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25个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案,蔬菜种植户赶紧收藏!

文摘   2024-10-15 06:30   湖北  



-广告-


番茄是我国种植面积排名第四的蔬菜品种,但种植中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因此,识病、防病、治病,是番茄产量的保障之一。


为此,小蔬为大家整理番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14个真菌+2细菌+3病毒+6虫害,共25个)。番茄病虫害防治,从这里开始。


真菌性病害


01

番茄猝倒病


番茄猝倒病俗称小脚瘟、卡脖子,是由瓜果腐霉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番茄上的病害。番茄猝倒是苗期主要病害,常常造成烂种、幼苗猝到,严重时成片死亡,耽误农时。育苗期间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


症状

在种子萌发后、幼苗尚未出土前,有时在2片子叶至2~3片真叶的小苗上发病,侵染严重时造成烂种,不能出土。


幼苗出土后受害,靠近地面处,茎部染病。开始是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接着变黄褐色并干瘪缢缩,植株倒伏,但茎叶仍为绿色由于病害发展很快,幼苗子叶尚未凋萎,仍为绿色时幼苗就迅速倒伏,即猝倒


湿度大时,病部及地面可见白色棉絮状霉。开始时仅个别植株发病,但蔓延迅速,几天后扩及邻近秧苗,引起成片倒伏。

防治方法



(1)床土处理。常规育苗可用甲霜灵+多菌灵拌土,还可以兼治其他多种病害。

(2)种子消毒。播前种子用55℃温水浸泡10分钟,经催芽后采用营养盘或营养钵等育苗方式。

(3)药剂选择。苗床发现有番茄苗萎蔫、倒伏后,及时拔除病株,并及时治疗。可选烯酰·锰锌、霜霉威+代森联、霜脲·锰锌、恶霉灵等药剂。


02

番茄立枯病


番茄幼苗常见的病害之一,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易造成大量死苗,田块死株率达30%~40%,发病重的可达80%


症状

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叶萎垂枯死。

稍大的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倒状,呈立枯状


大苗或成株受害,使茎基部呈溃疡状,病部初期着生椭圆形暗褐色斑,有同心轮纹在湿度大时,病部产生淡褐色稀疏丝状体。地上部变黄、衰弱、萎蔫,以至死亡。

药剂防治



(1)农业防治。用新土育苗。注意提高地温,适时放风,增强光照,避免苗床高温高湿出现。

(2)药剂选择。百菌清、代森锰锌、枯草芽孢杆菌、甲基立枯磷、井冈霉素水剂、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03

番茄叶霉病


又称番茄黑霉病,是番茄保护地栽培的重要叶部病害。世界各地均有发生。随着保护地面积的扩大,为害越来越重。该流行速度快,常常在短期内爆发成灾,一般损失 20%~30%,严重时可达 50%以上

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


(1)叶部。叶片发病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椭圆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后期,病部生褐色霉层或坏死;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紫灰色至黑色致密的绒状霉层。发病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片,叶片逐渐卷曲、干枯。



(2)茎部。嫩茎或果柄发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3)花果。引起花器凋萎或幼果脱落。果实病斑自蒂部向四面扩展,产生近圆形硬化的凹陷斑,上长灰紫色至黑褐色霉层。


防治方法



(1)露地栽培:初见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喷洒药液全面防治,要注意叶背面的防治。发病初期喷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春雷·王铜等。

(2)棚室栽培:晴天,喷雾可选用异菌脲、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多菌灵等。阴雨天,可以用粉剂或者释放百菌清烟雾剂等进行烟熏防治,傍晚施放,封密温室1夜进行烟熏。

(3)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发病重地区应与瓜类、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加强棚内温度和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排湿;做到苗期浇轻,定植时灌透,开花前不灌,开花时轻灌,结果后重灌。

