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上历史全册默写作业答案

文摘   2024-12-15 07:00   河南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哪里的什么人?考古学家研究古人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最早的古人类是位于长江流域云南省的元谋人。主要依据化石。

2.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①使用打制的石器,②结成群体一起生活;③猎取动物和采集植物果实为生;④会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3.北京人用火有什么意义?

①改善了生存条件,②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4.发现北京人有什么意义?

①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②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第2 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1.我们的祖先在农业起源方面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距今约1万年,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栽培出水稻、粟和黍。

2.农业起源和初步发展有什么意义?

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3.原始农业时期,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典型代表、相关粮食作物、房屋类型、生产工具分别是什么?

河姆渡人,主要的生产工具是骨耜,房屋是干栏式。

4.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相关粮食作物、房屋类型、生活用品分别是什么?

半坡人,粮食作物是粟、黍,房屋是半地穴式,生活用品有彩陶。

5.仰韶文化中西坡遗址发现有大房子,用途可能是?

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2.在距今约5000-4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分别发现了哪两个古城遗址?这个重大发现说明了什么?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说明了距今约5000-4000年,在长江下游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3.上述古城遗址发掘出贵族墓地的随葬品,有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说明什么?

说明当时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4.古城遗址含有复杂的水利系统,内城有大型广场和高等级建筑,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统治者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5.上述遗址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6.五六千年前的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活动着的较大部落的首领有谁?后来这些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了什么族?

部落首领有炎帝、黄帝、蚩尤。华夏族。

7.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8.尧、舜、禹时期,联盟首领传位的标准是什么?这被称为什么制度?

传位给贤德之人,被称为禅让制。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我国历史上前三个奴隶制王朝分别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

禹建立夏朝,汤建立商朝,周武王建立西周。

2.位于河南安阳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哪里?历史上迁都到此的王是谁?

世界文化遗产是殷墟,迁都的是商王盘庚。

3.牧野之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武王伐纣大败商军。

4.受封的诸侯要对周王尽什么义务?

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

5.西周分封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范围。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1.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式可以用哪两个词概括?这二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因为王室衰微导致诸侯争霸。

2.东周时期分封制瓦解的表现是什么?①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不再世袭。②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朝觐(jìn)天子和缴纳贡赋。

3.春秋时期最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个?

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4.春秋时期的争霸斗争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①少数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实现局部统一;②中原的“诸夏”与周边各族长期交往,有利于民族交融,使这些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5.春秋后期,促使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的现象是什么?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时期开始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周王对诸侯国彻底失去了控制。

2.战国七雄从东南西北到中间分别是?

东南西北:齐、楚、秦、燕,中间从北到南:赵、魏、韩。

3.商鞅变法中,加强秦国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商鞅变法激励农民生产的措施是什么?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5.商鞅变法为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什么?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6.商鞅变法有利于商业交换的措施是什么?

统一度量衡。  

7.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与后来秦统一全国有什么关系?

①使秦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②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秦国的强大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8.位于成都平原岷江上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什么?是什么时期谁主持修建的?有什么功能?    

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9.你对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认识?

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7课  百家争鸣

1.老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处世哲学是什么?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处世哲学是安于柔弱,以退为进。

2.老子的核心思想可以用哪一个字概括?他认为应该怎样做事?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他认为要顺应规律行事。

3.“塞翁失马”所蕴含的道理与老子的什么主张一致?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4.对于社会治理,老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追求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他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5.孔子是哪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

6.孔子的言论被弟子整理成哪一部著作?他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具有怎样的地位?

孔子的言论被弟子整理成《论语》,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7.孔子主张怎样治理国家和社会?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和制度,反对苛政。

8.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和主张是什么?

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9.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指导意义?

孔子言论使我们认识到,学习需要有诚实和虚心的态度,要把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10. 孟子对于“国君”、“民众”关系是怎样表述的?说明孟子重视什么?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重视民众,重视民心。

11.商鞅变法与哪家学派主张一致?其代表人物是谁?他有哪些主张?

商鞅变法与法家主张一致,代表人物韩非。主张: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②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2. 春秋末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是谁?他的著作是什么?

