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在选择楼层时,并非越高的楼层就越好,我们所追求的核心是性价比。在此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问题是需要向销售人员询问的。
首先,要了解楼距的情况,也就是前后楼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会直接影响到房屋的采光、通风以及居住的私密性等多个方面。
其次,需要询问所购买的这栋楼的高度。例如,销售人员告知楼的总高度为33层,总高度达100米,而楼间距是50米。通过简单的计算,用楼的总高度100米减去楼间距50米,就可以得出我们所关注的这部分高度是50米。按照通常的建筑标准,一层楼的高度大约在3米左右,那么50米除以3米,大约是17层。一般来说,17层在日照、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的条件是比较不错的。
最后,要清楚房屋的定价模式是怎样的。它可能是越高越贵的模式,也可能是橄榄型定价模式(即中间楼层价格最贵),还可能是区间型定价模式。
- 如果是越高越贵的定价模式,虽然17层往上的楼层在日照、采光、通风等方面都能满足需求,但价格也会随着楼层的升高而变得更贵。在这种情况下,选择17层就已经足够满足我们对于居住条件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保证一定的性价比。
- 如果是橄榄型定价模式,对于33层的房子来说,中间的17层价格最贵。这时,购房者可以考虑往低楼层选择,比如11层或者12层;也可以往高楼层选择,例如20层、21层或者22层。因为这些楼层的价格相对更便宜,而且在日照、采光、通风以及视野等方面,都能够达到甚至超过17层的水平,所以它们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 如果是区间型定价模式,比如15 - 20层是一个价格区间。在这种情况下,17层和20层价格相同,但20层的楼层更高。从居住的舒适度考虑,更高的楼层往往会给人带来更好的视野和更开阔的感觉,所以选择20层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然而,现实中很多购房者在选房时,往往只是问到了楼距和楼高这两个方面,而忽略了定价模式这个重要因素。这就导致他们可能仅仅购买到了在日照、采光和通风等方面表现还可以的楼层,但却没有挑选到一套真正具有性价比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