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同华教授:切实保障ITP患者用药安全性,长效TPO-RA罗普司亭提供有力支撑

文摘   2024-11-14 13:05   上海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血小板计数<100×109/L,目前国内尚无基于人口基数的ITP流行病学数据,国外报道的成人ITP年发病率为(2~10)/10万[1]ITP患者临床表现各异,主要症状是出血,严重程度可以是无症状,也可以是致命性出血。一线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但部分患者常面临治疗失败或复发。



在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慢性ITP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中,具有快速升板优势的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提供了新的选择。作为第二代长效TPO-RA,罗普司亭在ITP领域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然而,临床实践中药物的选择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医生和患者可能存在用药疑惑。


为解决临床实践用药问题,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医脉通特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杨同华教授就ITP合理用药以及TPO-RA药物的安全性发表真知灼见。



医脉通:近年来,多种TPO-RA药物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ITP治疗,您在ITP领域经验丰富,能否请您结合研究进展谈谈TPO-RA在ITP领域的治疗地位?


杨同华 教授


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种治疗药物的长期反应率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线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初始有效率为70%~80%[2],但在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药的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出现复发。作为ITP二线治疗药物,抗CD20单抗的长期反应率为20%~25%[1]。在ITP临床需求未被满足的情况下,不同作用机制的创新药不断涌现。


TPO-RA如罗普司亭通过激活巨核细胞上的TPO受体,刺激血小板生成,成为《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主要推荐的二线治疗药物[1],并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TPO-RA治疗ITP一般1~2周起效,多数一线或多线治疗无效的慢性ITP患者经TPO-RA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增加[3,4]。其中罗普司亭持续应用可维持长期疗效,还可提高ITP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的疲劳程度[5,6]



医脉通:ITP治疗药物能提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稳定病情,也可能会引发药物不良事件,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经验谈谈TPO-RA药物的安全性?


杨同华 教授


TPO-RA总体安全性良好,不同类型TPO-RA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所不同。总体而言,TPO-RA可能引起以下不良事件[3]


①肝毒性: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转氨酶升高。亚洲人种多见,多为轻度,停药后可恢复。②血栓/栓塞风险:使用TPO-RA治疗的患者动、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是未接受TPO-RA治疗患者的2~3倍。血栓多发生于TPO-RA治疗后一年,有血栓/栓塞风险因素的患者为高发人群。③中和性抗体生成:绝大多数仅为药物结合抗体,不影响药物疗效。极少数为药物中和抗体,导致血小板应答丢失。④骨髓纤维化:骨髓纤维化与所应用的TPO-RA种类、剂量和疗程无关,多数患者停用TPO-RA后骨髓纤维化可逆转。



医脉通:多数ITP患者需长期用药,药物安全性是关注的重点。罗普司亭是常见的TPO-RA药物,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研究及用药经验谈谈该药在ITP领域的安全性?









杨同华 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

  • 云南省血液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 云南省血液病医院常务副院长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西整合医学学组组长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 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血栓性血管疾病、重症血液病等诊治。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 (08): 617-623.

2. 侯明.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2017, 38(5): 375.

3.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3, 44(7) : 535-542

4. Karina Yazdanbakhsh. Blood (2016) 128 (6): 750–751.

5. Steurer M, et al. Eur J Haematol. 2017;98(2):112-120.

6. Ionova T. EHA Library. Jun 10, 2022; 359160; PB2308.

7. Jawa V, et al. Ann Hematol. 2010;89 Suppl 1(Suppl 1):75-85.

8. Rodeghiero F, et al. Eur J Haematol. 2013;91(5):423-436.

9. Shirasugi Y, et al. Int J Hematol. 2011 Jul;94(1):71-80.

10. Kuter DJ, et al. Lancet. 2008 Feb 2;371(9610):395-403.

11. Deng J, et al: Front Pharmacol. 2021 Jul 28;12:704093. 

编辑:Huki
审校:Vera
排版:Eve
执行:Moly

智惠学苑
医疗专业人士在线学术交流平台,传递最新ITP(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液肿瘤、实体瘤等医学研究进展,分享前沿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