(4)物理防治:在番茄定植前,高温消毒,提前15天扣好薄膜,密封温室,使温度可上升至50~70℃,维持10天左右,利用高温闷棚,杀死病原。


(5)化学防治:氟奎唑乳油、金力士乳油、世高颗粒剂、武夷菌素水剂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霉宝(多菌灵盐酸盐)粉剂 、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克菌宝可湿性粉剂、普德金可湿性粉剂、保加新可湿性粉剂等都是可用的保护剂。


04

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称番茄轮纹病、番茄夏疫病,是番茄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各地均有发生。一般年份茎叶发病率在10%左右,流行年或重病田可达100%;常年造成损失10%~30%,流行年份或重病田损失可达30%~40%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花、果等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


(1)叶部叶片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扩大后近圆形,有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严重时,多个病斑连合成不规则形大斑,造成叶片枯萎。


潮湿时,病斑长出黑霉。发病多以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2)茎部茎部发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幼苗期,茎基部发病,引起腐烂。


(3)果实: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后期从果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斑面会有黑色霉层,病果容易开裂,提早变红。


防治方法



(1)用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噁唑·锰锌等,加水均匀喷雾。

(2)发病初期,喷多·霉威、氢氧化铜、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恶唑·锰锌等。


05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又称番茄细菌性微斑病、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


各地均有发生。病株率可达到60%以上,对产量有明显影响,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播种带菌种子能引起幼苗发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


症状

(1)叶部:初呈水渍状小点,随后扩大成深褐色不规则斑点,无轮纹,四周具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后期可见有菌脓。


(2)果实幼果染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不同于其它细菌性斑点病。


(3)茎部首先形成米粒状大小的水浸状斑点,病斑逐渐增多,随着病斑的扩大,最后形成黑褐色,形状由斑点扩大为椭圆,最后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后期有白色菌脓出现。

(4)花和果实危害花蕾时,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黑点连片时会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附近果肉稍微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防治方法



氢氧化铜、噻菌灵、络氨铜、中生菌素、噻菌铜、琥胶肥酸铜等。

06

番茄灰霉病


始花至坐果期都可发病,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特别是冬春季节保护地内低温、高湿,内外气候条件变化较大,往往发病严重,造成减产20%~40%。


症状

茎、叶、花、果均可危害,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



茎染病时,开始是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导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


果实染病,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防治方法



重点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用药。药剂可选异菌脲、嘧霉胺+百菌清、腐霉利+百菌清、等喷雾防治。


07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经常在第1个坐果完成到成熟的绿果期发病,病害在田间发展速度很快。露地樱桃番茄于6月上旬青果生长期发病,经15~20天,病情扩展蔓延至全田。

症状

主要为害番茄茎和分枝,叶、果也可被害。被害株多在青果期表现症状。



(1)叶片。早发病植株叶片黄枯,迟发病植株叶片青枯。黑褐色病斑多在茎下部,也可在茎中部或分枝上发生,最后全株枯死。



(2)茎部。发病初期嫩叶褪绿,发病重的植株上部褪绿和萎蔫,茎坏死,病茎表面先出现褐色至黑褐色斑,外部变硬。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成黑色或出现坏死,髓部发生病变的地方长出很多不定根。


(3)果实。多从果柄开始变褐,最后整个果实变褐腐。湿度大时,从病茎伤口或叶柄脱落处溢出黄褐色菌脓。

防治方法



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噻菌铜悬浮剂、新植霉素、氢氧化铜、络氨铜水剂、琥胶肥酸铜、噻菌铜、春雷·王铜等。


08

番茄灰叶斑病


番茄灰叶斑病流行时,植株上、下部叶片同时发病。可引起番茄减产20%左右,有的甚至减产80%,同时造成番茄果实质量下降。


症状

(1)叶片发病。叶片上,初生灰褐色近圆形小病斑,病斑沿叶脉逐渐扩展呈不规则形,后期干枯易穿孔,叶片逐渐枯死。



(2)花发病。主要在花萼和花柄上,出现灰褐色病斑。在花未开之前发病,引起落花,不能坐果。挂果后,花萼发病不引起落果,但造成果蒂干枯。

防治方法



(1)病害发生前或初发生,用噻菌铜、氢氧化铜等喷洒植株。


(2)病害发生时,可用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春雷.氢氧化铜等药剂防治。



09

番茄斑枯病


又称番茄鱼目斑病、番茄斑点病、番茄白星病整个生长期都可会发病,引起叶片大量脱落,结果初期发病集中,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能降低产量20%~30%,发病严重时降低产量50%。


