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1月10日,《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作者杨光与嘉宾李立夫、活动主持人王婷婷共同解析硝烟弥漫下的历史博弈,揭秘工业革命浪潮下的军事变革。
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由作家杨光撰写的《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是一本从军事史、技术史角度解释工业革命与两场近代军事战争的历史读物。作者运用经济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工业革命,将收复台湾之战和中英鸦片战争联系了起来,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对比当时战争双方的各项军事实力及相关数据。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作者杨光与两位嘉宾就本书的创作思路、主要内容、工业革命对战争的重要影响,以及对书中选取的两场战争的武器、军事实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作者杨光
杨光表示,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的海战与鸦片战争的海战,都是中国海军对战当时欧洲第一强国的海军,但一次胜利一次失败,这确实引发人们的思考。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之所以胜利,是因为有数量优势、近岸浅水水域优势、指挥谋略这三大优势。而到了鸦片战争时期,蒸汽动力已经运用于英国战船,虽然蒸汽动力战船火力很弱,但在近岸或内河的浅水水域,由于自身动力强大,不依赖风向和水流动力,外加吃水浅,在浅水水域活动灵活,最终战胜了清军水师舰队。
杨光从单兵武器、海战战舰和陆战火炮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17、19世纪中西方军事实力,认为工业革命在中西方军事大分流中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杨光还通过单兵武器图、实物模型矩度和自制的火炮模型为读者讲解两次战争中的武器装备差异,17世纪的炮手如何确定敌方距离,以及19世纪前半叶用传统方法铸造火炮的技术。
活动现场
活动期间,作者与读者还就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在组织能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如何持续进行文学创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点击购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从军事史、技术史角度解释工业革命与两场近代军事战争的历史读物。本书分为开场白及正文四章节内容。开篇即向读者讲明选择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鸦片战争作为中西方战争对比的原因,明确提出本书主题。之后深入阐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从军事史、技术史角度,分析中荷双方在军事技术、作战方式、军队组织训练、将领谋略、天时地利的运用等方面的优劣,从而说明17世纪中国在军事实力方面仍高于西方最强大的国家荷兰。之后,重点阐述鸦片战争中几场重要战役,从军事史、技术史角度,分析中英双方在军事技术、作战方式、军队组织训练、将领谋略、天时地利的运用等方面的差距,突出工业革命赋予英国的技术优势。书中对两次战争的细节、武器技术、军事训练、将领士兵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再现真实的战争场面。
▪ 作者简介
杨光,1981年出生,2003年南开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2008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硕士毕业。高级经济师。曾发表《近代早期中国江南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双重作用》《二战后英国宗教的世俗化》等论文。2018年出版《说不明 道不清--你不了解的开放发达之明清两朝》,由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南开大学孙立群教授写序,本书曾获得京东历史文学新书榜第一名。2022年出版《说不明 道不清--明清中西发展大分流之谜》。
关注我们
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团结出版社读者群
长按二维码加入读者群,
收获更多更新图书信息。
(若二维码已过期,可从公众号最新发布的文章下方获取有效的读者群二维码)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