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谈感情,别谈感情

情感   2025-02-01 08:40   山东  


1

韭菜们,今天没有新瓜。
更新一下年前朋友跟我的吐槽,听完之后,我觉得这不算罕见,可能还有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就今天,和大家瞎bb下。

事情是这样的:

朋友有个同事,两人平时关系看起来挺好,她一直把对方当“好朋友”对待。

什么零食、下午茶,她都会主动带给对方;

平时同事有需要帮忙,她也是第一个冲上去。

她觉得自己对对方已经够好了,甚至是“最贴心的同事”。

但没想到,这位同事却一点都不感激,反而冷嘲热讽。

有一次,对方直接当着其他同事的面说:“你业绩好是运气吧?”

甚至还挖苦她:“没我们帮着,你早就被开除了。”

朋友忍了很久,总觉得对方不理自己就没了朋友,所以一直咽下这些不满。

直到前天,她又特意去买了点心带给对方,结果对方看都没看:“这是哪家店的?”

朋友回答:“家附近的,味道不错,带来让你尝尝。”

结果对方直接摆手:“这种小作坊的东西我可不敢吃,谁知道里面加了什么。”

这话彻底把朋友惹毛了,她当场翻脸,把对方长期以来的冷嘲热讽一股脑全吐了出来。

事后,她又来找我抱怨:“我对她那么好,她怎么能这样对我?”

听完朋她吐槽,我就问:“你对她好是为了什么?”

她愣住了说:“当然是想让她跟我关系好一点啊。”

这句话,其实就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2

不只是朋友之间啊,还有很多人谈恋爱也是这样:

跟对方掏心掏肺,结果对方不以为然,最后还落个「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的下场。

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都反映了讨好型人格:

害怕冲突,害怕被人讨厌,总觉得只要对别人好,就能换来感情和尊重。

讨好型人格通常存在一种错觉:“只要我对别人足够好,别人就一定会珍惜我。”

但现实往往是,讨好别人不仅换不来感激,甚至可能会被利用甚至轻视。

这确实也是人性之恶,也是「人之常情」:

当你不断讨好一个人时,对方可能会觉得这是“应该的”,而不是值得感恩的。

尤其是当你把自己的善意和努力当成“感情的筹码”时,反而容易让对方觉得你有点「贱」。

与此同时,

讨好型人格的另一个问题:对别人好,但对自己不好。

为了讨好别人,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自尊。

可是也这么着,越被对方看不起——觉得你是个“软柿子”,随便就能捏。

说白了,讨好只会让自己更被动,往往会被人看轻。


3

再者,咱们来说说职场关系。

其实这不仅仅是职场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

在生活/工作中,很多人看问题的出发点是功利性的。

简单来说,他们关注的不是“感情深不深”,而是“你对我有没有用”。

谁能给他们带来帮助和利益,他们就会靠近谁;

而那些无法提供实际好处的人,很可能被直接忽略甚至利用。

在同一家公司时,他跟你称兄道弟、聊得热火朝天,你甚至觉得这是交了一辈子的好兄弟。

然而,一旦你或者他离职,转眼就成了陌生人——朋友圈「点赞之交」都没啦。

这不是因为你们的关系不好,而是因为关系的基础本来就是“同事”。

在职场,很多看似亲密的互动,其实更多是基于利益的合作,而非真正的朋友。

可能有人这时候就得指责人性之恶了,其实我是觉得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职场是一个讲求效率和成果的地方,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掏心掏肺。

于是,大家往往会把精力投入到“能带来好处”的人和事上,比如跟领导搞好关系、和销冠套近乎,毕竟这些人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职场发展。

而且在职场,资源和机会总是有限的,大家不得不优先考虑如何抓住这些资源。

所以,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短期联盟”带有一定的“互利性”。

当利益的纽带消失时,关系就很难再维持下去。


4

说到了最后啊,再bb几句啊。

善良是美德,但过度就是枷锁;

职场的本质是合作与利益交换,感情往往只是附加品。

对别人好可以,但别委屈了自己;

当你学会尊重自己,放下讨好别人的包袱,会发现生活轻松很多;

而讨好别人换不来真心和尊重,而当你足够强的时候,会发现周围都是好人。

切记,打工是为了搞钱,不是让你来谈感情的。


感谢大家也花时间听我瞎bb·祝好

一根儿有思想的韭菜
不是很多人能找到这里,恭喜你找到组织了(●\x26#39;◡\x26#3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