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摆着的,跟你啥关系啊

情感   2025-01-21 08:40   陕西  

1

开始之前,我有个小提议啊。

马上就要过年了,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过年的时候也不忘记瞎bb的。

所以,今年我想换个方式(偷懒)

就是过年那几天开帖子——记录一下在老家的吃瓜信息,围绕着瓜咱们一起bb。

同样的,大家在老家吃到的瓜也可以一起来分享,咋样?

切回正题啊:

昨天朋友发了一篇公众号文章给我,看完后问我:

“这不是色情低俗吗?怎么还能成为艺术,这文章还能发出来?”

我点进去一看,才发现是「老祖宗的智慧」,某种人体艺术,现在还放在英国博物馆里展览呢。

我表示:“这可是艺术啊,我们这些人看不懂,说明不是它的目标群体哇。”

我就是一俗人,确实看不懂「老祖宗留下来的人体艺术」。

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艺术?

艺术听起来很高深,但其实它可以很接地气。

这里咱们就说一种大家都能理解的艺术:

如果你是砖家,孩子从出生就自带艺术buff,撒的每一泡尿都是艺术的味道;

不用费劲儿开卷,你的艺术家朋友会主动上门认义子,从小传道授业解惑也;

等孩子稍微长大,就能办个个人艺术展了——票价上不封顶。

毕竟,艺术,怎么能用俗气的金钱衡量呢

你看,这就是人生的“艺术”:

看不懂的人自觉旁观,悟透的人轻松掌握规则。


2

最近的文章,我在评论区发现一个现象:

居然还真的有人共情资本家。

譬如,当我们讨论“打工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时,总有人跳出来说:

“资本家对社会贡献那么大,你还能赚钱养家,你不满意怎么不自己做资本家?”

“别人剥削你,你怎么不去剥削别人呢?”

这样的言论让人不解,甚至你都想喷它。

但我以为,咱们更应该去思考背后的逻辑。

为什么,这些人会共情资本家?

如果自己是资本家,共情资本家也就罢了——不少人,可是打工人啊。

当然了,我不建议这些资本家们看我们这群韭菜瞎逼逼——您这不是闲的D疼?

人类的共情,往往来源于关联和交集。

工地上弯腰扛水泥的大叔,像极了我们年迈的父辈;

小摊边趴着写作业的孩子,可能是我们小时候的倒影。

这些画面,很容易让我们感同身受,不由自主的去共情。

但对于资本家呢?

一般人,还真的很难共情起来啊。

你想想,资本家的锦衣玉食,你经历过吗?

老板的BBA们,你拥有过吗?

因为生活中难以有交集,不能共情是正常的。

那有些人,为什么能够共情资本家,以嘲讽自己同阶层的打工人为荣呢?

显然,他是精神上的资本家——内心深处对“成为资本家”的充满了渴望。

共情往往通向理解,可对资本家的共情,却通往模仿;

不敢反驳上层、唯唯诺诺,却对同等级或者下一等级的人重拳出击——是这类人的共性了。


3

前几天刷到一个抖音:

一位外卖员穿着工作服接孩子,孩子哭着说:“同学笑话我爸爸是送外卖的。”

这人不仅没有安慰在哭的孩子,反而让孩子重新说了一遍,并拍下来发在了网上。

这种东西,咱们也很难判断真假——毕竟这年头,拿着亲生孩子当道具搏眼球的人太多了。

咱们就这件事情,来简单的bb下。

就这件事,我是看到有人指责孩子:“怎么能嫌弃爸爸的职业呢!”

但问题是:

孩子哭,并不是因为爸爸送外卖,而是同学的嘲笑。

有人说:“小孩子懂啥,纯粹是无心之语。”

可恰恰是这种“无心”,让孩子的直接与单纯变成了赤裸裸的恶意。

成年人或许会掂量场合,考虑后果,但孩子往往只凭本能行事。

这些孩子对「外卖员」的恶意,又是从何而来呢?

虽然说人生来平等,但现实却早已将我们划分出无数差距:

父母、性别、外貌、身材、民族、国家、地域、收入、职业、存款……

哪一样都能成为横亘在平等理想中的障碍,堆积起来更是不得了。

对此,咋办呢?

有人说,得从小树立孩子正确的三观。

所以问题又摆在面前了:

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三观呢?


4

最后说点别的啊,

因为周末在捣鼓自己的事情,没太关注外边发生了啥。

直到有读者告诉我:“特朗普发币了!”

发啥币?虚拟币。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老婆也发币了。

这事儿国内没大肆报道,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刚听说。

但吃瓜群众早已涌向“财富快车”,抢着赚快钱。

大家也都知道的,我从不建议普通人沉浸于投机,搞快钱;

如果你非要入局,是应该做好愿赌服输的准备。

也有人反驳:

“我身边有人通过炒币/炒股实现了财富自由,总比啥也不干强吧。”

问题来了:

既然你身边的人都财富自由了,为什么没人带着你一起发财?


感谢大家今天也花时间听我瞎bb·祝好

一根儿有思想的韭菜
不是很多人能找到这里,恭喜你找到组织了(●\x26#39;◡\x26#3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