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喂,又赢了吗?

情感   2025-01-13 08:41   陕西  

1

最近被网上的风给带笑了。

笑什么呢?

相信大家已经刷到过这样的内容推送——

“上海富哥富姐开豪车炸街,向免签的韩国游客炫富。”

老实说,我对这个消息持保留态度。

毕竟我不在上海,还是希望有本地网友能在评论区给大家确认一下真伪。

为什么我不全信呢?

因为现如今很多热点,不就是靠拼凑、剪辑做出来的吗?

只要能迎合韭菜们的胃口,让他们嗨起来,就能轻松冲上热搜。

至于真假,倒成了其次。

比如这件“豪车炸街”的事:万一是富哥富姐平时的正常聚会呢?

硬是被某些人拿来添油加醋,造了个靶子,让韭菜对着打。

再不然,看看视频下那些浮夸的配文:

“原来是为了给韩国人涨见识啊!关键时刻还得靠沪爷啊!”

你觉得尬不尬?反正我挺尴尬的。

但更尴尬的是,有些人居然在评论区嗨得不行。


2

不得不说,你看评论区就能看到有些韭菜脑回路真的离奇:

“让韩国人看看我们多有钱!”

拜托,富哥富姐有钱,跟你有什么关系?

曾几何时,嘲讽韩国人“吃不起肉”“吃不起西瓜”,如今又多了个理由——“开不起豪车。”

我特地查了查韩国的相关收入数据:

根据2023年12月发布的《2023年家庭金融福利调查》报告,2022年韩国家庭收入中位数为5,362万韩元(约28万人民币)注意,是中位数

同年最低时薪为9,160韩元(约51元人民币),2023年上调至9,620韩元(约52元人民币)

不知道那些在评论区嗨翻的“精神有钱人”,看到这些数据还能不能骄傲地挺起胸膛?

类似的现象不少,比如早些时候的「大公主归来」事件。

人家穿的衣服,赶上韭菜几个月的薪资——韭菜却在为此狂欢流泪。

明明是烤鸭店的鸭子,为什么还能为老板的业绩鼓掌叫好?

其实,这种现象背后有一个很真实但残酷的情感根源——屈辱感。

当普通人看到富人占据着大量资源还炫富时,

除了愤怒和羡慕,更多的是一种被隐形压迫的屈辱:

“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过不好?”

这种感受,是正常的。

想象一下,

一个每天早出晚归、拼死拼活的普通打工人,辛辛苦苦挣的钱还不够填满生活的窟窿。

与此同时,富人轻松晒出豪车、豪宅,甚至一顿饭的钱都能顶上你几个月的工资。

这种对比太直接了,谁会不难受?

但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有人化屈辱为动力,默默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有人接受现实,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再纠结差距...

这些选择,都是正常的。

奇怪的是,有人选择了更荒诞的路径——站在有钱人一边,攻击比自己更“弱”的群体。


3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代偿

当人们无法正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会转而通过别的方式寻找心理上的慰藉。

在面对富人优越感的压迫时,

有些人选择了一种极为特殊的应对机制:站在富人那一边,转移攻击目标,比如,旅游的韩国人。

我是以为啊,韩国人愿意来消费,应该欢迎。

国内有钱人们的消费,几乎流不到普通人身上;

这些愿意来旅游,大方买买买的外国消费者,多多少少可以让普通人受惠。

结果呢,

在某些东西的引导下,有韭菜从“被压迫者”变成了“施压者”,获得了一种虚假的优越感:炫耀「自己」有钱,「嘲讽」韩国人穷 。

这种“富有”是虚幻的,一旦下线,就消失无踪;

而现实,会让他们的内心愈发空虚。

为了填补这种空虚,

他们会不断上网寻找更多“精神富足”的内容:

看看有钱人的生活、聊聊国际大事,或者找下一个弱者群体来攻击。

说白了,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自我麻痹方式。


4

真正的问题是啥呢?

是钱与钱之间的差距(原谅不能直说)

当韭菜们热衷于通过“自豪感”寻找心理安慰时,他们本该追问的问题却悄然消失。

这些问题无解,或者说没人敢提。

于是,“精神有钱人”的集体狂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安全阀——

说到这,我想问一句:

我的读者里,应该没有“精神有钱人”吧...?

如果有,也没关系。

正视自己的问题,才是改变的第一步。

与其继续谈论大局,不如学点东西来提升自己。

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比画饼充饥强。

毕竟,生活是自己的啊。


感谢大家今天也花时间听我瞎bb·祝好

一根儿有思想的韭菜
不是很多人能找到这里,恭喜你找到组织了(●\x26#39;◡\x26#3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