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畔,南湖水岸,遇见船山。12月25日,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作者、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聂茂在湖南理工学院开讲“船山精神”,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学课+思政课+励志课“三部曲”讲座吸引了400余名师生参加。作者聂茂的深情讲述,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思想盛宴。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书记贺波彬主持讲座。
活动现场
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聚焦王船山的生平,塑造了以王船山为代表的衡州学子群像,并将南明历史巧妙地融入其中,充分展示王船山历九死而未悔的艰难人生。该书一经出版,便受到业内媒体关注和众多读者好评,入选多个好书榜单,并先后在衡阳市图书馆、王船山故居、湖南省委大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南大学等开展新书首发式、捐赠、专题讲座、出版座谈会以及作品研讨会等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作者、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聂茂
王船山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坚韧,经历了明朝的覆灭和清朝的建立,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致力于传承“文脉中国”。通过生动的讲述,聂茂勾勒了王船山的生活轨迹和思想脉络,让与会师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船山精神的博大精深,深刻感受到了王船山“有心报国,处处可为”的情怀,“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初心,以及“誓为文脉续薪火,敢与绝学争熹微”的决心。
“王船山是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大家!”作为一名研究了王船山数十年的学者,聂茂对王船山的生平如数家珍,历数船山思想的追随者。聂茂介绍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受船山精神鼓舞历时12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的幕后故事,娓娓道来,情感真挚。“船山精神对于当代青年来说,恰如一杆旗帜、一把利剑、一剂良药、一团火把、一面战鼓”,聂茂分析了船山精神对青年的现实意义。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青年一代面临着诸多挑战,而船山精神恰恰为年轻人提供了前行的动力和方向。新时代需要船山精神,学习船山先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做一个灵魂含香的人……”在讲座最后,聂茂寄语广大师生,他相信船山精神的光芒会照亮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曾炜认为,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彰显了聂茂教授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广大师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青年传承船山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名听完讲座的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听了聂老师的课,我觉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年轻人,应该像船山先生一样树立远大志向,去攀登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之山!”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内容有删减)
《王船山》
(点击购买)
内容简介:
王船山,即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石船山,故后人称之为“船山先生”。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诗人、词人,“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
王船山一生所写著作无法精确统计,仅目前收集到的就有100多部、400余卷,共800余万字,都是他用古奥的繁体字,在泛黄的草纸写出来的,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字,将会是亿万级文字数。这是他在文化中国里构建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灿烂世界。
本书聚焦王船山的生平,以独特的视角、小说的体裁、新颖的手法,塑造了以王船山为代表的衡州学子群像,书写了王船山的琴、棋、书、画四个表妹底层人生的悲剧命运,并将南明这段复杂的历史异常巧妙地揉入其中,充分展示了王船山历九死而未悔的艰难人生。
全书主要刻画了王船山四个方面的人格意象:一是“上马杀敌,下马读书”的英雄情结;二是“辨忠奸,明是非,知去就”的刚毅个性;三是黑暗中的人性闪光和高贵的人格力量;四是“书生报国,信仰至上”的理想情怀。
全书格局宏阔,诗意幽深,情节跌宕反转,故事扣人心弦,描绘出启蒙思想家王船山非凡的品性情操与旷世的思想成就,并全方位、多维度呈现出所处的明末清初风云激荡的大时代,是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作品。
作者简介:
聂茂,衡阳人。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现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莞理工学院“杰出人才岗位”特聘教授。出版著作数十种,包括《天地行人:王夫之传》《王船山的船与山》《永不熄灭的心灯:俄罗斯文学大师群像》和“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21世纪都市文化跨学科研究”书系以及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等,获过一些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 THE END -
关注我们
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团结出版社读者群
长按二维码加入读者群,
收获更多更新图书信息。
(若二维码已过期,可从公众号最新发布的文章下方获取有效的读者群二维码)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