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欧洲制造进展不给力,难以满足本土需求
6月20日据路透社报道,宝马集团已经向欧洲瑞典本土新势力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取消一笔价值20亿欧元(约21.5亿美金)的动力电池订单。此订单早在2020年7月就已确定,当时宝马计划向Northvolt采购动力电池电芯产品,且Northvolt将在瑞典建设一家电芯制造工厂,并从2024年开始交付。但一晃四年过去了,Northvolt仍然未能按时执行电池供应合同,也是本次取消合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独有偶,不久之前由奔驰、Stellantis等联合成立的ACC电池制造公司暂停了德国和意大利电池工厂的建设,ACC将评估更为便宜的磷酸铁锂(LFP)电池,而早在23年末Stellantis集团与宁德时代就欧洲当地供应LFP电池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并且双方正在讨论在欧洲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的可能性。
自从欧洲提出2035年全面电动化目标之后,欧洲当地也积极涌现了本土动力电池新势力企业,在欧洲老牌主机厂鼎力支持及合作背景下,目标集中在23~24年实现本土化制造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但截止目前,欧洲动力电池新势力头部企业进展极度缓慢,且电芯性能及成本均不达预期,犹如昙花一现逐渐退出舞台,中国动力电池LFP电池将在近两年快速占领欧洲市场。
当下:面对挑战,中国厂商仍在积极布局
欧洲是中国锂电企业最早布局的海外生产基地,已明确公布进军欧洲电芯制造基地的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中创新航、远景动力、孚能科技、比亚迪(弗迪电池)、欣旺达等9家国内头部企业,覆盖地区有德国、匈牙利、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等欧盟地区,规划产能超过360GWh。
目前已实现量产的制造基地分别为宁德时代德国工厂(电芯)、国轩高科德国工厂(收购博世工厂,目前生产电池包)、孚能科技土耳其工厂(TOGG合资工厂,目前生产电池包)三家,其余远景动力英国、法国、西班牙三个制造基地以及匈牙利地区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等均已开工建设,有望在25~26年实现量产。
但欧洲地区的环保标准、海外用工、工会组织、不同地区法规、文化习惯等不同因素也让中企业刚开始相当的水土不服,除了地缘政治相关的风险以外,仍需克服各种挑战。
挑战一、 欧洲百年老牌燃油车企电动化进度太慢,尤其是2024年开始需求明显变缓,客户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例如近期蜂巢能源被传出将取消德国勃兰登堡州劳赫哈默地区建设一座电池工厂的计划,而另一座位于萨尔州的电池生产计划也继续推迟,当时也引起了行业内强烈反响,如果本身财政危机是根本原因的话,客户的订单取消及欧洲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反而是项目取消的最关键的直接原因。
挑战二、生产制造基地的投资费、人工费等成本居高,本土化生产成本相较于中国制造高出许多。犹如老大哥宁德时代德国基地从22年量产到至今也尚未实现盈利,仍然为亏损阶段。也有部分企业认为在欧洲当地本土化电芯制造是完全没有成本优势的,可利用国内充足的电芯产能,生产制造出口后,在欧洲本土组装成模组或电池包方式会更有成本优势。
挑战三、韩企已布局多年,有稳定客户群体及多年三元电池制造优势。如大家所熟悉的LG能源及三星SDI已在欧洲生产多年,且有宝马、大众、Stellantis等稳定的客户群及供应链。如开篇中提到的宝马取消与Northvolt的供应合作,转向另一家电池供应商,而这个受益者极有可能就是三星SDI。
未来:26年开始中国厂商将攻城略地,抢占份额
虽然面临颇多挑战,但欧洲碳中和目标之下中长期新能源需求增长是明确的,再有政策及补贴的加持,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生产基地布局将会提速。Volta-plus从欧洲本土需求及产能供应角度分析,25年为止欧洲需求增长较缓慢,且大部分锂电池本土供应仍然为韩企代表为主。而26年开始如宝马下一代Neue Klasse等电动化平台将带动新一轮需求的增长,且26年开始中国锂电企业将集中实现本土化量产供应。Volta-plus预测27年欧洲本地锂电供需比重将达到80%,仍有20%的缺口。
总结 : 出海是我国锂电企业必然发展之路,政府相关机构也鼓励中国新能源企业布局海外并引领全球电动化技术,包括老大哥在内的大部分锂电企业今年的口号为“走出去”,针对面临的诸多挑战,Volta-plus的建议是All-in LFP,发挥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快充、安全性、长寿命等优势,逐步占领欧洲市场。
如想了解更多市场咨询及加入行业交流群,请添加如下微信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