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此卷总长约七米,作于1544年春日,即陈淳去世前六个月,时其61岁,寓家乡“白阳山居”。
卷中陈淳以淡墨写牡丹,并书行草自作七言诗,二者宽度一致,又同为“甲辰春日”所作,是陈淳存世罕见原配牡丹诗画卷,也是其去世当年之力作,更是其存世书画双绝之作。
此卷为袁克文旧藏。
陈淳(1483~1544)
初名淳,字道复,号白阳、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工诗词、经学古文。书法篆籀,精研通晓。系文徵明弟子。擅写意花卉,尤擅写生。后人把徐渭、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
2024西泠二十周年庆典秋拍
陈 淳(1483~1544) 去世当年所作 牡丹春意诗画卷
水墨纸本 · 纸本 手卷
1544年作
画心:136×32cm 417×32cm
题跋:132.5×33.5cm
诗文著录
1.《白阳集》七言古,[明]陈淳撰,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陈仁锡阅帆堂刻陈沈两先生稿本。
2.《陈淳》P121,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说 明
法良、袁克文、金勤伯等鉴藏。法良、端方、庄岩题跋。台静农、许世瑛同观赏。
鉴藏者简介
1.法良[清],字可庵,别号沤罗侍史,满洲人。斌良弟,玉德子,官江南河库道。工花卉,能画墨梅。尤工书,宗法鸥波亭(赵孟頫)、频罗庵(梁同书)两家。绘有杏林春燕。著《沤罗庵诗稿》。
2.袁克文(1890~1931),名克文,字豹岑,又字抱存,号寒云,河南项城人,生于朝鲜汉城(今韩国首尔)。袁世凯次子。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旅上海多年,为上海《晶报》主笔。好研究金石古钱,工书法,能诗词。
3.金勤伯(1910~1998),名开业,字勤伯,号继藕,景北,以字行,斋名倚桐阁、云水居,浙江吴兴人。出身于浙江吴兴金氏家族,著名画家金城之侄。
跋者简介
1.端方(1861~1911),姓托忒克,满洲正白旗人,亦署浭阳(今河北丰润)人,寄籍嘉兴。本汉人,姓陶,字午桥,号午亭、陶斋,别号浭阳渔父,室名归来庵、四钟山房,谥号忠敏。官至直隶总督。工书法,精鉴赏,富收藏。
2.庄严(1899~1980),字尚严,号慕陵、六一翁,原籍江苏,迁居北京。192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助教,后定居台湾。曾任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馆馆长、副院长。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博物馆学家,书法二王,善写瘦金书。
本卷不仅体现了陈淳晚年对吴门祝、文一脉书法与绘画双系统的创新与突破,以及其暮年洒脱自由生命思想与态度,更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以及浪漫书风的兴起,有着先导性作用。
本卷书、画皆脱胎于陈淳师文徵明,且尺幅高度一致,同作于甲辰春日,是为原配,尤为难得。
本卷中陈淳所绘牡丹用墨极淡,清雅稳静,不仅是其晚年简淡思想意味之最好呈现,更是其大写意花卉突破文氏门墙,自创新风的最好例证。
愈到晚年,陈淳笔下的折枝花卉用墨着色也愈来愈淡
滑动浏览牡丹图卷
值得一提的是,牡丹是陈淳写意画的一个重要题材,水墨牡丹也是该题材中的重要类型。
陈淳放逸的笔法,形成水墨大写意新风,并将文人水墨牡丹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影响着后世,徐渭便是其中深受启蒙的一位。
卷中陈淳以大字行草书自作七律一首,是陈淳诗《白阳集》中的名作,名曰《题牡丹》。似其52岁始,便反复书写,可见陈淳对该诗内容的喜爱。
《白阳集》七言古,[明]陈淳撰,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东风飘飘不绝吹,游蜂舞蝶相追随。
名花嫣然媚晴昼,深红浅白纷差池。
