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   2024-12-02 16:46   北京  

今年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诞辰405周年,为深入挖掘并弘扬王船山的思想价值,进一步推动船山精神及船山文化的研究与普及,10月31日,“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出版座谈会”在岳麓书院召开,座谈会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民革中央副主席谷振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聚焦王船山的生平,塑造了以王船山为代表的衡州学子群像,并将南明历史巧妙地融入其中,充分展示王船山历九死而未悔的艰难人生。该书一经出版,便受到业内媒体关注和众多读者好评,入选多个好书榜单,并先后在衡阳市图书馆、王船山故居、湖南省委大院开展新书首发式、捐赠及专题讲座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11月30日,《团结报》刊发了专版,详细报道了各位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对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的评价以及对船山精神和船山思想的解读。专版包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谷振春在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所获名家推荐,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解读。

以下为全文内容: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 民革中央副主席 谷振春


岳麓书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是王船山年轻时求学的地方,在书院期间,船山先生深受岳麓书院“求仁履实”“经世致用”的湖湘学统影响,奠定了以天下为己任、知行合一的为学倾向。后来,他传承并发展湖湘文化,成为湖湘文化发展史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王船山无疑就是能在重大历史关头,发时代之先声的榜样。

《王船山》的出版是民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成果

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讲述了王船山在传承中华文脉的发展谱系、接续往圣绝学的精神血脉等方面孜孜以求的探索与追求。作者聂茂将“广船山于天下以新天下”的理念贯穿写作始终,并以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王船山》的出版是民革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又一项重要成果,是民革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致力于文化自信自强的生动实践。

弘扬船山精神,深入挖掘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交流互鉴日益频繁,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生命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新时代,王船山的思想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与创新,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继承,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回应。王船山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保持文化自信的范例。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外来文化,同时保持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尊。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多个场合提出,要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王船山在学术研究中注重批判性继承与创新发展。他既尊重传统,又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当代社会,学习王船山精神对文化工作者开创性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民革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民革作为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始终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民革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事业,以文化为“支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民革中央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继续围绕国家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当代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相交织的关键时刻,让我们以《王船山》的出版为新的起点,深入挖掘和阐释船山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弘扬他的家国情怀、民族意识,共同锻铸坚守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意志品质,借以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为作者在2024年10月31日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辑部所加)



志士仁人王船山

——贺小说《王船山》出版

□ 唐浩明

王船山画像

王船山是一位伟大的先贤。他的学问博大、思想精深、人格崇高,很值得我们去缅怀、去研究。但以他为主人公来写历史小说,我过去却认为不太合适。因为他缺乏政治人物、军事人物或者江湖人物那些传奇的故事,要将他的一生写成令人喜爱的文学作品可能不容易。当有的朋友跟我讨论写小说王船山时,我的态度是不太赞成。 

去年,聂茂老师将他的小说《王船山》初稿交给我时,我有点惊讶。多年前,他写过王船山的传记,写得很好,充分展示了学术功力。我没有想到他要把王船山变成笔下的文学形象,我觉得太有勇气了。

聂茂的小说《王船山》成功了,这部小说为什么成功?我认为,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准确定位王船山的历史地位

通常人们都把王船山定位为大学者、大思想家。但事实上,王船山本人并不把自己锁定在单纯的学人身份上。

他为自己的墓志铭撰文: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心中的榜样是两个人物。一是刘越石,刘琨。刘琨匡扶晋室,做的是英雄豪杰的事。另一个是张横渠,张载。张载是理学大家,他做的是圣贤之事。王船山借刘琨、张载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即集刘琨与张载于一身,既做反清复明的志士,又做“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学者。

小说将绝大部分的篇幅用来写王船山志士仁人的一面。这样就把主人公与政治、军事、权谋、江湖紧密地联系起来。小说跌宕起伏,故事精彩,具有很大的可读性。这一构思既高明又符合历史事实。 

深刻理解王船山的心灵世界

聂茂对王船山的研究很深,这为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我跟聂茂聊天,我说,王船山的全部著作都是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中完成的。生前一本书都没刻印过。他写书,一无功名可得,二无稻粱可获。那是什么动力促使他四十年如一日做这种苦事难事?

聂茂说,这出自他的文化使命,他要自觉地担负起传承中华文明薪火的责任。这不是哪个人交给他的任务,完全出于一个学者的良知。所以,他要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的学问与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不让中华文明中断。

聂茂的这段话非常契合我对历史上的那些民族脊梁式的士人的认知。我们不能以常人的眼光去看待王船山。为功名、为稻粱的写作,只是停留在功利境界,而王船山已经进入到天地境界的写作。他高于道德境界,进入了天地境界。聂茂正是从这一境界中,去理解王船山的心灵世界。这是他对王船山最深刻的认识。

将炽热的人文情怀融入写作

文学是需要激情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文学创作中的大工程,更需要持久不衰的激情。读聂茂的诗篇与散文,常能感受到炽烈的人文情怀。当他运笔来书写王船山时,他投入了更大的激情。他将对家乡的爱,对历史、文化的爱,灌注到他的心血之作中。作品也就有了更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这三个特点集中体现在小说扉页上的三句话:献给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献给历史、天空和湖湘大地,献给淹没在时间深处的志士仁人。这是《王船山》的创作意愿。

