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汇报》
世界正面临着第二次中国冲击。疫情和房地产危机造成的信心缺失以及随后的经济疲软引发了中国向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回归。与第一次中国冲击不同的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次冲击的重点是德国的核心产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在美国,由于进口廉价的中国产品,工业部门在九十年代失去了约一百万个工作岗位,而在邻近部门也失去了一百万个工作岗位。现在轮到德国及其增长模式了吗?
中国的出口攻势现已达到新的高度。制造业的贸易顺差现已达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德国和日本过去都没有达到过这一数字。这使形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出口的许多产品正是我们实现绿色转型所需要的: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和风力涡轮机。要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中国产品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例如,进口高补贴的太阳能系统甚至可能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然而,这也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仅在德国就可能失去几十万个工作岗位。
好的建议是昂贵的。纯粹的保护主义政策很有可能注定要失败。它只是试图巩固过时的产业结构,阻止必要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已经开始:近年来,工业服务,特别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这一点从制造业稳定的价值创造和同时出现的生产下降中可以看出。为了进一步加快这一变化,应大力支持绿色产品的需求——以便快速实现规模经济。此外,产业政策必须始终以创新和竞争力为导向。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新的现实,例如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我们)为什么不能效仿中国过去将合资企业作为技术转让工具的战略,例如通过联合生产能力来制造电动汽车呢?
正如亚洲武术一样,成功的关键在于利用对手的力量为自己谋利。就像我们依赖中国的一些原材料和产品一样,中国也依赖我们的市场,尤其是当美国市场对中国供应商越来越封闭时。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优势。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的出口攻势感到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