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篇邀请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作介绍。
近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志着我国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慢阻肺病早期诊断面临困境
现阶段,慢阻肺病的早期诊断工作仍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首先,慢阻肺病早期起病隐匿,易被患者忽视。由于肺脏本身有很强的代偿机制,因此,部分肺功能受损较轻的患者,可不出现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或者症状轻微。
在我国成年慢阻肺病患者中,轻症患者的占比超过90%。此类患者就医意愿普遍较低,且易存在诊断不足。
其次,医务人员对慢阻肺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一项研究显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慢阻肺病知识测试及格率仅为19.5%,且基层医生(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生)的慢阻肺病知识得分远低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知识得分。
专科知识的欠缺导致医生面对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时,筛查意识和主动询问不足,主动干预更无从谈起。
再次,患者和公众对慢阻肺病的认知严重缺乏。大多数患者误认为“咳嗽”“咳痰”“气喘”是上了年纪的表现或者是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甚至认为是吸烟后的正常表现,这也导致患者及时向医生报告症状及主动就医进行检查的比例较低。
最后,慢阻肺病诊断本身强调科学和规范。其诊断不仅要依据危险因素暴露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临床资料,还需要医生具备准确排除其他可引起类似症状和持续气流受限的疾病的能力。
鉴别诊断须抓住重点
临床上,慢阻肺病的诊断要点是中年发病,有长期吸烟史或其他烟雾接触史,症状进展缓慢,急性加重期症状超过日常变异并持续恶化;肺功能检查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且为持续性和进展性气流受限。
鉴别诊断方面,慢阻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诊断标准也有重叠,需要临床医生仔细鉴别。
鉴别要点
慢阻肺病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甚至呼吸衰竭等,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常不会出现上述疾病。
鉴别要点
当患者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症状时,一定要进一步进行肺功能检查,以确定是否达到慢阻肺病的诊断标准。如果患者的肺功能检查未提示气流受限,就仍按照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进行诊治,但需要每年复查肺功能情况。
3.哮喘 该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有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
随着病程延长,哮喘可引发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该病的鉴别要点是早年发病(通常在儿童期),每日症状变化快,夜间和清晨症状明显,可伴有过敏史、鼻炎和/或湿疹,有哮喘家族史。此外,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多提示可逆性气流受限。
鉴别要点
典型的慢阻肺病患者可出现肺气肿征象(桶状胸、肋间隙增宽),胸壁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急性加重期可听到哮鸣音或湿啰音;哮喘患者无上述体征,只在急性发作期可闻及哮鸣音,一般无湿啰音。不过,单纯依靠问诊及体格检查很难鉴别慢阻肺病和哮喘,一般还需进行肺功能检查协助诊断。此外,部分哮喘患者长期未规律治疗,病情迁延,出现气道重塑和小气道狭窄,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气流受限,此时,临床医生需要全面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才能正确判断。
用好“金标准”是诊断保障
近期好文
关注 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让诊断“金标准”含金量更高(附视频)
新知 基因组学赋能罕见病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