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头还是回应昨天文章里的一些争议问题啊。
我是以为,一些读者说的挺好的,大概意思人要做到自洽。
不要想着比,不要想着做人上人,自己咋舒服咋来,少点欲望,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还是拿我个人来举例子哇,差一点被忽悠着就买了房。
好在最后那几天察觉到自己真的承受不了买房后的连环后果——最终就没买。
不然这时候,一个月8K+房贷,我绝对没心情跟大家瞎bb了。
当然了,你要说我完全想得开,也不可能。
我老家是山东的,大家都知道山东人啊,考编考公考研——奈何这三条,我都没干。
如今,我不少同学&朋友,还都在吃铁饭碗。
说实话,他们的小日子在我们这些外人看来,过的挺舒服——工作无忧,车房孩子都有了。
我这种在外边打工的,在老家人眼里那就是loser+不肖子孙。
早些年,他们老拿我跟周围人比。
比来比去,我是发现确实没法跟人家比——咱得客观承认,人家有的自己没有。
但问题又回来了,他们过得还不错,跟我啥关系啊?
我为什么要用别人的生活来评价自己呢?
认清自己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真的很重要。
之前还有人问我,要不要买房?都30多岁了,还没房,觉得抬不起头。
哎,真的是没房子让你抬不起头吗?还是你自己不让自己抬起头?
多少东西,都是利用欲望衍生出来的,还没明白吗?
无欲则刚,无欲则刚,好好悟啊。
2
既然聊到“人上人”,再来扯一扯。
如果真要追溯“人上人”的定义,历史可真不短。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老祖宗的智慧”,到底是不是智慧,还得看屁股在哪。
你看现在的古装剧,虽然有些东西胡说八道,但有些东西写实得不得了:
皇帝、贵族、士族、平民之间的差距,根本不是一丁点。
不过,剧里没告诉你的是:
除非有大规模的变动,这种局面基本上就定格了。
当然,到了有变动的时候,阶层之间的变化也不大。
不然,你看看到了大清,老百姓的生活好过了吗?
当然了,恰恰是因为这种变化不大,才让很多人想着往上爬。
因为知道,爬的越高,拥有的东西也就越多。
以至于,很多人没想过把自己当人看,更不存在把别人当人看——只想着往上爬了。
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
你在公司打工,就能深刻感受到职场里的等级和鄙视链。
明明大家都是打工人,但却有个“隐形的三六九等”在那儿。
你再看看现在的社会,仍然在大力推崇“人上人”理念。
媒体对“成功人士”——无论是“大佬”还是明星的包装和炒作从未停歇过。
在大喇叭的吆喝下,
这些人不仅变成了“富有的代名词”,更成为了“成功和有价值”的象征,甚至成了学生作文里的素材。
这种单一的“人上人标准”,让很多人觉得:
只有拥有财富和社会认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者”。
3
为什么“老祖宗的智慧”能延续到今天呢?
我以为跟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特别是“集体文化”。
什么是集体文化呢?
简单来说,
就是个体需要为集体服务。家庭是集体,班级是集体,公司也是集体……在这种文化下,个人的价值往往是通过为集体做出贡献来体现的。
也就是说,
人们不仅仅追求个人目标,还会考虑如何通过为集体服务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一个人的成就、地位和价值,往往是通过集体的认可来确认的。
举个例子,
最近我所在的小区正在举办评选活动:最佳儿媳、最佳婆婆、最美家庭……
说我对这种评选没什么兴趣,但我知道,有些人会非常看重这些集体赋予的荣誉和称号。
毕竟,自己家的好坏,自己说了不算;如果大家都认可了,那才算真好。
正是这种文化理念,让很多人对自己的评价缺乏客观标准,反而更依赖集体或社会的评价。
所以,他们做事时,不仅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和目标,还特别关注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
即便这事干起来挺糟心,还得牺牲自己的利益,只要一想到别人对自己竖起的大拇指,立马精神百倍动力十足啊。
4
有人说,我bb这么多,是鸡汤文。
说鸡汤就鸡汤吧。
但我想说的是,自己也被世俗观念给绑架过,现在是跳出来的差不多了。
我相信大家都能想明白一些问题,那就是:
被当前某些标准和标签牵着走,痛苦的日子多着呢。
这就跟玩游戏一样,
有些游戏很烂,但还不闭服;
不一定是因为背后的资金链多强大,而是有些玩家菜还爱充钱玩。
最后啊,
还是那句话,想要过的舒服点,认清自己:
大家好,我是菜狗,这游戏我不玩。
感谢大家花时间听我瞎bb·祝好|大家注意用词·不然会被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