸显。水下综合态势感知能力利用有人无人平台声纳、潜浮标、海底监听网共同打造空间感知能力。
资料来源:《面向体系作战的水下无人装备发展构想》, 《”乘势而上“国防工业发展获新指示,肩负新质双向重任》、《水下攻防体系建设,聚焦UUV及水下监测网络》,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3.4 行业进入向上通道,核心标的有望深度受益
资料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4.1美军提出导弹发展需求,引领新一代导弹研究方向
美空军第五代导弹研制披露
美军空战司令部表示新一代战斗机(F-22、F-35、B-21)结合隐身和融合传感器数据、可提供卓越的态势感知能力,但这些平台仍在使用上一代战斗机设计的武器,空军需要从现代隐形飞机的所有能力中获得最大效果的新型弹药。空军必须找到“射程、弹头尺寸、生存能力、速度和精确制导弹药成本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隐身性:为突破现代防御系统,导弹本身必须低具备低观测性或采用电子手段隐藏,导弹必须抵御网络技术的电子攻击和欺骗;
速度更快:即使被发现,在击中目标之前仍很难拦截;
射程更远:具备比现有武器更远的攻击距离,在进入敌人武器射程之前发射;
弹体更小:战机为保持隐身性需要在内部携带武器,小型化电子设备和新颖推进方法可以缩减导弹尺寸,增加每架飞机可以携带的武器数量。无人僚机可能比有人飞机更紧凑,有效载荷更小,需要挂载更小体量的导弹;
模块化:模块化设计可以潜在地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制造灵活性,开放式架构更易创建各种打击选项;
协同化:导弹互相协调,以最有效的顺序打击目标、压制敌方防御体系、掩盖目标或提高生存能力;
数字化:基于弹载计算机的设计和建模能通过数千种设计变体和选项实现能力和可生产性的最佳组合。
资料来源:Air&SpaceForces Magazine,雷神公司,方正证券研究所
4.2 美国2024财年国防预算聚焦导弹大批量采购计划
美国国防部加大了2024财年预算申请经费
美国国防部随即提出了2024年国防预算申请,旨在保持美国对中国的军事优势。8400亿美元预算比2023财年预算多出260亿美元,比2022财年预算多出1000亿美元,美国国防部长表示这一预算反映了国防部“有史以来备战和采购方面的最大投资”,总预算中包括3150亿美元的武器系统采办经费的申请。
为满足俄乌冲突的需求,美国迅速削减了弹药储备,这加大了美国从导弹到炮弹等各种武器的采购,与伊拉克和阿富汗反叛乱冲突不同,乌克兰向美国国防部展示了在现代高强度冲突中弹药消耗的速度有多快。
美国2024财年国防部要求306亿美元用于“所有类型的常规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占全部武器系统采办经费的9.7%,较上一年增加了24%。其中,常规导弹56亿美元,战略导弹73亿美元,战术导弹171亿美元,技术开发6亿美元,以确保工业基地生产联合部队所需产品的稳定性。
资料来源:USNI News,247wallst.com,方正证券研究所
4.3远火是低成本精确制导核心,内需外贸双轮驱动
远程制导火箭炮(远火)是一种发射制导火箭弹的多发联装发射系统,具有低成本、射程远、精度高、火力覆盖面宽、高速机动的特点,用于加强传统火力、补充防空兵力、实施特种作战。远火兼具火炮的经济性和导弹的打击精确性,效费比高,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对近程导弹的替代。
远火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弥足轻重的作用,消耗量巨大。美国依赖精确制导武器开展其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其中远程制导火箭弹(GMLRS)采购费约占美陆军精确制导弹药(PGM)采购总额7成。基于多次战争经验和对世界局势的预判,美国自2018年起大量采购GMLRS,或为我国地面装备发展带来启示。
我国远火外贸内需双轮驱动力已涌现,行业有望迎来大发展
内需:1)从03到191,远火成为我国陆军火力配系核心。低成本化是国内列装方向,远火是低成本精确制导核心。2)实战演练消耗+战略储备需求推动,伴随“十四五”中期调整新需求落地,远火或进入大规模放量阶段。
外贸:1)地缘冲突导致战争国及对应地区军费、军贸高增,影响辐射到全球范围。2011-2018年远火累计交易额在导弹火炮系统细分板块排名第一,在当前不稳定国际局势下,远火有望成为各国军事储备重点。2)当前世界军贸格局正在重塑,我国远火性能领先、性价比高,军企生产研发自主可控、技术水平世界前列、军贸政治附加条件少,未来有望补齐俄罗斯、以色列出口缺口,持续开拓中东市场,提高全球军贸份额。
资料来源:《解放军现代化远程火箭炮的革新历程》,中国军网,央视新闻网,国防部,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4.4 新型精确制导武器产业链梳理及核心标的
建议重点关注:
低成本精确制导方向-北方导航、长盈通、中兵红箭;
上游需求恢复方向-菲利华、航天电器、鸿远电子、新雷能。
资料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5.1 聚变能是未来能源换代的根本出路
可控核聚变能源总量无穷无尽、不受制约,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改善未来能源结构,推动在半世纪实现能源顺利换代的根本出路。聚变能具有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经济性明显,且能量密度高的优势。
早在1983年6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提出了中国核能发展“三步(压水堆—快堆—聚变堆)走”的战略,以及“坚持核燃料闭式循环”的方针;在《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主要任务,继续明确了坚持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技术路线。从核能所使用的资源角度来看,中国核能发展的第一步,发展以压水堆为代表的热中子反应堆,即利用加压轻水慢化后的热中子产生裂变的能量来发电的反应堆技术,利用铀资源中0.7%的235U,解决“百年”的核能发展问题;第二步,发展以快堆为代表的增殖与嬗变堆,即由快中子引起裂变反应,可以利用铀资源中99.3%的238U,解决“千年”的核能发展问题;第三步,发展可控聚变堆技术,希望是人类能源终极解决方案,“永远”的解决能源问题。
