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特点表现为:三高(发病率高30-70/10万、复发转移率高>50%、死亡率高>30/10万);三低(早诊率低<10%、根治切除率低<50%、5年生存率低≤50%)。
01 胃癌为何更易盯上中年男性?
统计发现,男性的胃癌发病率远高于女性,特别是中年男性,40~60岁年龄组约占全部病例的三分之二,男女之比2~3:1。
那为什么胃癌更容易盯上中年男性呢?
可能跟一些男性参加的社交活动更多、饮食方面更不注意有相关性,比如高盐饮食、吸烟、饮酒,另外就是熏制或者腌制的食物摄入过多,或者蔬菜、水果吃的比较少也有相关。
仅仅是饮食和生活习惯,就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差异吗?
是的。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地区相差很大。比如,东亚(韩国、日本、中国)、东欧、南美为高发地域;北美、大洋洲、北欧、南亚发病率较低。
一项研究显示,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
所以,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饮食是最主要的因素。
在我国也是类似的,比如在河北涉县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在云南发病率是最低的,广东的发病率也相对偏低一点。同样是安徽省,安徽南部的胃癌发病率就比北部高很多,这也是和生活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影响胃癌发病率的因素
内在因素:
遗传易感性、血型(A)
外在因素:
生活饮食习惯 (熏制食品、亚硝酸盐)、环境、土壤、水源
疾病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胃息肉、残胃、胃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
其中,影响发病率最主要的就是环境和饮食因素。
02 如何预防胃癌?
预防胃癌,关键在于改变生活习惯、根除HP等措施控制胃癌的危险因素,同时关注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以降低患病风险,实现“未病先治”目标。
要点一: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不可忽视的致癌杀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 胃癌高发区HP感染率高。因此,WHO将HP列为胃癌的一类致癌源。
在中国,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几率高达50%。感染HP以后,可能患有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如久治不愈就很有可能发展成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病因之一
如何根除幽门螺杆菌?
要点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
年龄 我国>45岁人群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建议40岁以上可以做筛查 性别 男性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生活、饮食习惯: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熏制腌制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量低 癌前病变:如上皮内瘤变 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部息肉 胃部手术史 家族性胃癌
要点三:加强科普教育
戒烟、限酒 少吃油炸、烧烤和烟熏类食物
高盐饮食增加胃癌发病风险,减少食盐摄入是重要防癌措施,每天摄入不超过5g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用绿茶
聚餐时使用公筷
要点四:家族性胃癌预防(定期检查)
轻度萎缩性胃炎每3年复查一次胃镜
重度患者1~2年复查一次胃镜
轻度肠上皮化生每2~3年复查一次胃镜
重度化生每1~2年复查一次胃镜
异型增生在经内镜下治疗后,3~6个月复查胃镜
腺瘤性息肉内镜治疗后1年内复查胃镜
03 为什么40岁后要做胃镜检查?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的案例:明明身体很健康,有时就是一点普通胃痛的毛病,怎么体检一查出来就是胃癌中晚期了?
这是因为胃癌的症状其实并不是很典型,如果出现了症状之后再去就医,可能已经是进展期了。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人接受了一个观点:40岁以后,可能隔几年就要做一次胃镜或者肠镜的检查。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早期胃癌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命的质量。
做胃镜的时候,如果有以下的改变,往往可以早期检查出来。
1. 癌前病变
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是指胃粘膜上皮的病理改变并在此病变基础上发生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缩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癌变率:1.2%·7.1%)
胃息肉:
炎性息肉:多<2cm, 癌变率低
残胃: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10~15年发生, 残胃癌发生率约0.6%~2.5%
胃溃疡:
发生率约0.5%~2%
2. 肠型化生
分小肠型和大肠型
3. 异型增生
互动环节
肠化生可以逆转吗?
目前没有明显的证据认为肠化生一定完全可以逆转,但是也不要过于担心。为什么会出现肠化生,它是一个机体的自我修复,如果本身有溃疡,有萎缩性改变,不严重的话,可能小肠化生随着代谢被胃正常组织覆盖过去,把它替换了。如果反复出现溃疡,或者慢性炎症的一些刺激,肠化生很难逆转,会越来越重。
-End-
本文作者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葛魏巍博士
编辑:健桥君
荟萃名医名家,畅谈健康理念
交流健康心得,分享生活态度
每天群内分享健康知识↓↓
这里有靠谱、实用的科普干货
长按下图关注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