(作者系著名作家、长篇小说《曾国藩》作者)



专家谈《王船山》

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以史为据,场面闳阔,悬念不断,对王夫之及其家人、衡州学子群、衡州官场以及琴棋书画四位底层女子等主要人物的命运有着深刻而精准的描绘,生动再现了明末清初以王夫之为代表的衡州学子或抗清、或降清、或隐退的人生选择。作品融王夫之的诗词、著述于小说之中,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气息、诗性品格和思想深度。作者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以细腻的笔力、悲悯的情怀、独到的视光,异常逼真地塑造了王夫之热血报国、坚持信仰的平淡而又传奇的人生。尤其可贵的是,小说把南明王朝风云变幻的历史十分巧妙地揉入其中,整部作品情节起伏,过程跌宕,扣人心弦,真正做到了传奇性、可读性与史实性的高度融合,是近年来长篇历史小说的新收获。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陈思和

作者收罗和研读王船山的资料异常丰富,对王船山其人其文知之甚深、研之甚透、爱之甚切,因而小说写得从容不迫,有理有据。全书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独特视角,对王船山的拳拳爱国之心和报国无门的心路历程进行了全方位描写,从人性的挣扎、人性的闪光和人性的完善出发,将王船山的痛苦、矛盾置于历史具体语境中,努力发掘其隐藏在时间碎片深处独立的精神脉象和文化人格。

——鲁迅文学奖得主 王跃文

小说全面勾画了以王夫之为代表的衡州学子群的人生,以及他们在家国颓亡之际或坚贞或错乱或诡谲的命像特征。王夫之有着坚贞的品行、不屈的个性,为传承中华文脉鞠躬尽瘁,死而未已。作品史料翔实,悬念丛生,细节逼真,撼人心魄,催人泪下。作品中一个个热血书生,敢作敢当,义薄云天,一切根由皆为传统士人精神所撑持,他们对生的坚挽,对死的力拒,人性的充盈贯穿于各自命运的人生隘道。小说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苟”的叙事原则,一并携带衡州同道诸君,生动人物逾百,于时间跌宕起伏中徐徐展开,游笔从容,情酣力卓,实为近年来长篇历史小说所罕见。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得主 朱秀海

王船山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岳麓书院有着深厚渊源。王船山年少时曾在岳麓书院游学,这段游学经历对王船山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几百年来,许多人深受王船山思想和精神的影响,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让更多读者认识王船山、了解王船山,并能够从王船山的人生与故事中深切感受船山精神与船山思想。

——岳麓书院党委书记 陈宇翔

王船山作为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深邃而博大,被誉为中国古典哲学的巅峰。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将王船山的生平事迹与思想精髓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做到了传奇性、可读性与史实性的完美融合。

——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何军

大约在386年前,19岁的王船山第一次叩响了岳麓书院的山门,岳麓书院就成为王船山的一个生命驿站。在这里,湖湘学派特有的原道精神和济世品格,犹如一颗饱满的种子在王船山的思想中生根发芽。强烈的民族复兴思想贯穿于王船山的一生,也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底色。今天,我们阅读王船山、走近王船山,领略船山思想,传承船山精神,正是因为湖湘文化离不开高山仰止的船山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知行合一的船山精神。

——民革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

雷震宇

王船山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湖湘文化的精神高地。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将历史和哲思融入文学创作之中,既有文学的可读性,又不失历史的厚重,堪称湖湘文化名人长篇小说中的精品力作。它的出版也是对船山精神、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船山思想博大精深、别开生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船山思想的许多内容都与当下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船山思想既需要研究传承发展,也需要宣传普及传播。

——湖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雷炘

王船山是中华道统中继往开来式的人物。王船山著书立说,有着很强的学术使命感,他曾言“吾书二百年后始显,吾道五百年后大昌”。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的最大亮点就是作者把船山魂、船山梦、船山精神、船山思想、船山格局,和船山的境界高度地串联起来,融为一体。

——王船山研究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王泽应

《王船山》是团结出版社全力打造的优秀原创文学作品。团结出版社专门成立《王船山》项目组,从编辑、营销、印制、发行多方面共同发力,举办了多场别开生面的精彩活动,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向统一。今年是王船山诞辰405周年,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的出版,是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尝试。团结出版社将以《王船山》的出版为新的起点,弘扬船山精神,同时发挥民革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衷心祝愿王船山的生命之光、思想之光、精神之光,照进这个时代,照亮我们每一个人。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

梁光玉



王船山“七尺从天乞活埋”衍义

□ 黄守愚

位于王船山故里的湘西草堂,其正厅画像两旁的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讲述着王船山的毕生追求。

王船山晚年曾言:“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此联之义,与王船山《自题墓石》“抱刘越石之孤忠”“希张横渠之正学”相顾盼。然近人忽视儒者用外典之惯例,以日常经验解释“活埋”,未能完全阐发出其中之胜义。今且采用佛典诠释此联,抛砖引玉,以求正于方家。

