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 | 周虎教授深度分享ITP全程管理新策略

文摘   2025-01-03 15:32   上海  

ITP(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与关注。疗效、安全性、饮食禁忌、情绪影响及生活质量,这些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因素,共同构成了患者接受治疗时的考量重点。目前,ITP的治疗现状不容乐观。以激素为主的治疗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情,但长期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对ITP的全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全面重视并优化各个环节。本期,邀请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周虎教授,深度分享ITP全程管理新策略。


ITP全程管理现状与治疗难点





ITP,作为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安全性、饮食禁忌、情绪影响及生活质量是ITP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们渴望找到一种既能有效控制病情,又能减少副作用,同时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案。然而,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当前治疗模式的不足

长期疗效不佳:以激素为主的治疗模式长期疗效不佳,75%的ITP患者治疗时间超过10年,且仅有1/3的ITP成年患者获得长期缓解。


复发率高:激素治疗的患者在6个月后复发率高,且50%的患者在2-5年随访期间未接受ITP进一步治疗。


皮质类固醇过度使用:ITP当前治疗存在严重的皮质类固醇过度使用问题,患者安全性负担沉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仍面临多重挑战

ITP复发后治疗选择有限:ITP一线治疗复发后,临床仍以激素为主进行治疗,但疗效不佳。二次或三次复发时,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为TPO-RAs,但减量及停药的探索是全新挑战。


治疗满意度低:患者对当前ITP治疗不满意,治疗偏好受有限治疗时间/不需要终身治疗的可能性影响。


诊疗规范化不足:ITP临床诊疗与指南仍存在较大差异,需进一步推进规范化诊疗及患者教育,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过度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全程管理新策略






ITP治疗应兼顾疗效与安全性,指南建议:激素不耐受或疗效不佳的ITP患者应及早进入二线治疗。与其他二线治疗药物相比,TPO-RA的疗效及安全性均具有明显优势。及早使用TPO-RA,有利于获得更优的疗效,以及更高的无治疗缓解率。不同TPO-RA治疗ITP患者的早期应答率和总体应答率差异较大。


临床应参考各TPO-RA的特点及患者需求进行个体化治疗



TPO-RA药物的使用建议

TPO-RA转换治疗:一种TPO-RA出现疗效不足等问题时,均应考虑转换为另一种TPO-RA治疗,实现更好的疗效或安全性。


TPO-RA减量与停药:患者治疗达稳态后6个月,可考虑TPO-RA减停,部分患者达到无治疗缓解,根据ITP减停药共识,应根据不同药物选择合适的减停药方案,罗普司亭无治疗缓解率最高达51.3%。


TPO-RA联合治疗TPO-RA已成为联合治疗的基石药物,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新的药物比如SYK抑制剂、BTK抑制剂等ITP新药将成为联合治疗新选项。

ITP治疗需要全面、细致地重视并优化其治疗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初步诊断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再到后续的病情监测与调整,每一步都需严谨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对ITP的全程高效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