孙武,《孙子兵法》。

13.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激烈争论,这一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它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一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思想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先秦时期我国天文历法成就有哪些?

①《诗经》关于日食的记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②《春秋》中记载了哈雷彗星。③夏朝就可能有了历法。④战国时期就测定出了24个节气。    

2.战国时期的名医是谁?他有何成就?战国时期问世的中医理论名著是什么?

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病,他总结的望闻问切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中医名著《黄帝内经》。

3.安阳出土的商朝文字被称为什么文?这种文字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

甲骨文,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

4.殷墟出土文字记载有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据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①甲骨文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商朝社会发展状况的宝贵资料。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殷墟出土的文字在中国汉字发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我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6.青铜器主要用途是什么?

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7.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什么文?西周时期的何尊早见证了哪个词?

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最早出现“中国”二字。

8.四川出土的古蜀文明是哪个遗址?举一个典型文物。

三星堆遗址,青铜树或青铜面具等。

9.先秦时期创作的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史学价值?

《诗经》,为研究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10.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

新体诗歌是“楚辞”,代表作是被千古传颂的抒情长诗《离骚》。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秦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统一后创立了什么制度?目的是什么?

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3.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这个称号始于谁?在这个制度下,最高统治者具有怎样的权力?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嬴政秦始皇。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和官员都要遵从皇帝的指令。

4.秦朝中央政府设置哪些官职?分别掌管什么?

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置“九卿”,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

5.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意义?

地方制度:郡县制。意义: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各种制度推向全国,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6.为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秦朝为消除各地的文字差异采取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7.为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秦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意义是什么?

措施:①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意义: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交流。②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促进了经济发展。

8.为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秦朝在交通运输方面有何措施?

①统一车轨与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②开凿灵渠,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9.秦统一后,为保卫国家安全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回被占地区。在原有基础上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0.秦朝的疆域四至是哪里?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的暴政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赋税沉重;②徭役和兵役繁重;③刑罚残酷;④焚书坑儒;⑤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

2.秦末爆发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是戍守遇雨误期,按当时法律要被处死。

3.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地点、发动者?激励的口号是?

地点:大泽乡。发动者:陈胜、吴广。“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与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相关的典故是什么?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后简化为成语“揭竿而起”。

5.反秦浪潮中,后来又有哪两支军队逐渐壮大?其中,谁在哪一次战役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相关典故是什么?

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项羽在巨鹿之战;典故:破釜沉舟。

6.率军攻占咸阳,灭掉秦朝的是谁?他为安定秦人民心采取的措施被引申为哪个成语?

刘邦,约法三章。

 

7.结合秦末农民起义,说说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①最先举起反秦大旗;②建立农民起义政权;③农民是反秦的主力军;④人民群众的反抗导致秦的灭亡。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8.与秦朝速亡有关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这么说?

①焚书坑儒,②修建长城,③强征赋税,④严刑峻法,⑤修骊山陵。这些都是暴政的表现,残暴的统治和沉重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人民的反抗。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秦朝灭亡后,谁和谁展开争战,史称什么?争战的目的是什么?性质是什么?结果如何?启示是什么?

争战双方:项羽刘邦。结果:楚军(项羽)战败。目的:为争夺国家统治权。性质:统治者之间的争战。结果:刘邦最终胜利。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注意收拢人心,知人善任,重用人才,才能变得强大。

2.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原因:①客观上,因秦朝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②主观上,汉高祖刘邦亲身经历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吸取了秦亡的教训。根本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上述政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①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因战乱饥荒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③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④减免徭役及兵役。作用:经济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4.文帝景帝时期有哪些措施?当时出现的治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①以农为本,与民休息。②准许缺地农户迁往耕地多的地方。③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甚至免去田租。④灾荒之年积极救济灾民。⑤勤俭治国,反对奢华。称为“文景之治”。

5.面对北方哪个民族对边郡的袭扰,汉高祖为缓关系,对其采取什么政策?起到怎样的作用?

民族:匈奴。政策:和亲。作用:为汉初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面对诸侯王危及国家统一的现象,采取的办法是什么?结果如何?

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令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归郡管辖。再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除国。结果:诸侯王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汉武帝是怎样加强经济管控的?结果如何?

