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也就是从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北方,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2.“十六国”时期,氐人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383年,前秦君主苻坚发动了旨在统一全国的战争。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军队打败,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5世纪前期,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北魏孝文帝为大力推行改革,迁都洛阳,并把北方各族百余万人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
3.孝文帝改革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三、北朝政权更替
1.北魏后期,经历北方军镇兵变的战火,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后来又被北齐取代,西魏后来又被北周取代。
2.北周原本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不及北齐,但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还竭力促成鲜卑人与汉人的交融,因此国力渐渐强大。最终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魏晋以来,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①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农业。②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2.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3.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大交融。各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4.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各族在心理上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5.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地区各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出现民族交融高潮。这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认识)《魏书·序纪》: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这则材料说明了内迁北方民族对中原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3.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凸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4.(理解)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是因为顺应时令,估量土地情况,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否则会劳而无获。
二、科学家祖冲之
1.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2.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间的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3.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4.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收集在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
5.祖冲之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三、灿烂的文化
1.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朝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东汉以后,书法逐渐成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
3.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他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北魏统治者崇尚中原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5.东晋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7.客观上,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社会环境、造纸术的进步、佛教的盛行;主观上,艺术家的个人素养、艺术追求,对前人成就的继承和创新。因此这一时期书法和绘画艺术取得杰出成就。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击下面“一亩三分历史园”链接,关注微信公众号,以便获取更多免费资源。点击页面底端的小多边形图标(在看)和大拇指图标(点赞),会及时收看推送文章信息。感谢支持,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