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福中,不知福

情感   2025-01-20 08:40   陕西  

1

笑死啦,昨天的文章又没啦。

我可啥都没说呢,就有人急了。

反正这年头,我估计只有喇叭的日子是香喷喷的了。

以后大家说话都注意吧~好日子已经开始了。

-

昨天,有位读者朋友提到了:剩余劳动价值。

说真的,

这个词,我们上学时老师没讲过;

要么就算讲了,当时的认知水平也未必能理解。

不少朋友对这种景象都有很深的感悟:

年轻时听过很多道理,但该踩的坑一个没落下,很多事情往往需要自己亲身经历后才明白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当前社会又存在怎样一种情况呢?

那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所以,趁此机会,我们不妨来重温一下:

啥是剩余劳动价值?

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用来解释资本家如何从工人劳动中获取利润。

简单来说,工人一天的劳动可以分为两部分:

必要劳动:工人通过工作赚取维持生计所需的报酬(如工资)。

剩余劳动:超出必要劳动的部分,这部分劳动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拿走,形成利润。

举个例子:

小李是富土康的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拿到100元工资。

必要劳动时间:工作前4小时,小李创造了100元的价值,正好等于他的工资。

剩余劳动时间:后4小时,小李仍在工作,创造了150元的价值,但这部分归资本家所有,他自己没有额外收入。

说白了,资本家掏了100元,却从小李的劳动中获得了250元的价值。


2

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

小李虽然很努力工作,创造了250元的价值,但自己只拿到了100元。

即:工人的工资始终低于其劳动创造的价值。

这就导致两个后果:

剩余劳动价值的积累,让资本家越来越富有。

小李的收入则停滞不前,最多工龄工资每年多加100元。

于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资本家过上了“吃香喝辣、富得流油”的生活;

小李每天吃打折菜、带着盒饭,不敢多花一分钱。

资本家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何况自己不需要去打螺丝。

于是他就会想着办法让小李给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

安排996、007,社保按最低档交,通过繁琐考核扣发工资。

小李知道“你不干,总有人干”,就算自己反抗也没有人给自己撑腰,反而可能让自己以后更不好找工作。

于是,只能接受剥削,花更多时间换取“窝囊费”。

当然,世界上不仅有一个资本家。

剩下的资本家们呢?它们还在宣传:

“做人啊,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你看鸟都有窝呢,你不想要一个24小时热水的家吗?”

“一定要买学区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不能让他再走你的老路!”

小李为了买房,每月背负高额房贷,不得不加班工作;

孩子的教育费用成了新的压力点,从幼儿园到高中,无穷无尽的补习班压榨着家庭的积蓄。

于是,

小李的收入根本累积不成财富:还完房贷、支付育儿费用后,已所剩无几,更别说改善生活条件了。

因为有着还不完的钱,小李也不敢随便跳槽,只能老老实实的被压榨。


4

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形成了阶层固化吗?”

的确如此:

小李这样的工人,工作越久越穷;

资本家却越发富足,财富翻倍增长。

但贫穷的影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短缺,更多的是机会的缺失。

小李忙于生计,无暇学习技能,只能靠体力劳动为生,最终耗材变老李。

小小李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资源匮乏,教育机会受限。

小李买不起太好的学区房,小小李小时候只能读村小。

小小李努力考上了城里初中,

但因上不起补习班,成绩被同学甩开;

最终,小小李成绩一落千丈,还加入了小混混团体。

小李因工作忙碌无法管教,只能指责孩子不争气。

结果,

小小李初二被分流到职业中专,进入电子厂“实习”,每天12小时工作、每月仅3000元。

就这么着,贫穷在此刻形成了闭环。

当然啦,这个故事是我瞎编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5

说到这里,

我不禁想到最近小红书上的赢点:

国外的人民过得太苦了,吃外卖、购物太不方便;

晚上没人送外卖,周末商店要么开门晚,要么不营业;

我们多幸福啊~凌晨外卖随时送达,超市24小时营业。

确实,是赢了。

只不过,有没有想过:

赢了的背后,是谁的剩余价值被剥削,又是谁的福报?

当然了,它们才不关心。


感谢大家今天也花时间听我瞎bb·祝好

一根儿有思想的韭菜
不是很多人能找到这里,恭喜你找到组织了(●\x26#39;◡\x26#3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