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不觉,咱们即将进入年关,本周六就是冬至了。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阳气最弱。从阴阳的动态平衡来看,阳气弱则阴气相对强盛。
因此,中医里常说,冬至一阳生,冬至前的一段时间往往是一年里阴气最重,阳气最弱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阳气不足或偏弱的很多症状都容易出来,尤其今年甲辰年寒湿较重,寒是伤阳的,湿也是伤阳的。
以下是各个脏腑阳气不足或虚弱的症状,快来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
心阳不足:心悸怔忡,易疲劳,面色苍白或晄白,心胸憋闷疼痛,同时,可能伴有自汗等。
肝阳不足: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两胁胀满、隐痛,手足冰冷,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等。
脾阳不足:食欲不振,容易腹泻,身体倦怠,四肢无力,容易出现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等。
肾阳不足:夜尿频繁,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
肺阳不足:咳嗽气喘,咳痰清稀色白,畏寒怕冷,尤其是肩背部,容易感冒等。
内经里有说:阴成形,阳化气,阳不足,百病丛生。
意思就是说,很多疾病的发生都跟阳气不足有关。而我们一生中都处在不断消耗阳气的过程中。
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节,我们更应该护住自己的阳气,这样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
那么怎么来补充阳气呢?且听谈谈一一道来。
人体的阳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阳气来源于父母之精,而后天阳气的生成主要依赖脾胃的运化功能。
因此,导致阳气不足或偏弱,有以下3种常见的类型:
第一种:脾胃气虚
如果脾胃气虚(脾胃缺乏动力),不能很好地运化食物,就像加工厂出现故障,无法生产足够的 “能量”,阳气的生成就会减少,身体就容易出现阳气不足的症状。
此时,谈谈建议:中成药可以选择参苓白术散进行调理,如果不愿意吃药的,也可以选择食疗方进行调理。
谈谈推荐食疗方:莲子山药白扁豆粥。
莲子15-20克,白扁豆20-30克,山药50-100克,大米50-100克。
做法:莲子、白扁豆分别浸泡后,与洗净浸泡的大米同煮,大火转小火,20-30 分钟后加去皮切块山药,再煮15-20 分钟至软烂,加冰糖调味。
功效:山药、白扁豆可助脾胃运化还能,祛湿止泻;莲子补脾,养心安神。三者搭配,可健脾益胃,养心安神,益肾固精。
脾胃之气补足了,阳气自然而然就会生上来。
02
第二种:脾胃寒湿重
脾胃功能不好时,容易导致水湿代谢失常。脾主运化水湿,当脾阳虚时,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水湿就会在体内积聚。
寒湿之邪一旦在体内形成,就会进一步损伤阳气。一方面,寒湿会阻碍脾胃自身的阳气运行,使脾胃的运化功能更加低下;另一方面,寒湿之邪还会随着经络等途径影响其他脏腑的阳气。
此时,我们需要帮脾胃把寒湿化开,就要醒脾,这时要用比较芳香化湿的药物。
谈谈建议:可以用4支藿香正气液泡脚,一定要泡到微微发汗才有效果。
与此同时,谈谈还建议大家可以煮一点砂仁大米粥。
做法:取2一3颗砂仁放到纱布袋里,再加适量大米和水,慢慢熬煮1小时左右。这样砂仁的功效都融进了米粥里,可以化开脾胃的寒湿。
第三种:脾肾阳虚
当脾胃阳气不足时,会影响到对食物的运化,进而无法有效地滋养肾阳。肾阳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就会逐渐减弱,而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阳不足又会反过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当脾肾阳气不足,虚寒就会内生,脘腹会冷痛绵绵,晚上起夜尿,白带多,四肢不温,嗜睡还怕冷,一派阳虚内寒之象就会出来了。
谈谈建议可以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进行调理,附子和干姜都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当然也可以选择食疗方进行调理,谈谈推荐:当归炖羊肉。
食材用量:羊肉200-300克、当归15克、生姜适量、葱适量、料酒适量、盐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焯水后捞出。山药去皮切块。将羊肉、当归放入炖盅,加入生姜、葱、料酒,加水没过食材,炖 2-3 小时,最后加盐调味。
功效:此食疗方可以补气温阳,祛寒通脉。
最后,谈谈想告诉所有粉丝朋友,养护阳气不止在这些方子,更多的是在我们日常的守护。
往期好文
中老年体检时,一定要注意这7个指标!它们都正常,说明你的身体素质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