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莱斯特·皮尔逊曾警告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
——摘编自《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自愧孤陋寡闻,居然没读过此书。查阅后才得知,已经发表20多年并一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争论。作者把冷战后的当代世界划分为若干文明,人类所面临的是因文化的差异而引发的冲突。按照作者本人的说法是,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
而书中所引材料是20世纪50年代的加拿大政治家、外交家莱斯特·皮尔逊说过的话,二者观点看起来并无二致,对于没接触过此书的未成年读者来说,只能从书名去猜测了。如果作为写作答题的依据,就应该按照材料提示,从冷战开始以来就算符合题意。
就美苏冷战对峙来说,以文明差异来理解似乎也能自圆其说。但彼此的冲突还是因为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所致,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对势力范围的争夺。美国指责苏联为极权政治,而苏联认为美国是堕落的资本主义制度。
如果是用来考查初中生考试答题,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观点来表述。因为他们尚未成年,思想还不成熟,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唯物史观。而且作为中学生不必过多纠结其文明史观,而仅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
既然如此,那么短文的主题思想及思路就明确了: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历了美苏冷战对峙和多极化趋势,虽然世界规模的大战在长时期内得到遏制,但人们曾一度生活在核战争阴影之下。所幸的是,曾几乎成为新大战导火线的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化解,发生在亚洲的热战也限制在局部地区而没有进一步扩大。
进入后冷战时代,前苏联成员国与东欧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发生剧变,意识形态方面的对峙已不复存在了。而且不少国家纷纷加入欧盟甚至北约,欧洲出现统一的现象,乃至全世界的经济都出现明显的全球化趋势。中国也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按说应该天下太平了吧?可是地区冲突依然不断且有加剧之势。这其中的原因何在?虽然有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难以推卸的重要根源。这岂止是用文明冲突就可以说得清的?试问,美国纠集北约成员国公然越过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狂轰滥炸,是因为文明不同?!这分明就是用人权遮羞布来行使强盗行为罢了!
对弱小国家就直接上手,而对啃不动的大国就采取代理人战争的方式去耗死对方。比如冷战后五次北约东扩,拱火俄乌冲突,挑起南海争端,还企图谋划亚洲版的北约,这是因为文明不同?
中国的胸襟是博大的,中国谋求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中国倡导的是和平发展,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像国家领导人说的那样,太平洋足够宽阔,足以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发展。中国从没想要取代哪个国家的霸权,中国的和平发展也不会威胁到任何国家的生存。如果某国要称霸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对其俯首称臣被剪羊毛。
话题回到上述关键词上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缺乏,世界似乎又变得那么小。别无选择,人类必须学会在文明交往中生活,尽可能地通过政治对话和民主协商化解各种误解,缓解地区紧张局势,管控危机避免走向不可控的地步,那将是全人类的灾难。
所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都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在联合国框架下一起努力化解危机,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健康发展。
如果用100字左右的篇幅来概述该怎么写呢?
二战后,美苏长期冷战对峙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所幸能够理智化解柏林危机等紧张局面。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引发局部冲突,世界仍不太平。世界各国需要一起努力,在联合国框架下加强对话与合作,用人类智慧管控和化解危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和谐发展。
各位有何高见?欢迎交流。
(本文作者 胡钦海)
2024年6月23日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击下面链接,关注微信公众号,以便获取更多免费资源。点击页面底端的小多边形图标(在看)和大拇指图标(点赞),会及时收看推送文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