高堂列筵散罗绮,朱帘掩春无比。
歌声贯耳酒如渑,醉向花前睡华里。
人生行乐当及时,光阴有限无淹期。
花开花谢寻常事,宁使花神唤侬醉。
陈淳 1544年作 牡丹立轴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正是这一遍遍反复的书写,才让作于去世当年的本卷如此精彩潇洒,达到了其书法艺术的巅峰。
诗中流露出作者感叹时光流逝,纯真爱自然,向往醉舞放逸、及时行乐的思想观点,如“人生行乐当及时,光阴有限无淹期”“花开花谢寻常事,宁使花神唤侬醉”等句。进一步说明,此时陈淳笔下的“牡丹”从寓意上不再是纯粹“富贵”的象征,而是主要立足于世间花开花落的无常,是命运也是现实。
东风飘飘不绝吹
醉向花前睡华里
宁使花神唤侬醉
不同于早些年陈淳行草的优雅俊美,本卷遒劲厚重、奇纵恣肆,突破了吴门领袖祝、文行笔利落、精巧之面貌,气度上更近杨凝式、林藻。
款识中“白阳山居”是陈淳亲自选址,为纪念其父而命名的宅邸,位于吴县小白阳山以南的穹窿山南、灵岩山左,也是其一生中第三座宅邸,更是其晚年疗愈之所及精神堡垒。
陈淳一生拥有三座宅邸,伴随着其人生走向,进而对其书画风格产生着影响:
一是由其祖父陈璚所建、父亲陈錀扩建,位于吴县城南查家桥西的“城南草堂”;
二是其父亲陈錀所建,位于长洲县陈湖西大姚村的“五湖田舍”;
三是由其自建,位于吴县穹窿山南、灵岩的“白阳山居”。
法良题跋
白阳山人为衡山高足,在明季称为大家。写生笔意生动,书法亦超超元箸。此卷墨笔牡丹,渴笔钩花,层迭飞舞,点叶亦繁而不乱。字流丽雅近米老,真逸品也。余家藏尚有山人双钩水墨水仙,亦真迹之佳者,珍藏沤罗盦中,可谓双璧。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1850年)四月初九日雨后,长白可盦法良识。
端方题跋
此法可盦先生所藏陈白阳书画名迹。可盦在当时颇富收蓄,其鉴别亦尚有精到处。此卷墨卉既具神采,书法尤纵逸可喜,洵白阳合作也。辛亥(1911年)二月,浭阳端方。
民国时期,本卷归袁克文所有。
袁克文得以珍藏此卷或是从师友端方处,端方为袁世凯好友及亲家,与袁克文同好古玩、琴棋书画,二人相识于1907年,长年共同切磋艺术及探究收藏。
1907年,袁世凯派遣17岁的袁克文去江宁办理收回当地房产的手续,并写了一封亲笔信给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请其过问此事,从而开拓袁克文的眼界、培养其办事能力。
卷中钤袁克文藏印六枚,并携
其妻刘梅真,妾无尘、温雪(薛丽清)同鉴赏
初夏时节,袁克文受到端方一家的热情接待,并在端方的书房“聚宝斋”中大开眼界,观览金石字画珍品无数,特别是其中的青铜器毛公鼎,使其尤为惊叹。
而后,本卷流传至金城之侄金勤伯处。
1959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馆馆长庄岩与台静农、许世瑛在金氏处得观本卷,并在题跋中详细记述,深觉金氏应“什袭庋藏,莫等闲视之”,可谓真逸品也。
庄岩题跋
明代文艺风流,吴中旧盛,石田、衡山同为画苑祭酒。白阳、包山诸人皆其入室弟子,而白阳于六法之外兼擅行草,尤为一时之彦。此卷以水墨渲染天香,上继牧溪,下启元济,瓣香一脉于斯可见。卷后大书长幅,气贯神全,允推双璧。愿勤伯什袭庋藏,莫等闲视之。岁己亥(1959年)七月,台静农、许世瑛、庄岩同观于台北勤伯庽庐。庄岩并记。
2024西泠二十周年庆典秋拍
首届明代泥金扇面专场
陈淳(1483~1544) 晚年作 繁花图
设色泥金纸本 扇页
50.5×17cm
说 明
李松筠旧藏。
鉴藏者简介
李松筠(1838~1923),名恺,吴兴人。英商买办,实业家。创办均昌船厂、瑞纶丝厂等,曾在日本京都、长崎、横滨等地开设商行。
2024西泠二十周年庆典秋拍
首届明代泥金扇面专场
已知唯一存世袁克文日记 历经百年 再现人间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延续百年印社金石精神,西泠拍卖秉持“真乃居先,诚为业本”的创业宗旨,以“诚信、创新、坚持”六字经营方针,深耕市场,持续为藏家梳理具有文人情怀及生活雅趣的收藏脉络。
公司杭州总部及上海、北京办事处常年征集:
名酒西洋
文宣部
电话:0571-87896778(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