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历史复习提纲10-12课

文摘   2024-08-31 15:57   河南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的表现:①赋税沉重;②徭役和兵役繁重;③刑罚残酷;④焚书坑儒;⑤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

2.焚书坑儒:目的:为禁锢人们的思想,巩固统治。措施:烧毁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将非议朝廷的几百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危害: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戍守遇雨误期,按当时法律要被处死。

2.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发动者:陈胜、吴广。动员名言:“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建“张楚政权”,陈胜称王→直逼咸阳,秦二世反扑→结果失败。 

4.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反抗暴政的精神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

5.典故:“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后简化为成语“揭竿而起”。

6.秦朝的施政(实施政务)与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关系: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对秦朝暴政的反抗。

三、秦朝的灭亡

1.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

2.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典故:破釜沉舟)

3.刘邦攻占咸阳,灭掉秦朝(时间公元前207年)。

4.(理解)陈胜吴广起义虽败,但反秦浪潮并未平息,原因是:①陈胜吴广的首义精神鼓舞和引发了其他反秦力量的发展。②一些原六国的旧贵族也试图复国,借机起兵反秦。③社会各阶层人士苦于秦的暴政,纷纷投入反秦浪潮中。所以,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5.(理解)结合秦末农民大起义,说明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最终在各地反秦斗争的打击下,强盛一时的秦朝仅仅存在十几年就迅速走向灭亡。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它向统治者警示了忽视民生、过度剥削终将走向崩溃,揭示了民心向背对政权稳定的重要性。    

6.与秦朝速亡有关的措施:①焚书坑儒,②修建长城,③强征赋税,④严刑峻法,⑤修骊山陵。理由:这些都是暴政的表现,残暴的统治和沉重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人民的反抗。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1.楚汉之争双方: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2.争战目的和性质:为争夺国家统治权,是统治者(不再是反秦起义军首领)之间的争战。

3.经过:项羽开始实力强大,但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4.结果:双方在垓下决战,楚军战败,刘邦最终胜利。

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6.(理解)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知人善任,重用人才,才能变得强大。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①客观上,因秦朝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②主观上,汉高祖刘邦亲身经历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2.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内容:①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因战乱饥荒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③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④减免徭役及兵役。

4.作用:经济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如果达到了目的,作用和目的的表述基本一致)

5.和亲政策:面对匈奴对边郡的袭扰,汉高祖为缓和双方的关系,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为汉初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三、“文景之治”

1.文帝 景帝时期的措施:

①汉文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②汉景帝时准许缺地农户迁往耕地多的地方。

③文帝和景帝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甚至有的年份免去田租。④灾荒之年,国家积极救济灾民。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了解)经济发展表现:    

①纺织、漆器有较大发展。②商人依靠经营盐铁成为富商大贾。③长安城布局规整,热闹繁华。④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频繁。

3.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个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削弱地方势力

1.汉武帝即位初的状况:

①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势力强大。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依附王公贵族。

危害:这两股势力危及国家统一。

2.解决办法:

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恩”,诏令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弟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归郡管辖。②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除国。

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加强经济管控

1.重视农业生产:①兴修水利,②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2.管控经济的措施: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结果: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尊崇儒术

1背景:西汉初,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2.统一思想的措施 :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结果:儒学成为国家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四、北击匈奴

1.背景:匈奴首领冒顿(mòdú)单于(chányú)统一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

2.准备:改变汉初的和亲政策,组建起来强大的骑兵队伍。

3.经过: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大获全胜。    

4.结果:①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或归附西汉,或西迁。②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置了四个郡。

总结: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击下面链接,关注微信公众号,以便获取更多免费资源。点击页面底端的小多边形图标(在看)和大拇指图标(点赞),会及时收看推送文章信息。感谢支持,欢迎转发!


      

一亩三分历史园
关注历史中考,拓展课堂资源,分享历史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