①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实行盐铁酒的官营、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结果: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汉武帝为统一思想的措施是什么?结果如何?

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作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治国人才。 结果:儒学成为国家统治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4.西汉前期经常遭到漠北草原上哪个民族的南下袭扰?汉武帝是如何应对的?

民族:匈奴。应对: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结果:①汉军大获全胜,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或归附或西迁。②西汉控制了河西走廊大片区域,并设置四个郡。

5.简要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期间,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起兵打败王莽主力并建立东汉的是谁?他的统治后期史称什么?

建立东汉的是刘秀,他的统治后期史称“光武中兴”。

2.东汉初期为了稳定社会局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①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②将荒地给农民耕种,减轻田租;③减轻刑罚,赦免囚犯;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东汉中期以后出现怎样的政治局面?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②政治腐朽,社会混乱;③豪强大族势力不断壮大。

4.东汉末年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是谁发动的什么起义?这次起义的特点是什么?结果和作用如何?

张角发动的黄巾起义。特点:经过长期准备和精心策划,是一次有组织的起义。结果:遭到东汉军队和各地豪强武装的围剿,最后被镇压下去。作用: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5.两汉之初,统治政策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开放山林川泽;③减轻田租;④减轻刑罚;⑤缓和与匈奴的矛盾。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出现了治世局面。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1.狭义的西域就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勇敢应募前往西域的是谁?出使西域的成果是什么?

新疆地区,张骞。成果: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被司马迁称为“凿空”之举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这么说?

事件:张骞出使西域。原因:他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从此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

3.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关系是怎样的?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4.填写西汉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亚、西亚→_____和_____。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北非。

5.汉代丝绸之路交流的货物技术,汉朝传到西域的有哪些?西域的传入中原的有哪些?(至少各三个)

汉朝传到西域的有丝绸、漆器和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西域传入中原的有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

6.开通丝绸之路的意义是什么?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7.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什么机构?有什么意义?

设置机构:西域都护府。意义:①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使汉朝统治疆域扩大。②对西域有效管辖,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促进民族交融。。

8.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何感想?

“一带一路”倡议传承了古丝绸之路精神,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从商周时期到秦汉时期,书写材料有哪些?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春秋战国秦汉多用竹木简和帛,西汉时期出现了纸,东汉以后得以逐渐推广。

2.改进造纸工艺的是什么朝代的谁?改进后的纸优点有哪些?

东汉的蔡伦,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推广。

3.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意义是什么?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②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4.(开放式)纸的发明对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有利于书写和图书编辑;为书法绘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纸还可用于包装、装饰等。

5.位于河南南阳的“医圣祠”是纪念哪个朝代的哪位名医?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纪念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他对中医药学的贡献有:所著《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6.与上述“医圣”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名医是谁?他有什么突出成就?

名医:华佗,成就:用针灸、汤药给人治病,能做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7.总结了东汉以前数学知识,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的专著是?秦汉时期的农学著作是

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农学著作:《氾胜之书》。

8.西汉时期的伟大的史学家是谁?他的史学巨著是什么?体例和记述的上下限?历史地位?

史学家:司马迁,史学巨著《史记》,体例:纪传体通史,上下限: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历史地位:《史记》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9.中国最著名的本土宗教是什么教?创立于何时?创立者和教派?

本土宗教:道教。创立于东汉末年。早期道教的派别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10. 源于古印度的哪一宗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在思想、文学、建筑、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6课 三国鼎立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曹操诗中描绘的是东汉末年,因州郡割据、战乱不断造成的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2.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说说曹操势力为什么能日益壮大?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收编黄巾军,壮大了队伍。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民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军粮问题。

3.曹操与袁绍进行的决战是什么战役?曹操为何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战役有什么意义?

战役:官渡之战。取胜原因:曹操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烧毁对方军粮,致使袁军人心涣散。意义:曹操以少胜多,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此时的志向是什么?使他的梦想破灭的战役是什么?曹操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遭到惨败?

