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泠二十周年庆典秋拍
本次2024西泠秋拍有幸征集到一册新发现宋浙工刻元修《七史》中明初公文纸印《魏书》零本(以下简称《西泠本》),以管窥豹,取此新材料,与大家一起研求一些新问题。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六《宋蜀刻七史》
从左至右:《西泠本》《国图一本》
《国图二本》书板对比图
此书书板迭经南宋、元、明三代递修,前后面貌出入极大,结合“中华古籍资源库”公布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刊《魏书》同卷影像资料进行对比,我们将板面变化按时间顺序做了排次:可以发现《西泠本》为宋浙刊《魏书》存世可见最早版本,书口下方留存均为宋元时期杭州地区刻工,未经明时补板,故板面也基本保持宋、元时期原貌,较国图善本书号:A00053(简称《国图一本》)刷印更早,而国图善本书号:07353(简称《国图二本》)则为其中最晚者。
《西泠本》纸背图
《西泠本》原为线装,旧改蝴蝶装。纸背处可见“一户朱文壹系本都民洪武四年…” “人丁壹口” “成丁二口” “妇女壹口”等墨笔书记,知其刷印纸张为罕见明初公文用纸,且是洪武间黄册原件,记录了当时人户丁口田赋的详细信息。
四川图书馆藏宋元递修公文纸印本《魏书》残卷
近年来,公文纸刷印古籍在拍场备受重视,不仅因为其存世珍罕(曾有学者统计公藏公文纸印本海内外不过八十余部),更是由于其本身记载资料的研究价值。尤其像明代黄册原件的出现,成为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研究的学术增长点之一。在此期间已有诸多专家学者作有专文,并将上海图书馆藏宋元递修公文纸印本《魏书》残卷、四川省图书馆藏宋元递修公文纸印本《魏书》残卷(以下简称《川图本》)以及近年拍场所出宋元递修公文纸印本《魏书》残卷(以下简称《拍场本》)归类为同一批明洪武初年小黄册。他们与《西泠本》在板面样式、书记格式、记载内容等方面如出一辙,当属同时期登记黄册。
《西泠本》与《国图三本》对比图
版本与钤印表
并且《国图二本》首册钤有与《西泠本》《拍场本》同样的“四箴堂记”“鸾台学士”二印,装帧形式上《国图二本》前两册的金镶玉装也与其他卷次有明显不同。故推测《国图二本》首两册、《拍场本》与《西泠本》当原属同帙,后被打乱。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与民国间张元济编纂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有关。
民国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
据傅增湘记载:“《魏书》以卷帙较钜,罕得完善者,涵芬楼征印百衲本全史,遍假北京图书馆及刘氏嘉业堂、蒋氏密韵楼藏本,仍有阙卷。泊余得此本,乃假去补得三十余卷,始成完书,可谓艰矣。”在编纂百衲本《魏书》时,张元济借北平图书馆、江安傅氏“双鉴楼”、“嘉业堂”及“涵芬楼”藏宋蜀大字本(即今浙工刻本)互相补缺,才得以影印。而诸家藏本也在这时被打乱重组。故按钤印、装帧及板面风貌重新分类,或有利于我们后期梳理递藏关系及开展深入整理研究多有裨益。
过去,由于递修本的年代跨度极长,导致前人在编纂刻工名相关的书籍上,对于刻工所处时代的甄别颇具难度。如今大量影像资料的公布,通过版本比对,在明确了递修本宋、元、明、清时期不同面貌的同时,也为我们划分刻工年代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中国古籍版刻辞典》收录刻工信息列表
此外“任祖”这一刻工,未被《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古籍刻工名录》等刻工相关书籍记载,属于首次发现。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延续百年印社金石精神,西泠拍卖秉持“真乃居先,诚为业本”的创业宗旨,以“诚信、创新、坚持”六字经营方针,深耕市场,持续为藏家梳理具有文人情怀及生活雅趣的收藏脉络。
公司杭州总部及上海、北京办事处常年征集:
名酒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