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继续开始咱们的假期吃瓜故事!
趁着走亲戚的空档,我给大家带来最新的“瓜田更新”。
没跟上昨天剧情的朋友,赶紧去补补课。
昨天我们聊到新媳妇如何“上位”,将小W一家拿捏得死死的。
而最新的瓜,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为什么小W的父母如今眼含热泪,怀念起前儿媳了。
“报应”这东西,来的比想象中还快。
小W的新媳妇不是普通人,一进门就展现出了“掌控全局”的气势。
刚认完门,她就提出了一个硬性要求:
“房子,得过户到我名下。”
你没听错,这可是她开口后的第一件大事。
如果你之前看过小W的故事,就会知道,这套房子本来是他头婚时买的,但为了离婚时不分财产,他过户到了亲爹名下。
前妻走了,房子还在。
可现在新媳妇来了,直接亮出“王炸”:
“啥?你老人不愿意过户?问问你儿子——这个家,到底谁当家?”
不得不说,这位新媳妇是真的「见过世面」的,一来就把自己在家里的地位稳稳树立。
我听到这瓜的时候,瞬间理解了小W父母为什么走亲访友时一脸愁苦,甚至在村里对着所有人开始怀念前儿媳:
“风水轮流转”,这不,轮到他们头疼了。
2
走亲戚的时候,我还听到一个劲爆的话题——某家的姑娘前不久定亲了,彩礼18.8万!
说完这个数字,亲戚还不忘暗示我:“你以后结婚,彩礼可不能低于这个数。”
我故意问:“要这么多彩礼,干啥?”
结果亲戚意味深长地回了一句:“有面子啊!”
不仅如此,他们还告诉我,这家人不仅收了18.8万的彩礼,还要求男方家在城里某中高档酒店举办订婚宴,在朋友圈里炫耀了一圈,“排面”那叫一个足。
我继续刨根问底:“这俩年轻人是干啥的?”
得到的答案——来两个人都是在城里打工的,做的还是“打螺丝”类工作。
那18.8万彩礼是男方父母省吃俭用凑出来的,而更大一笔钱,已经投进了城里的婚房里。
“这不是纯纯花钱买罪受?”
亲戚再次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你不懂,这叫面子。”
“男方家拿出这么多钱娶媳妇,家里有面子;
女方家彩礼收得高,说明姑娘值这个价。”
我听完,默默叹了口气:
“哎,面子。”
3
其实,在我们这片小地方,18.8万的彩礼已经不算啥,28.8万的也有。
而且光有现金还不行,男方家还得有车有房,并且最好是城里的房子。
要是遇到要求苛刻的女方,还会加上一条:“必须是学区房。”
有人可能要问了:
“这不就是明码标价?男方家怎么不团结一致,坚决抵制高彩礼呢?”
哈哈,你太天真了。
总有“婚贼”跳出来破坏规则:
“你们嫌贵?那我掏钱娶啊!反正我娶到老婆了。”
不得不说,有这么一群人,确实也会让高彩礼成为了一种“刚需”。
最可怕的是,这么高的彩礼,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的。
但“需求”在那里,市场也会跟进。
前几年,某银行甚至推出了“彩礼贷”——
“最高可贷30万,最长可贷1年,年利率低至4.9%。”
听起来挺不错?
别急,人家还有附加条件:“申请人一方必须是编制。”
咳咳,这可不是我们山东银行推出的业务啊!
所以啊,
哪是高彩礼会带来稳稳的幸福,明明是编制才能“贷”来稳稳的幸福!
4
村里娶媳妇越来越难,
高彩礼的“市场价”还在飙升,
而像小W这样的人,在“报应”来临之前,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
有人为了面子,倾尽一切去满足“市场规则”;
有人为了利益,把婚姻当成交易;
有人以为“捡到便宜”,结果却成了别人手里的棋子。
说到底,这一切还是“选择”。
你可以选择不在“高彩礼”里卷生卷死,去寻找合适的伴侣;
你可以选择不被传统观念绑架,而是追求更理性的婚姻观;
你甚至可以选择独善其身,不进入这场“婚姻战场”。
但很现实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挣脱环境的束缚。
有些人走不出原生家庭的模式,有些人摆脱不了社会对“婚姻”的期待,而更多的人,在这场游戏里找不到真正的赢家。
今天,就BB到这里哇。
最后还是给大家送上一句“温馨祝愿”:
愿大家的婚姻关系,如编制一般牢不可破;
愿大家的爱情河流,如贷款利息一般源远流长。
不过,说实话,
比起婚姻带来的幸福,我更希望大家本身就很幸福。
感谢大家今天也花时间听我瞎bb·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