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了,还是谈谈钱

情感   2025-01-28 08:40   山东  

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朋友圈又被“过年了!清账了!”刷屏了?

反正,我的朋友圈是有的。

这让我想起以前一个亲戚,开了个小卖铺,每年年底朋友圈准时上演“催款总动员”。

后来呢?她关店了。
不是赚够了,而是被欠款拖垮了。

你说,在村里开小卖铺,赚的是辛苦钱,靠着中间差价维持生计。

结果邻里乡亲左一个赊账一百,右一个赊五百,个个拍着胸脯说年底一定结清。

结果到了年底,人人都变戏精:

见面热情打招呼,谈钱绝口不提。

朋友圈催款,装看不见。

你上门要账,对方还能给你唱一出“苦情戏”:

“手头紧,等下个月吧。”

“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实在周转不开。”

“咱都熟人了,你至于这么催吗?”

如果你脸皮薄,那只能自认倒霉;
要是厚脸皮追得紧,干脆直接玩消失!

欠钱的瞬间升级成大爷,欠得越多越像大大爷。

借钱这件“小事”,怎么就成了难题?

2

为什么借钱变得越来越难?

不得不说,时代变了,信用贬值了。

过去,大家生活在熟人社会里,街坊四邻抬头不见低头见。

借钱不还,就等于砸了自己的口碑,甚至连家人都跟着丢脸。

而现在呢?

社交圈子越来越大,关系越来越浅,借钱不还,大不了拉黑换圈,毫无心理压力。

借钱的理由,也变味了。

过去,借钱通常是因为有急事,比如建房、婚丧嫁娶、治病救人。

借钱者有强烈的还款意愿,因为还不上不仅是经济压力,更是心理负担。

现在呢?

很多人借钱是为了买买买:
买房、买车、炒股……
尤其是借钱买房/炒股,大家品品能不能见到回头钱了。
别说找熟人借钱了,那些借款平台都成了被「薅羊毛」的对象。
譬如,早些年我身边就有借网贷买买买的的同事,直言不讳:“网贷是高利贷,是违法的,我凭什么要还?”


3

很多人想不明白:不是还有法律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如果想不明白,说明你被保护的太好了。

反正我以为,想要快速成长,得去一次法院。

到时候,你就会想明白:

没错,法律条文确实写得明明白白,但现实却是:

有借条,打官司?费时费力,最后可能还是拿不回钱。

没借条?追债成本更高,甚至会被反咬一口。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能不借就不借”。

借钱的风险太高了,搞不好赔了钱,还搭上感情。

有人说,为什么不直接去银行或借贷平台?

其实答案很简单:

银行不傻,没信用的根本贷不到款。

而找熟人借钱,既不用利息,还能赖账,稳赚不赔啊!


4

借钱这件事背后藏着的,不只是信任的失落,更是人情的消耗。

我个人,也经历过没钱的日子。

但我都是在平台上借钱进行周转的——不是没有好友,只不过不想让感情中参杂过多的金钱。

毕竟,很多感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坚强——尤其是掺合了钱这玩意。

何况欠人钱,多难受啊。
而借钱的人呢?
除非这段感情「情比金坚」或者不差钱,不然也会把有人借钱的事一直放在心里。
当然了,我倒是觉得借钱这事还是有点用的。

尤其是到了年底,家里给韭菜们安排相亲对象。

如果对方很下头,你确实不感兴趣,怎么办?

简单,向对方借钱!男女都适用!

记住,金额要大,效果才显著:

精准筛选,帮你轻松甩掉不合适的人。

万一对方真愿意借,说不定还真藏着潜力股

借完之后的剧情,那就看你自由发挥了~


感谢大家今天也花时间听我瞎bb·祝除夕快乐

一根儿有思想的韭菜
不是很多人能找到这里,恭喜你找到组织了(●\x26#39;◡\x26#3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