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6-18课

文摘   2024-11-16 17:24   河南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诗中所描绘了东汉末年,因州郡割据、战乱不断造成的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2.东汉末年,曹操汉献帝接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收编投降的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实行屯田,组织军队流民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曹操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首领。

3.200年,曹操袁绍双方在官渡决战,面对数倍优势的袁军,采取声东击西、打击要害的战术,烧毁对方军粮,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孙权听从周瑜诸葛亮的建议,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曹军长途跋涉兵士疲惫,多为北方人不服水土流行疾病,因不习水战又将船舰连接在一起

3.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实施诈降火攻,曹军死伤惨重。孙刘联军分别从水陆攻杀,曹军大溃北撤

4.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5.诸葛亮曾对孙权说: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且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段话的大意是诸葛亮孙权建议,孙刘联合抗曹孙权采纳了这一策略,结果在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了曹操

6.关于赤壁之战的启示: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攻击敌方的劣势(水战),善于建立联合阵线(孙刘联合),巧妙利用计策(火攻)。

7.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决定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包括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1. 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在洛阳称帝,国号。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形成,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2.三国发展状况: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发展了海外贸易。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台湾的联系。蜀汉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魏蜀吴三国各自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以求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三国后期,国实力增强,两国日益衰落。

2.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统一了全国。    

3.“三国归晋”的顺序是:①,②西晋取代,③西晋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理解)(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社会风气崇拜金钱之风盛行,人们唯利是图

2.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导致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3.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八个宗室亲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4.“八王之乱”的危害:①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②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5.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统治的影响:受封诸王在封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威胁到朝廷的统治。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陷于苦难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6.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内迁各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有匈奴鲜卑族。

2.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一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了内迁各族通过塑造共同的祖先,证明其统治地位的正统性合法性,体现其对“中华”“中国”的认同。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1.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王朝,定都建康(三国吴都建业,今南京)。政治特点:王与马共天下,说明东晋政权依靠王氏世家大族的支持。

2.东晋初期,多次北伐,在祖逖等人努力下,曾收复一些地区,但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3.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420年,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4.420-589年(东晋灭亡后),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四个朝代,定都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其中是这一时期疆域最大的朝代。

5.梁武帝统治后期,政治日益败坏,长时间大规模叛乱。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6.江南地区的开发的主要原因:北方人大规模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此外,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作物生长;南方地区相对安定,统治者采取促进生产的措施。

7.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表现(了解):(1)农业:①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③实行多种经营。(2)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有显著发展。(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交流城市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8.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了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海外贸易,南北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9.江南地区开发的启示:重视经济发展,保护环境,保持社会安定,引进人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10.“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这首诗与手工业冶炼行业有关,形容宝剑质地优良。 

11.《史记》: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无积聚而多贫。《宋书》: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不同:《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较为原始。《宋书》中描述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农业发达,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商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丝绵布帛等物产丰富,能够满足全国的需求。(表述基本正确即可)

12.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以及梨树、枣树、杏树等。这些农林品种原来主要种植在北方,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北方的农作物出现在南方,主要是因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北方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这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击下面链接,关注微信公众号“一亩三分历史园”,以便获取更多免费资源。点击页面底端的小多边形图标(在看)和大拇指图标(点赞),会及时收看推送文章信息。感谢支持,欢迎转发!


 

一亩三分历史园
关注历史中考,拓展课堂资源,分享历史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