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月打了五大战役,抗美援朝第一阶段有多艰难

文摘   2024-07-30 11:37   河南  

八个月打了五大战役,抗美援朝第一阶段有多艰难?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短短八个月就打了五次大仗,这一阶段有多艰难?战况如何呢?

(一)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

在此之前,美军已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登陆,截断了南进的朝鲜人民军的退路,并无视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越过三八线,逼近鸭绿江畔,将战火燃烧到了中国东北边境。

▲第一次战役形势图

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过鸭绿江赴朝作战的。快速向北推进的所谓“联合国军”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如入无人之境。志愿军抓住有利战机,全歼冒进的南朝鲜军一个营,这一天因此成了抗美援朝纪念日——1950年10月25日。

吃完软柿子,再啃硬骨头。接连消灭几支南朝鲜军后,开始与美英军队展开较量。此时的美军虽然发现了入朝的志愿军,以为只是象征性地帮一下朝鲜小弟而已。志愿军及时调整作战部署,发动一系列战斗,歼灭或重创骄狂冒进的美军及仆从。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战场的首次交锋是云山战役,结果重创美骑兵第1师。

▲志愿军战士追击敌人

美国人本以为两个星期就可以拿下全朝鲜,然后回去过感恩节呢!结果吃了一个瘪。一仗就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清川江以南地区,使敌人认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敢于亮剑,而且出手不凡!这次战役使朝鲜战局初步稳定下来,为志愿军以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过,这只是一个初步胜利。敌人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到袭击,但主力并未受损,而且双方还没进行全面较量。所以美军仍然心存对志愿军的轻蔑,妄图发动新的攻势占领全朝鲜。

(二)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至12月底    

此时,美军炸断了鸭绿江桥,认为中国无法补充兵力和物资,在猛烈的火力打击下会失去作战决心。基于这样的判断,麦克阿瑟决定发起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针对狂妄自大的敌人,志愿军总部决定诱敌深入至预设战场,再出其不意对敌痛击。

战斗打响后,志愿军故意且战且退,并在沿途丢弃一些破旧的武器用具,让敌人误认为志愿军也不过是一群装备简陋的农民军而已。皓月当空,正是进行夜战的最好时机。当敌人进入“指定”位置后,一顿猛打,南朝鲜军2个师完全被击溃,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封面

为防止“联合国军"南逃,志愿军强行军十几小时,占领阻击敌人的制高点。死守松骨峰阵地的志愿军战士一次次打退敌人的冲锋,全连只剩下7人,依然像钢钉钉在墙上一样挡住了敌人的退路!著名作家魏巍将这场惨烈的战斗写进了战地通讯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

当年亲历这次战斗的老兵回忆起来依然感慨不已,从来没见过如此壮观的场景:到处是散落的文件、炮弹、美军军旗,敌人遗弃的大炮、坦克和汽车一眼望不到头!“联合国军”不过如此!

得知前线胜利的消息后,彭德怀亲拟给第38军的嘉奖令,特意在电文最后加上了一句“三十八军万岁!"

▲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杨根思

另一个战场上的长津湖战役,因为被拍成电影而广为人知。朝鲜东北高寒地区的长津湖已达零下30多度,而第9兵团战士接到紧急命令后来不及分发防寒的鞋帽,就从国内赶赴朝鲜战场。他们为避开敌机侦察,夜行昼伏,十万大军开到前线居然没被敌人发现!

美军对从天而降的志愿军毫无觉察,200多辆坦克和数千辆汽车沿着长津湖边山间公路形成了约100公里的长蛇阵。简直是太轻敌自大了!这就相当于拳击场上背手伸脖子找打啊!

志愿军战士突然向美军发起攻击,将敌人分割包围打击。这次战斗开创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志愿军成团建制歼灭美军的唯一战例。其他突围的美军不断被志愿军战士节节阻杀,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最后,美军残部在航空母舰的掩护下,从海路逃离战场。   

▲保持战斗姿态的“冰雕连” 

老电影《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之一杨根思,在长津湖畔的战斗中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人们熟知的“冰雕连”的故事就发生在长津湖战役中,战士们在雪地里宿营,充饥的土豆硬得像石头,手脚冻得像雪团。手榴弹拉环都拉不出来,迫击炮管收缩没法用,手和炮弹冻在了一起。即便是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志愿军将士们硬是依靠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装备精良的强敌。

这次战役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意义最为重大,志愿军不但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圣诞节攻势”,使敌人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完全落空,而且将战线由清川江推至三八线,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

