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始今天的瞎bb前,还是围绕着昨天的话题做一点小补充。
因为昨天看到留言区有人说:
让人偷偷学习技能知识,这不就是卷吗?
嘿,你别说——还真不一样。
很多人理解的卷,是内卷,往往是干的是低效而没实际提升的事。
比如,部门的人为了向领导证明自己有用,下班了也不走,磨磨唧唧坐在那里,假装很努力。
一堆人都在那里耗着,工资没增加,能力也没提升,累得半死半活——等于所有人都没加班。
我说的努力呢?
别人坐在那里摸鱼的时候,你闲的没事干,就去学点东西:技能/语言,再不济跟我一样坚持瞎bb也行。
这种学习,是自发的,且能带来个人能力的积累和成长。
这就是,卷和努力的最大区别:主动VS被动。
只不过多数人,
面对的是被卷,而少有努力罢了。
2
说回今天的正题啊,
这不年底了,各部门之间都在对数据。
我就跟几个同事讨论销售今年的业绩,提到了部门的小李。
说真的,
小李来了公司三四年了,前几年一直很低调,因为业绩实在很平庸。
但今年不一样了,明显感觉小伙子精神多了——到了年底一拉数据,人家业绩排在前面了。
我就感叹:小李苟了这么多年,积累了这么多客户经验,今年大爆发——以后指不定还是销冠。
其他几位同事也点头,表示确实没看出来小李这么有实力,苟这么久玩了个大的。
结果,就有一同事语气很不屑:嗨,是他运气好罢了,你看老马——人家刚来就开大单……
反正这话一说出来,搞得我们几个都不知道说啥好了。
最后找个机会散了,捣鼓自己的东西去了。
大家看到这,可能会表示——这不就是真·低情商吗?不会聊天。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以为的,但之前还有这么一回事:
公司一员工买了西安高新三期某小区的房子,当时买的时候是高位——3W左右/平方。
这个价格,没点存款实力的人,真不敢买。
人家小伙子买了房也开心啊,就在朋友圈发了个状态,意思是买了某楼盘的房子。
大家就讨论,小X真牛,这么贵的房子都买得起。
结果这同事来了句:还是家里有钱~得亏是家里出得首付,不然他想买得猴年马月。
我想了想,她家住在老城区的某老小区...
确实,她要是想买,大概真得等到猴年马月了。
3
我说的这种现象,还真不是个例。
身边,时不时就蹦出来个「见不得别人好」的例子。
这种操作通常是:
提到谁谁混得还不错的时候,总是有人来泼冷水降降温,说点儿“其实他也就一般”这种话。
反正就把人弄的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觉得也没啥恩怨,不至于这样说话吧。
确实,这种操作一般是对事不对人。
今天可以说小李不过如此,明天也可以说小马就那样——总之,别人过得好的理由,可以是千奇百怪。
为啥承认别人过得好,就那么难?
我以为啊,很大原因是面子文化。
很多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你说XX混得好,听者可能就开始觉得:哎,这是不是显得我没啥成就啊?
没错,面子文化让人习惯性地把别人的成就和自己的价值联系在一起,仿佛一场零和游戏:你赢了,我就输了。
所以,听到别人过得好,立马应激——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来踩一脚。
虽然毛都没踩到,但心里得到了安慰。
再者,说白了,谁没有点儿嫉妒心呢?
尤其是在压力大的时候,别人一好,自己心里就开始酸溜溜的。
别人好,心里不舒服,就开始给自己找借口,或者干脆贬低对方。
嘿,虽然伤不了别人,但自个心里爽。
产生这种心理,是正常的。
排除了人性自身的丑陋,还跟所处的环境有关。
人性的恶,写在基因里。
别人过的惨,可能基因就传递不下去了,自己可能就会占据更多的传播基因的机会和资源。
所以,听到别人惨,心里爽。
从环境上来看,大家更能理解了:
多数人认可的好、成功,往往被定义为打败他人或在比较中赢了。
以至于现在无论是干什么,大家都在做比较。
一出生比较:谁长得高?谁长得好看...
大了比较:谁学习好?考的大学好?找的工作好...
结婚了比较:谁的配偶条件好?谁给的彩礼多?谁买的房子位置好...
总之,诠释了那一句:
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说起来谁谁过得好,那就不舒服;
聊到谁谁过得惨,往往「喜闻乐见」。
你就说,这种情况下的优秀,能被人待见吗?
看不得别人过得好,反而是正常的了。
4
说真的,这些年我是越来越感觉到了:
承认别人优秀,真没啥大不了的。
毕竟,别人优秀是客观现实。
别人过得好,跟你啥关系啊—人家又没偷你的抢你的,你恨人家干吗呢?
与其嫉妒、憎恨,
不如看看人家的长处优势,提高自己的能力——等你自信了,自然不会因为别人优秀而愤懑不平了。
到这,话又说回来,
那些「笑你穷、 怕你富 、恨人有、笑人无」的人,多半自己生活过得不咋样。
你想想啊,那些过得顺风顺水的人,谁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别人过得咋样呢?
反正,我挺希望大家都能过的好。
还是那句老话,
当你身边的人都过得好了,那才是真正的好了!
感谢大家今天也花时间听我瞎bb·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