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巡展现场
《杂彩缤纷》是林风眠在1977年秋天动身前往香港之前专门为谢稚柳、陈佩秋夫妇所作,赠予这对老朋友以作纪念。这件作品被谢稚柳和陈佩秋珍藏多年,2005年82岁的陈佩秋为此画题签,又为之书写诗堂。
作品局部,林风眠的中式落款,双上款人秉承中式落款形式林风眠与谢、陈二人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44年陈佩秋考入当时位于重庆的国立艺专,同年,接任校长的潘天寿重新聘请林风眠回艺专授课。虽然此时的艺专已经将国画与油画分开教学,林风眠每周又只到学校一次,但林风眠始终有极高的名望,而且他在这一时期已经由油画转向水墨创作,常与吴茀之、关良、丁衍庸等人交流探讨,我们可以设想,在校的陈佩秋就已经与这位艺专的灵魂人物有过交集。这份交集的再续发生于五十年代的上海,彼时,林风眠与陈佩秋这对前师生都进入了上海画院,共同经历了下乡劳动,交情非同一般。到了1961年,林风眠先是在春天与陈佩秋一同参加了画院组织的洞庭东山写生,又在秋天与谢稚柳一起随文联的参观团前往内蒙古,历时一月的行程中二人一直同住,谢稚柳在这次内蒙古之行中创作了《内蒙山景图》和纪行诗数首。林风眠与谢稚柳、陈佩秋同在上海,同为声名赫赫的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里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彼此更加同病相怜,可惜今天留下的资料极为有限,只能容我们管窥其情谊。在收藏家徐建华为陈佩秋所写的文章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徐建华有次去谢稚柳家请他为一幅林风眠的《梨花小鸟》题写书堂,聊起林风眠曾去景德镇画过一批瓷盆,陈佩秋当即上楼取出自己与林风眠所画的瓷盆各一送给徐建华。
梨花小鸟是林风眠的经典题材之一,作品众多,徐建华的这件带谢稚柳题字的画作我们暂未见到,不过,这段轶事已经可以侧面说明林风眠与谢、陈夫妇的感情深厚在当时是广为人知的。
1976年10月一次小聚中,谢稚柳提起林风眠长年与妻女分离,十分关心;不久之后,在机缘巧合之下,林风眠成功申请到了出国探亲的签证。在托人办事的几个月中,林风眠不断被人索要作品,精力有限的他总是能推则推,然而为了与至交好友们饯别,林风眠还是为他们一一创作留为纪念,这其中就有《杂彩缤纷》。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2110
林风眠(1900~1991)为谢稚柳、陈佩秋夫妇作 杂彩缤纷
诗堂:杂彩缤纷 健碧题。钤印:陈氏(朱)佩秋(白)无绝(朱)题签:林风眠杂彩缤纷图 乙酉岁健碧签。钤印:陈氏(白)佩秋(白)《南北画坛——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封面及P87,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说 明
1. 谢稚柳、陈佩秋夫妇上款。陈佩秋题诗堂,题签。
2. 谢稚柳、陈佩秋夫妇旧藏,附上款人家属与本拍品合影。3. 林风眠与谢稚柳、陈佩秋夫妇相交甚笃,情谊极深。陈佩秋于1944年考入位于重庆盘溪黑院墙的国立艺专,时任教授便是林风眠,此后二人又同在上海画院共事,亦师亦友半个世纪。1961年谢稚柳与林风眠一同为中国文联组织的内蒙古参观团成员,在整个行程中,林风眠和谢稚柳同住一个房间,两人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77年林风眠赴港前不停地作画,送给书画界的友人以示告别。菖兰寓意极佳,林风眠特赠此画与谢、陈夫妇。二人珍藏此画多年,2005年陈佩秋感念先师,为此画题题签,足见三人情谊之深。如今首次释出,弥足珍贵。《杂彩缤纷》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的花篮图,画面以顶天立地的一盆菖兰为绝对主体,背景敷以湖蓝,再没有其他物像。传统的花篮图最初源于佛教的“清供”,后来插花逐渐变成文人雅士的一种审美和文化行为,花篮图像取代真实的鲜花,这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李嵩的《花篮图》。李嵩的传统用色与林风眠的现代绘画用色,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不同于画院画家极尽精微地摆弄每一片花叶的兴趣,林风眠的菖兰整体感十分鲜明,统一的透视将蓬乱的花枝整合为有序的团块。没骨画法使洋红和朱红菖兰之间相互溶解渗透,难解难分,好似流英涌动。花朵的刻画是典型的传统画法,花瓣被还原为毛笔的顿笔,显示出林风眠这一时期对传统花鸟画语言的吸收。同时,菖兰的叶片虽然有传统兰草的影子,但更为茂密肥厚,尤其是靠下的部分几乎直直地像绿色光剑一样迸射出来,显然是林风眠表现主义的兴趣浮现。1972林风眠结束四年的牢狱之灾后回到家,赫然发现阳台上的宝石花还长得非常壮硕,不禁感叹其生命力的顽强。植物对于林风眠来说,正是有着如此鲜活澎湃的生命力,因而他要把《杂彩缤纷》的花画得那样挨挤,要把叶子画得那么笔直,好将离别的愁绪用生机扫去。根据上海县志的记载,清代时上海地区就已种植菖兰,这种外来植物又称唐菖蒲,北京称之为什样锦,广东称之为剑兰。其叶似剑,七月到九月的花期里,纵向排布的花苞由下而上次第开放,因此被认为寓意节节高升。菖兰,学名唐菖蒲
上海的文人唐大郎就曾在五六十年代的报纸专栏里几次写到过上海花农培育的上百种颜色的菖兰以及人们热热闹闹地买花的情形。在物质受困的年代,菖兰是对美之追求、对生活之热爱的凝缩。这未尝不是林风眠对自己以及友人的鼓舞。三大师之间互相交流影响
也是传统与现代对话的特例
另外饶有趣味的是,陈佩秋为这幅画题名“杂彩缤纷”,让人想到她对于自己的名“佩秋”和字“健碧”的解释。佩秋是兰花,而“健碧”取自杨万里写兰花的诗句“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陈佩秋自己这样说到,“这个兰花有很多叶子,它是很缤纷的,这边倒,那边倒,很婆娑的。”缤纷婆娑,正是《杂彩缤纷》给人的感觉,不知道林风眠为谢稚柳和陈佩秋作此画时有没有想到这一层呢?彰显林风眠与谢稚柳、陈佩秋夫妇间的相互影响
林风眠选择画菖兰作为离别礼物送给这两位好友,还可能是因为菖兰的另一个名字,剑兰,在粤语中,“剑兰”音同“见难”。林风眠明白,自己一去香港,日后大概再难与内地的故人相见了。不过或许正因如此,他才留下了这样一束灼灼的夏日之花。这束灿烂的夏花永远在画中婆娑着,永远记着这段美好的友谊。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延续百年印社金石精神,西泠拍卖秉持“真乃居先,诚为业本”的创业宗旨,以“诚信、创新、坚持”六字经营方针,深耕市场,持续为藏家梳理具有文人情怀及生活雅趣的收藏脉络。
公司杭州总部及上海、北京办事处常年征集: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86号(书圣故里尚德当铺内)
名酒西洋
文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