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UBSCRIBE to us
在医学的广袤领域中,每一个生命的故事都是独特而动人的。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位患者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抗争的故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同迎来的生命转折和新曙光。
58岁的患者薛先生在2022年一次偶然的体检发现他的血小板计数异常低下,结果显示血小板数量极低为6×10⁹/L(正常参考值为100- 300×10⁹/L)。进一步的检查确诊他患上了ITP,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薛先生和他的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担忧和恐惧之中。
ITP 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的血小板会被异常破坏,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从而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薛先生开始频繁地出现皮肤瘀斑,稍微碰撞一下就会出现大片的青紫,这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得不暂停工作,四处求医。
图源:pexels
当薛先生2022年7月来到我们科室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期待。作为他的主治医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首先对薛先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了解他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和既往治疗史。同时,我们也向他详细解释了ITP的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案,让他对自己的病情有更清楚的认识,减轻他的恐惧和焦虑。
对于ITP的治疗,我们采取了综合的治疗策略。首先,给予薛先生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同时,密切观察他的血小板计数变化和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薛先生也非常配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然而,经过半年左右的治疗,薛先生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血小板计数仍然很低。
面对这一事实,我们迅速开展科内病例讨论,为她定制了一套治疗方案,包涵盖: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TPO、海曲泊帕,地西他滨,利妥昔单抗的治疗,经过这一系列治疗患者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回升,到2023年7月血小板最高达到70×10⁹/L。薛先生的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图源:pixabay
然而好景不长,仅两个月后,薛先生血小板计数急转直下,持续在10×10⁹/L以下,多次会报危急值,面对这种情况,看着眼前这位患者眼中的绝望与期待,我们不能放弃,我们深知 ITP 的复杂性与难治性,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他找到一条生存之路。
于是2023年8月24日我们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专家会诊,研究以往治疗方案的得失,优化治疗方案,具体为:BTK抑制剂+西达苯胺+地西他滨,期间罗米司亭+特比澳促血小板生成,辅以间断输注血小板、丙球蛋白等支持治疗。到2023年9月28日,血小板计数提升至27×10⁹/L,并持续上升。薛先生也再次点燃了生命的新火。
图源:pixabay
薛先生的故事只是我们科室众多 ITP 患者治疗中的一个缩影。在治疗 ITP 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曙光。
我们深知,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的使命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患者,面对疾病不要恐惧和绝望,要相信医学的力量,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共同迎接生命的挑战。
贺白 教授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检验与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血液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第十届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常州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一直在临床线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学习,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血液科的各项诊疗技术,有独立处理血液科的疑难和重大疾病的能力,尤其在恶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常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承担苏州大学医疗系本科理论、临床教学10余年。
往期回顾
*本文仅提供信息,非医生处方信息,具体问题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