各国都将聚变能作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2023年12月,美国气候特使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宣布了 美国聚变能源国际参与计划,并为核聚变能源的发展布局。12月29日,由中核集团牵头,联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宣布成立,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揭牌,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
资料来源:中国核电,上海节能,中核集团,美国驻华大使馆,方正证券研究所
5.2 国内国际磁约束研究进展-ITER项目,东方超环EAST,环流系列等
国际: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先进的聚变实验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目的证明聚变产生的能源可以用作大型规模能源,目标Q值≥10。ITER成员(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参与合作建设和运营 ITER 实验设施。目前ITER处于装配第一阶段(2022年3月-2024年12月):重点组装核心机器以及第一等离子体运行所需的系统。
国内:1958年,我国开展聚变装置研究,创始初期建造了最简单的直线箍缩装置,如“雷公”;1959年冬,批准由黑龙江原子核物理研究所进行“磁镜”研究;1960年代中期,开始建造仿星器装置“凌云”。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国内生产技术极为落后、对外封闭而不能交流的情况下,过早选用了超导技术,被迫从液氦制造设备、超导线材等研制开始,因未能获得可供物理研究的等离子体而被迫中止。之后,转入以托卡马克为重点。
我国是全球范围内少数几个能够独立开展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和聚变装置组建的国家之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先后建成了“合肥托卡马克6号模拟装置”(HT-6B、HT-6M)、“合肥超环-7”(HT-7)、“东方超环”(EAST)、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等多台磁约束聚变装置。
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由中国核工业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在2002年建成并成功投入实验运行。HL-2A装置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2023年8月,“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
资料来源:《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启始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可控核聚变与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计划》《超导磁体技术与磁约束核聚变》王腾,IAEA官网,ITER官网,方正证券研究所
5.3 聚变裂变混合堆将聚变作为裂变反应堆的中子源,综合各方优势
氘、氚聚变是巨大的能源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中子源。聚变反应室产生的中子在聚变反应室外的U-238、Th-232包层中生产Pu-239或U-233等核燃料。
混合堆使用特殊的等离子枪获得相对较冷的等离子体,通过注入氘气保持一定的等离子量。向该等离子体中注入粒子能量为100keV的中性束产生高能氘和氚离子,保持氘离子和氚离子相互碰撞,形成氦核,并释放出高能中子。这些中子以脉冲方式从真空室到达再生区,轰击到U-238及Th-232靶上,产生一系列串级的引起中子和核燃料增殖的核过程,释放出比聚变中子能量稍低但数量增加几倍的次级中子。次级中子的使U-238及Th-232变成Pu-239及U-233等优质核燃料,并释放出裂变能。裂变能量以热的形式被导出用于发电,输出的中子输运到产氚包层内与 Li-6 反应产生氚,补充聚变消耗。
聚变裂变混合堆综合了快堆和聚变堆的优势:
经济简便:相比于初始装料投入巨大的快堆,混合堆不需要投入U-235或Pu-239等核燃料,可以直接用天然铀或核工业中积存下来的贫铀、乏燃料。
安全度高:不同于快堆和压水堆,混合堆生产Th-239或U-233时不需要达到实现链式反应的条件。放射性元素钚可以在轻水反应堆中被处理,不用在混合反应堆中循环,大大减少增殖反应带来的危险。
燃料可持续性好:混合堆中裂变燃料生产应用中可以使用钍而不是铀作为可转换燃料。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Z 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总体概念研究进展》,方正证券研究所
5.4 国内外可控核聚变融资快速增长,逐渐呈现爆发趋势
资料来源:FIA2023年核聚变调查报告,科创板日报,天眼查,方正证券研究所
注:文中内容依据方正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 面向2025:国防科技新质发展启航 |
对外发布时间 | 2024年8月30日 |
报告发布机构 | 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本报告分析师 | 李鲁靖 SAC执业证书编号:S1220523090002 刘明洋 SAC执业证书编号:S122052401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