考稽文献,此联出自王船山《鹧鸪天》,其子王敔《大行府君行述》有引用。王船山在71岁时,弟子刘思肯为其画像,他在像上题写的《鹧鸪天》有“铅华未落君还在,我自从天乞活埋”句,并自注:“观生居旧题壁云: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解释此联,须先了解王船山之心。王船山多次提到“有事”“吾生有事”。王船山之“吾生有事”,是自认为因拯救苍生来到此世,要揭示“真儒”成圣之正学、正道,驱逐野蛮,复兴中华,拯救天下。唐宋儒家发明“道统”之说,而“真儒”是“道统”之传承人。朱熹认为周敦颐是宋朝新儒学的开山鼻祖,遥继孔子、孟子之统绪,而程颢、程颐师继周敦颐,这是宋朝“真儒”的“道统”传承。参考佛典“活埋”之语义,王船山之“活埋”是指成为“真儒”,传承“道统”,这是其毕生的心志。

故此联的意思是:儒家的六经责令我创新,开辟未来,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我七尺男儿听从天命来到人间拯救天下苍生,必须自我尽性,做“真儒”,传承“道统”,以实现目的。过去认为,“乞活埋”是指王船山只求被清朝活埋,以表达他坚持春秋大义而无所畏惧,敢于牺牲。但是这样理解,前后意思不连贯。

鼓励后人超祖越宗,独自开基作祖,一代胜过一代,是儒释道的共识。周敦颐是宋朝新儒学的开山鼻祖,朱熹是南宋综罗百代的集大成者,而王船山要当新的开山鼻祖,且预言“吾书二百年后始显”“吾道五百年后大昌”。这种为国为民、超祖越宗的自我期许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本色。曾国藩白天打仗,晚上校对《船山遗书》,乃是认为刊刻《船山遗书》比平定太平军之乱更为重要。

王船山被认为是一位多个领域的开山鼻祖、传道“真儒”,被尊为“我国最大之计学家”、洪门五大始祖之一、南社精神领袖、湖南人精神始祖、湘商文化始祖等。检索清末、民国时期的史料,受王船山影响的人为数甚多,目前可知有诗文可证的各界名流达上千人。

王船山堪称中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张岱年认为,王船山的哲学思想确已达到了宏广博大、精深详密的高度,在理论思维的水平上不亚于西方17世纪的思想家,足为将来新哲学之先驱。侯外庐认为,王船山是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思想家,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思维活动,可与德国近世的理性派思想媲美。熊十力认为,王船山是崇尚宪法民主的理学家,“儒者尚法治,独推王船山”,可与孟德斯鸠媲美,而王船山易学体系“足为近代思想开一路向”。冯友兰认为,朱熹与王船山是宋明道学史上前后并驾齐驱的高峰。萧萐父、许苏民认为,王船山思想的历史地位,集中表现在他既是宋明道学的总结者和终结者,又是初具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新思想的开创者和先驱者。

大致可以说,王船山是宗师张周,修正程朱,反陆王,辟佛老,重建道统,在反、辟、修、建的过程之中建构出了一套具有现代性的新儒学体系。



相关图书


王船山

(点击购买)



内容简介:

王船山,即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石船山,故后人称之为“船山先生”。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诗人、词人,“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

王船山一生所写著作无法精确统计,仅目前收集到的就有100多部、400余卷,共800余万字,都是他用古奥的繁体字,在泛黄的草纸写出来的,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字,将会是亿万级文字数。这是他在文化中国里构建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灿烂世界。

本书聚焦王船山的生平,以独特的视角、小说的体裁、新颖的手法,塑造了以王船山为代表的衡州学子群像,书写了王船山的琴、棋、书、画四个表妹底层人生的悲剧命运,并将南明这段复杂的历史异常巧妙地揉入其中,充分展示了王船山历九死而未悔的艰难人生。

全书主要刻画了王船山四个方面的人格意象:一是“上马杀敌,下马读书”的英雄情结;二是“辨忠奸,明是非,知去就”的刚毅个性;三是黑暗中的人性闪光和高贵的人格力量;四是“书生报国,信仰至上”的理想情怀。

全书格局宏阔,诗意幽深,情节跌宕反转,故事扣人心弦,描绘出启蒙思想家王船山非凡的品性情操与旷世的思想成就,并全方位、多维度呈现出所处的明末清初风云激荡的大时代,是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作品。




作者简介:

聂茂,衡阳人。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现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莞理工学院“杰出人才岗位”特聘教授。出版著作数十种,包括《天地行人:王夫之传》《王船山的船与山》《永不熄灭的心灯:俄罗斯文学大师群像》和“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21世纪都市文化跨学科研究”书系以及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等,获过一些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 THE END -



关注我们

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团结出版社读者群

长按二维码加入读者群,

收获更多更新图书信息。

(若二维码已过期,可从公众号最新发布的文章下方获取有效的读者群二维码)


我就知道你在看!


团结出版社
换个角度看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