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15--19课提纲

文摘   2024-05-19 21:57   河南  

第15课 钢铁长城

1.陆军:①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比较少。

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海军:①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三大舰队。

③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科学试验和出访任务。

④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并于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

⑤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空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空军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空军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研制出歼—5型歼击机。

3.导弹部队:

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火箭军,(地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任务: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常规导弹精确打击。

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4新时代强军之路

背景

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

概况

①2014 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②2016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结果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力量体系实现了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5变化:中国飞机经历了从国外购买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制的过程;武器装备不断更新;②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兵)种数量增多,由单一军(兵)种到多军(兵)种的转变。

6.变化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改革开放的推动;③经济的发展;④科技的发展;⑤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7.成就: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8.国防建设成就的认识:坚持科技强军;与时俱进,适时改革;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③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提出

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倡导

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意义

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表现:

万隆会议

时间

1955年

地点:万隆

目的

反对殖民主义,保卫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进行友好合作

特点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概况

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拔,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 “颠覆”活动

结果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求同存异”方针

同:参加亚非会议的国家都有过被殖民统治的历史;都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和平发展,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重要提醒: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

2. 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1)1949-1950 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外交关系;

(2)1953 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 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1955 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区分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原则:

(1)外交政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背景:(1)联合国成立于1945 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2)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3)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决议,恢复中华入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屈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意义/影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国初美对华政策:美国敌视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中美建交的过程:乒乓外交实现了“小球转动大球”,其中大球指(中美关系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之间的核心问题:台湾

2、中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中日建交后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3、70年代中国建交高潮原因:①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提高②美国改善了对华关系。

三、全方位外交(改革开放后)

1.政策与原则: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外交策略: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外交布局:中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加强国际合作

3.外交成果:①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③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④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⑤亚信峰会

外交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重要提醒:

1.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 世纪 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2)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支持。

(3)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和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

2.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骄人成就的启示:

(1)弱国无外交,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2)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3.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变化:武装侵略---外交孤立---谋求建交----正式建交

4.关于中美关系的认识:中美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国应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坚持和平与发展

5.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国家的综合国力(根本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利益

6.关于外交的启示:①独立自主是国家外交的前提;②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③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④和平外交是长久之计;⑤外交可以提高国际地位,促进国家发展。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        

一星

含义

指核弹原子弹与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背景

①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力量的需要。②国内条件:当时我国的工业、技术

基础都很薄弱,研制核武器面临很多困难。

研制

原因

外因: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

内因: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成就

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意义

①“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报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②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载人

航天

成就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②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文化

事业

的发

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成果

①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③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成籼(xian)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人口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重要提醒: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 党和国家重视科技工作,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如制定“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项科技发展计划,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2)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回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的热情投入、无私奉献

(3)经济迅速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资基础

(5)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融入世界。

2.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有活力的因素;经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以自行车、公共汽车为主

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消费

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启示

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②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③党和政府注重改善民生,以民为本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交通

铁路

截至2010年第,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公路

建立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一

民航

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通信

电信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互联网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影响

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重要提醒: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根本原因);②大力发展科技,科技水平的提高;③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的解放;④国家注重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⑤各族人民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周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1)交通工具、运输工具发生巨大变革(自行车、人力车被各种汽车取代:马路上的人流量变为车流量);

(2)城市面貌更加现代化,居民居住面积增加,城市建筑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3)城市化进程加快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工业和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贸易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创新:

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⑤设立经济特区;⑥提出“一国两制”方针;⑦实施科技创新。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击下面链接,以便获取更多免费资源。点击页面底端的小多边形图标(在看)和大拇指图标(点赞),会及时收看推送文章信息。


         

 

         

 

         

 

   

一亩三分历史园
关注历史中考,拓展课堂资源,分享历史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