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是三峡腹心之地,山水相映,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是适宜茎瘤芥生长的地区之一,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经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后,茎瘤芥被制成独具鲜、嫩、脆、香等特色的榨菜产品。榨菜产业是万州区重要的特色效益农业,也是重庆丘陵山地蔬菜产业助力精准扶贫和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据报道,2020年重庆市茎瘤芥栽培总面积12万余h㎡,产量350万t以上,年产销成品榨菜70余万t,全产业链年产值超470亿元。瘤茎除可用于鲜食和加工外,叶片也常作为腌制酸菜的原料之一,或用于喂食牲畜,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等。近年来,万州区榨菜产业发展迅速,但存在品种混杂、品质退化等问题,各品种的栽培和管理方式也稍有不同,为掌握万州区茎瘤芥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7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茎瘤芥品种,尤其是茎叶兼用型品种,为榨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生产和推广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供试茎瘤芥茎叶兼用型品种为早圆100天、涪优203、永安小叶、涪杂5号、涪杂8号和渝直80,对照品种为涪杂2号(CK,产量优势明显,耐先期抽薹,株型紧凑,瘤茎形状美观,在重庆榨菜主栽区广泛种植),均由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提供。试验在万州区甘宁镇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甘宁试验站内(30°39′56″ N,108°14′58″ E,海拔320 m左右)开展,土壤类型为黄色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花生。结合当地大面积种植习惯,选择育苗+移栽的方式。2022年9月13日育苗,10月13日移栽定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长4 m、宽1.7 m,小区面积6.8 ㎡。每品种为1个处理,设3次重复,小区间距0.3 m,各重复间走道宽0.5 m,行株距均为0.33 m,每小区栽植60株。肥水管理同大田茎瘤芥生产,及时防治病虫害。2023年2月2日,茎瘤芥正常收获期,各小区随机选取10株,参照《根用和茎用芥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调查各小区茎瘤芥的相关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等指标,包含株高、开展度、单株瘤茎质量、单株叶片质量、茎/叶、菜形指数、净菜率、空心率、叶片产量及瘤茎产量。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整理,用DPS v7.05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统计检验、方差分析等。由表1可知,7个茎瘤芥品种的株高在53.33~58.73 cm、开展度为50.72~54.78 cm,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早圆100天单株瘤茎质量最高,为0.74 kg,单株叶片质量仅为0.53 kg;而涪杂8号的单株瘤茎质量最低,为0.43 kg,单株叶片质量达0.82 kg。各品种菜形指数最高的是渝直80,为1.48,显著高于涪杂2号(CK)的1.24,以早圆100天的最低,为0.98。净菜率方面,以仅涪杂8号的最低,为86.74%,显著低于其他6个品种,其他6个品种的净菜率都在92%以上,最高的是涪杂2号(CK),达到93.51%。早圆100天的茎/叶最高,为1.42,但生长旺盛导致空心率高,达53.33%,其茎/叶和空心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涪杂8号的茎/叶最低,为0.53;涪杂2号(CK)的茎/叶为0.65,未出现空心现象。由表2可知,涪杂2号(CK)667 ㎡叶片产量最高,为4 703.95 kg,显著高于早圆100天。其次是涪杂5号,为4 400.68 kg/667 ㎡,涪杂8号和渝直80产量相差不大,以早圆100天的叶片产量最低,为2 865.37 kg/667 ㎡,减产39.09%。
由表3可知,早圆100天667 ㎡瘤茎产量最高,达到4 032.05 kg,位居第1,较涪杂2号(CK)增产20.29%,显著高于其他6个品种,极显著高于涪优203、涪杂2号(CK)、涪杂8号、渝直80;其中,涪优203、永安小叶和涪杂5号的667 ㎡瘤茎产量均高于3 000 kg;渝直80为2 605.90 kg/667 ㎡,减产22.26%,涪杂8号最低,为2 396.09 kg/667 ㎡,减产28.52%,这2个品种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由表4可知,涪杂2号(CK)的叶片和瘤茎总产量居首位,为8 055.93 kg/667 ㎡,涪杂5号及永安小叶其次,总667 ㎡产量分别为7 990.24和7 420.96 kg,早圆100天虽总产量不高,但其瘤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结合2023年当地茎瘤芥收购价瘤茎0.7元/kg、叶片0.2元/kg可知,667 ㎡产值以早圆100天最高,为3 395.51元,涪杂5号其次,为3 392.83元,永安小叶与涪杂2号(CK)相近,均为3 280多元,涪优203仅为3 022.30元,其他2个品种均低于2 700元,表现不佳。与涪杂2号(CK)相比,早圆100天每667 ㎡可新增经济效益108.33元,涪杂5号每667 ㎡可新增经济效益105.65元,其他品种的经济效益均低于涪杂2号(CK)。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可看出不同茎瘤芥品种在主要性状、叶片产量和瘤茎产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与曹亮亮等在桐乡市开展榨菜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相似。孟秋峰等发现不同生态类型的榨菜区别较大,冬榨菜先期抽薹现象严重,皮厚筋多。姚迪君等指出榨菜产量受组织平均质量和种植密度的影响。结合2023年茎瘤芥收购价发现,本试验条件下,早圆100天早熟,菜形椭圆,茎叶比值高,瘤茎产量高,每667 ㎡产值3 395.51元,位居首位,相比涪杂2号(CK)新增经济效益108.33元,适合万州区早市鲜菜栽培及大面积推广示范,但需适时收获避免空心。涪杂5号田间表现良好,叶片产量低于涪杂2号(CK),但瘤茎产量高于涪杂2号(CK),每667 ㎡产值3 392.83元,相比涪杂2号(CK)新增经济效益105.65元,较适宜当地种植。涪杂8号及渝直80的瘤茎产量分别为2 396.09、2 605.90 kg/667 ㎡,较涪杂2号(CK)减产28.52%和22.26%,整体表现不佳,不适宜当地种植。故结合本试验结果,推荐在万州区榨菜主产区种植早圆100天及涪杂5号。
原标题:《万州区不同茎瘤芥(榨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局项目“茎瘤芥(青菜头)宜机化品种创新及配套技术研究”(Cstc2021jscx-gksbx0021);重庆市农委项目“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榨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022-2023年)肖波(1992-),男,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蔬菜作物育种与栽培,E-mail:xiaoge_xb@163.com徐茜(1965-),女,通讯作者,本科,正高级农艺师,从事蔬菜作物栽培研究和推广工作,E-mail:xuq38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