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行业的热门话题有不少,但是都热不过增程车。争议颇多,主要纠结在增程是为了这两年活下去的救命稻草呢?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确实有跟纯电有一决高下的一技之长呢?
近日事件背景
事件一:9月9日,阿维塔首款增程车型阿维塔07完成量产下线,并计划于9月26日正式上市,搭载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39kWh神行超级增混电池,阿维塔车型的CLTC纯电续航可达245公里,综合里程为1152公里。电池的峰值充电倍率可达3C,仅需15分钟,电量就能从30%充到80%。此外,极氪、领克、智己、埃安等均明确在今明两年内推出增程车型。
说明:持有燃油车资质以及具有PHEV混动技术的主机厂转向EREV车型
事件二:9月13日,36氪独家报道称小鹏汽车的增程车型于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核心零部件的定点,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不会晚于明年四季度。G9的原型车上开发一款大型SUV增程版本,价格在20万元以上。国内除了背负换电的蔚来不能及时转型以外,纯电路线的主机厂玩家基本都选择了增程路线来扩大销量。
说明:未具有燃油资质以及不具备PHEV技术的纯电车企正在加速EREV车型上市
事件三:9月3日,现代2024 CEO Investor Day上公布全新的中长期战略Hyundai Way中已经明确2026年底在北美和中国率先量产全新增程车型,北美优先投入现代和捷尼赛思品牌的D级SUV,目标销量8万辆/年。中国市场则先用经济型C级平台来试水,年目标销量超过3万辆。此外,Stellantis、福特等也在筹备EREV车型。
说明:海外具有PHEV技术的国际主机厂正在尝试拓展EREV车型
增程车型有何一技之长?
从7月开始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突破50%,如此高的渗透率之下,新能源汽车只能与燃油车硬碰硬,转换余下的燃油车用户,这也是比亚迪等诸多主机厂正在谋划的“电比油低”价格战,血拼燃油车市场的原因。那转向新能源汽车的路线上,增程车型对比纯电以及插电式混动有何明显优势?
与BEV相比:第一 可降低初始购车成本,EREV的带电量明显低于纯电车型,EREV平均带电量约在30度电,是BEV电量的一半左右,可节省电池成本,所以更加容易打入10万元以下以及10~15万元燃油车主力阵营。第二 缓解用户的续航以及充电焦虑,增程车型可以完美解决用户痛点,日常通勤使用电池来节省燃油费,长途出行时可用油来缓解续航焦虑。
与PHEV相比:第一 增程技术相对简单,而PHEV车型还需要较高的发动机技术水平。第二 带电量较高,EREV车型动力总成相关零部件较少,空间上可以装更多的电池,续航能力更佳。第三 ,平均油耗更低,增程全靠电机驱动,主流EREV车型电量大于PHEV,平均油耗方面具有优势。
EREV也有不少缺点,如高速路况油耗高,后期维修成本较高,馈电状态下动力性能下降等,各厂商也正在解决的路上。
锂电池如何助力增程汽车飞跃
首先,要具备大倍率放电能力,目前市场上要求至少2~3C以上持续放电能力,随着增程车型零到百加速度在5秒内车型不断推出,放电倍率要求有望达到5C左右,峰值7~9C。
其次,增程车型因电量较小,且主要应用场景多为日常通勤用,充电次数平均多于纯电车型,目前对于混动车型锂电池寿命要求一般在1C放电倍率下满足2000~3000次循环,未来有望增加到4000~5000次,使用寿命10年以上。
再者,因增程车型电池包容量及体积并不大,但电压仍然要满足纯电400V同等平台,串联数不变情况下,单颗电芯的容量一般在70~80Ah为主,如果40度以上车型的话,一般使用电芯容量在110~130Ah之间的三元电池。近日确实有40度以上车型采用铁锂电池的趋势,如问界以及阿维塔,仍然有降本空间。
最后,快充方面,EREV车型40~50kWh大电量车型基本等同于小型纯电车电量,面对充电慢的消费者痛点,未来EREV车型快充有望升级到2~3C水平,个别50kWh以上车型也有布局4C快充,但仅限于800V平台增程车型,并非主流。
总结
判断主流路线的核心要素仍然是成本和销量,也就是主机厂能否获得利润是核心,理想在增程道路上风生水起,并且实现了盈利,也足以说明增程路线是可行的方案,当然目前市场今非昔比,且也有不少问题要解决。
增程及插电混动车型无论是在能耗还是使用成本方面相较于燃油车都有明显优势,可助力新能源车逐渐成为主流地位,当然未来国内汽车行业仍然会呈现多样化能源结构,任何一种都不会完全消失,尤其是增程作为中国特色形态走在前端。
Volta-plus预测2030年国内新能源渗透率突破70%,而其中混动车型比重有望达到57%,即燃油车:纯电:混动比例由2023年的63%:25%:12%格局,将逐渐呈现30%:30%:40% 平分秋色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