志向:统一全国。战役:赤壁之战。曹军因长途跋涉而疲惫,因不服水土而流行疾病,又不习水战。而对手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孙权与刘备联合抗击曹军,针对曹军船舰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实施诈降和火攻,结果曹军败。

5. 这一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怎样的影响?有何启示?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启示: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攻击敌方的劣势,联合起来对付共同敌人,巧妙利用计策。

6.说出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建立者、定都、国号?

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

7.三国建立后,发展状况如何?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发展了海外贸易。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蜀汉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8.对比东汉末年的形势,辩证地评价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鼎立形成,从表面形式上看,是从统一的东汉王朝变成三个并立的政权。但是,如果和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相比,实现了局部统一。魏蜀吴三国各自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以求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

1.魏蜀吴三国政权灭亡的顺序是怎样的?

先是魏灭蜀,然后司马炎称帝(取代曹魏),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最后西晋灭吴。

2.晋惠帝昏庸无能,导致的兵变史称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危害是什么?

史称“八王之乱”。实质:宗室亲王企图争夺中央政权。危害:①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中原人口大量死亡。②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③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3.西汉和西晋都分封过诸王。这会产生什么影响?

受封诸王势力逐步壮大威胁朝廷的统治,引发战乱,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使人民陷于苦难之中。 

4.自东汉以后,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有哪几个民族?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族同宗,如匈奴自称是大禹的后代,鲜卑自称是黄帝的后代。这说明了什么?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族。说明: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认同“中华”“中国”),塑造共同的祖先来证明其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5.西晋王朝被什么人所灭?之后出现什么局面?

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之后是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

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1.“王与马共天下”,说明东晋怎样的政治特点?

东晋政权依靠王氏世家大族的支持。

2.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分别是哪六个朝代在此建都?

三国时期的东吴(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3.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①北方人大规模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作物生长;③南方地区相对安定,统治者采取促进生产的措施。

4.《史记》: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无积聚而多贫。《宋书》: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何不同?

《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生产方式较为原始。《宋书》中描述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很大发展,能够满足全国的需求。

5.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以及梨树、枣树、杏树等。这些农林品种原来主要种植在北方,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北方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这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

主要是因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北方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这反映出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6.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演变有什么影响?江南地区开发有什么启示?

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海外贸易,南北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启示:要重视经济发展,保护环境,保持社会安定,引进人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西晋灭亡后的政治形势怎样?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十六国”。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2.在此期间,什么政权曾一度统一了北方?为统一全国而发动了什么战役?结果如何?

政权:前秦;战役:淝水之战;结果:被东晋军队打败,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3.北方哪个民族建立的哪个政权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了北方?

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并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4.为向汉族学习,更好治理北方地区,大力推行汉化措施的统治者是谁?他力排众议,把都城迁到了哪里?汉化措施有哪些?这些改革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统治者: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措施: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作用:孝文帝改革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5.北朝的演变顺序是怎样的?

北魏后期,被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后来又被北齐取代,西魏后来又被北周取代。北周又灭北齐。

6.魏晋以来,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有哪些? 

①内迁各族过着定居的生活,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农业。②汉族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③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④各族在心理上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7.北方民族交融的意义是什么?

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内迁北方民族对中原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的是曹魏哪位数学家?南朝宋齐之间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是谁?具体的成就有哪些?

曹魏数学家是刘徽。南朝大科学家是祖冲之。成就: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②在数学研究成果收集在《缀术》一书中;③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2.造纸术的发明推广与书法绘画有何关系?

使书写绘画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也为书法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最为著名的书法家是谁?他被后人誉为什么?其代表作是什么?人们是怎样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的? 

最著名的书法家是东晋王羲之,他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北魏统治者崇尚中原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什么字体?其特点是什么?

流传下来的魏碑体,特点: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5.东晋最著名的画家是谁?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东晋最著名的画家是顾恺之,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哪两处?有何特点?

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特点: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7.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艺术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客观上,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社会环境、造纸术的进步、佛教的盛行;②主观上,艺术家的个人素养、艺术追求,对前人成就的继承和创新。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击下面链接,关注微信公众号“一亩三分历史园”,以便获取更多免费资源。点击页面底端的小多边形图标(在看)和大拇指图标(点赞),会及时收看推送文章信息。感谢支持,欢迎转发!



一亩三分历史园
关注历史中考,拓展课堂资源,分享历史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