(三)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底至1951年1月初

经过前两次战役的沉重打击,“联合国军”从嚣张傲慢变成了张皇失措,敌人营垒内部充斥着失败情绪。为挽回败局,美方妄图通过谈判诱使我军停战,为其巩固防线、调整部署争取时间。

为了打破敌人的阴谋,进一步争得战略主动权,我军继续对敌发起攻势。志愿军分兵左右两路纵队,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向依托“三八线”阵地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我军迅速突破敌人防御阵地,并继续向敌防御纵深挺进。在战斗中,志愿军某部一支轻装步兵居然在大白天冒着敌机威胁,追击南朝鲜军一个师并歼灭其大部。

▲第三次战役形势图

一线的南朝鲜军队全面崩溃,美军被迫放弃汉城,利用摩托化行军优势快速南撤。敌人主力逃离后,志愿军战士发挥夜战优势,用反坦克手雷和爆破筒猛攻英军用于掩护主力突围的坦克编队,全歼敌人1个营及1个坦克中队,创造了步兵歼灭坦克部队的模范战例。

志愿军击溃美英等军队的第二道防线后,歼灭部分敌军,占领汉城,收复仁川等地,将敌军驱逐至北纬37°线附近。为避免孤军深入被敌反击,志愿军停止追击,第三次战役结束。这次胜利进一步加深了敌人的悲观情绪,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志愿军占领汉城   

志愿军入朝后在两个多月时间内连获三次重大胜利,但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兵员严重不足体力削弱,在数量上也无明显优势,物资补给更加困难。为了坚持长期作战,保持后续战斗力,中央军委决定采取轮番作战方针。

(四)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底至4月下旬

“联合国军”为挽回失败的影响,缓和内部矛盾,乘中朝军队疲惫困乏之际,对志愿军200余公里的防御带发起了全线进攻。为避免孤军冒进被志愿军分割围歼,敌军采取了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策略。

志愿军主力立即停止休整计划投入战斗,并急调后续部队准备随时入朝参战。同时加强海岸防御,以防敌在我侧后登陆。

▲志愿军战士阻击敌人

“联合国军”使用“火海战术”,依仗其强大的火力对我军阵地进行密集的高强度攻击,以此来损耗志愿军的有生力量。对我方1个连的阵地,往往动用几倍的兵力、数十辆坦克,调集战机进行配合,动辄投射数千枚炸弹。志愿军连夜修筑好的工事,仅1个小时就被敌机炸毁。

美军使用喷火器攻击我方阵地

战场上天寒地冻,我军粮食弹药供应十分困难,战士们凭借仅有的步兵武器和少量的山炮,依托简陋的工事,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打退了无数次的轮番进攻。其中一个高地上,连续战斗7昼夜,一个连只剩下4人,又打退了敌人7次冲锋。志愿军就这样依托有利地形节节抗击,在运动防御中不断消耗迟滞敌军进攻。

对方发现志愿军后续主力部队到达,停止了全线进攻行动,第四次战役宣告结束。这次战役歼敌数量超过前三次战役的总和,掩护了战略预备队集结,为以后展开新的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    

此时,志愿军一线作战部队数量大增,地面兵力占据优势,而且配备了苏式轻武器和大量的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本来就斗志旺盛的志愿军部队如虎添翼。鉴于美军有在我军侧后登陆的企图,因此志愿军先发制人,在"联合国军"实施登陆之前发起反击并迅速突破"联合国军"防御。

▲第五次战役形势图

“联合国”军新任总司令一改之前的轻敌冒进做法,根据我军战线过长、后勤补给困难的弊端,发挥美军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切断了我军的后路。而我军方面,新入朝部队还不熟悉战场形势,对敌情认识不足,有骄傲轻敌倾向,曾一度造成了惨重的伤亡。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扬长避短,穿插至美军身后,与被包围的志愿军遥相呼应,给敌人来一个“反包围”。他们见缝插针,让原本包围志愿军的联合国军陷入了被包围之中。

▲夜战中的志愿军战士

这次战役再次以空间换取了时间,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挫败了"联合国军"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也锻炼了新入朝的部队。经过这次较量,"联合国军"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到了第二阶段,朝鲜战场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运动战,双方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攻防战。我军采取积极防御、边打边谈的方针,争取在谈判桌上解决朝鲜问题。

(本文作者   胡钦海)

2024年7月30日

信息参考源:1.百度百科;2.新华网;3.中国军网;4.《党史博采》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击下面链接,关注微信公众号,以便获取更多免费资源。点击页面底端的小多边形图标(在看)和大拇指图标(点赞),会及时收看推送文章信息。感谢支持,欢迎转发!


 

一亩三分历史园
关注历史中考,拓展课堂资源,分享历史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