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了,中招了

情感   2025-01-14 08:40   陕西  


1

这几天感冒了啊,瞎bb几句跟大家。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感冒,还是甲流,反正周围人都在咳。

我再坚持了几天之后,也加入了不听流鼻涕+低烧+嗓子痛的阵营。

流鼻涕还好,主要是低烧,比较难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错觉,这几年身体好像变差了?
我早些年基本上不会感冒,更不要提发热了…所以感觉变化特明显。
还是说,年龄大了,抵抗力差了呢?
问题也就来了,就这症状,你说吃药还是不吃药?

之前我身边就有一些人啊,遇到发热头疼等症状选择硬抗。

他们觉得吃药有副作用,吃了之后免疫力就变差了。

尤其是遇到发热症状的时候,还有人选择捂汗,觉得:出汗之后就退烧了。

其实这是因果颠倒:

出汗,是退热的结果,而不是退热的原因。

当然了,我这么说有人肯定不相信哇~但我也只能说爱信不信啊。

总之,就是不吃药。

还有一种人,生病后是立马吃药,一把接一把,感冒灵颗粒可以当水喝。

其实我觉得,
喝感冒灵也就罢了,你看看它的成分表——不出意外,基本上都有对乙酰氨基酚。
所以你说,感冒灵的效果:
到底是对乙酰氨基酚管用呢,还是其中的野菊花、三叉苦管用呢?
当然,这也就罢了。
主要是,有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啊。


2

网上流传一句话:
中国抗生素使用量约占了世界的一半。

现在也不知道数据咋样了,但抗生素泛滥是真的。

这不仅是医疗机构的“功劳”,还有我们的“厨房”的贡献。

养鸡场的鸡吃抗生素长大,鱼塘的鱼靠抗生素维生…

可以说,从用药到餐桌,齐心协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抗生素无处不在”的真谛。

为什么有人对抗生素如此情有独钟呢?

原因,可就多了样:

历史遗留问题:过去医疗资源不足,抗生素成了“万能药”,啥病都能治;

知识缺乏:许多人分不清病毒和细菌,感冒发烧都觉得抗生素是救命稻草;

开药方便:药店买药像买卫生纸一样方便,就连拼多多都能开处方药啦。

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呢?

说简单点,刚开始用又效果,但用多了就不管用了——真等到抗生素成为致病刚需的时候,已经无药可用

当然了,如果大家在用药上注意也就罢了——可怕是现在的食品安全。

之前给大家说过,江苏小学生的尿液里都查出来兽用抗生素残留了。

我们这群没做过检查的人,身体里就没问题了吗?
你就说说,长此以往,这能是好事?


3

当然了,说到这——生病要不要硬抗呢?

我个人以为,没必要硬抗。

真的觉得不舒服的时候,还得是看一下医生。

不然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真的感冒,还是肺炎、脑膜炎等引发的问题。

真的是后者,拖下去可能导致的后果...不用我说了吧。

既然说到这,不得不再提提如今去医院开药,出现的一大问题了:

原研药越来越少,仿制药接二连三,中药...

之前咱们也讨论过着这个问题:原研药、仿制药。

就我个人而言,能买原研药的,绝对不选后者。

同样的症状,

原研药贵是贵,但好用,一两次就没啥问题了。

仿制药便宜,价格是三分之一,但要用多用几次——算下来,花的钱跟原研药没有太大区别。

很多人不知道原研药跟仿制药啥区别:

原研药就是在前面带头搞研发的——这玩意就不好说了,不知道啥时候能做出来成果。

在前期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上市后也通常有20年专利——专利期内只有原研公司能生产销售。

上市前,药物也会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药效、副作用啥玩意的都会应写尽写。

仿制药呢?

原研药专利过期,其他制药公司就会根据原研药的成分和配方去生产该药品。

因为有了前面的成功经验,减少了研发成本,就不需要反复做实验,只需要证明与原研药的生物等效性(药效等同)。

说到药效等同,就很有意思了:

按照现在的规定,仿制药只要和原研药的药效在差异在规定范围内,就会被认为具有生物等效性。

但实际上,

生物等效性只涉及药物的主要成分(活性成分),辅料和制剂工艺可能不同——这就可能让有些人用仿制药VS原研药时的效果/反应不同。

咱们可以说仿制药有用,但有多少用那就不知道了。

而且搞仿制药的有很多公司,个个都说自己的药通过检查了——但不知道这个是送检还是抽检?

也不能说仿制药不好,它最大的优点得承认:便宜。

赶上最近的集采,不少药越来越便宜了。
为此,我个人建议:

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推荐选原研;

经济条件一般的,仿制药尽量选择有蓝标的;

至于X药...那就算了吧?

4

说到最后了,
我寻思到大家看到文章的时候,我感冒的症状应该好很多了。
还是那句话啊,
大家出门注意带好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

能不生病就不生病,生病了也能吃原研药啊!


感谢大家今天也花时间听我瞎bb·祝好

一根儿有思想的韭菜
不是很多人能找到这里,恭喜你找到组织了(●\x26#39;◡\x26#3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