症状

先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然后由下向上发展。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渍状小圆斑。之后,叶两面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部灰白色,稍凹陷,上生有许多小黑粒点。



严重时,形成大的枯斑,有时病部组织坏死穿孔,甚至中下部叶片干枯或脱落。叶柄和茎上病斑呈椭圆形,褐色,上长有黑色小粒点。



防治方法



(1)发病前,可选喷百菌清、代森锰锌等。


(2)发病初期,可选杀毒矾、甲霜灵·锰锌、百菌清、多·硫、精甲霜·锰锌、多菌灵、络氨铜等。


(3)发病高峰期,可用代森锰锌、杀毒矾、甲霜灵·锰锌等。



10

番茄菌核病


番茄菌核病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冬春低温、多雨年份发生严重。零星发生,引起植物坏死,引起烂果,对产量有明显影响。北方菌核多在3~5月萌发;南方则有2个时期:即2~4月和10~12月。


症状

叶、茎、果实均可危害。


(1)叶片染病,多始于叶片边缘。初呈水浸状,淡绿色,高湿时长出少量白霉,病斑呈灰褐色,蔓延速度快,致叶枯死。



(2)茎染病,多由叶柄基部侵入。病斑灰白色稍凹陷,后期表皮纵裂,皮层腐烂,边缘水渍状。除在茎表面形成菌核外,剥开茎部,可发现大量菌核,严重时植株枯死。



(3)果实染病,常始于果柄,并向果实表面蔓延,导致青果似水烫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苗床处理,可用腐霉利或乙霉威拌土;采用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4年以上的轮作方式。在育苗时,可采用3年内未种过茄科类菜的土壤育苗,可有效避免苗期发病。

(2)施药防治:发病前,可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代森锰锌喷洒。发病高峰期,新万生可湿性粉剂、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甲霜灵锰锌、异菌脲、甲硫霉威、腐霉利、噻菌灵等。


11

番茄枯萎病


番茄枯萎病又称番茄半边枯、番茄萎蔫病是番茄上的常见土传病害之一,保护地、露地栽培番茄均可发生。多雨年份发生普遍而严重,对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症状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发黄,继而变褐色、干枯,但枯叶不脱落。有时这种危害症状仅表现在茎的一侧,该侧叶片发黄,变褐后枯死,而另一侧茎上的叶片仍正常。有的半个叶序变黄,或在一片叶上,半边发黄,另半边正常。也有的从植株距地面近的叶序始发,逐渐向上蔓延,除顶端数片完好外,其余均枯死。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本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但病程进展较慢,一般15~30天才枯死,且用手挤压病茎横切面或在清水中浸泡,无乳白色粘液流出,有别于细菌性青枯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茄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新土育苗。苗床消毒,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拌药土,然后播种。发病初期要及时拔除病株,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掉。

(2)物理防治:利用夏季土地休闲期间高温闷棚,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害。


(3)生物防治:木霉菌剂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杀菌剂,移栽时每株施用木霉菌剂2克。


(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可湿性粉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或可用双效灵水剂、增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灌根。



12

番茄黑斑病


番茄黑斑病又称钉头斑病、指斑病,一般性病害。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都可危害,但保护地重于露地。年度间结果期多雨、高湿的年份发病重。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和茎。果实染病,病斑灰褐色或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病部稍凹陷,有明显的边缘,果实有一个或几个病斑,大小不等,病斑可连合成大斑块,斑面生黑色霉状物。发病后期,病果软腐。



防治方法



从青果期开始喷药保护,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用2~3次。药剂可选用异菌脲、苯醚甲环唑、百菌清、氢氧化铜、利得可湿性粉剂 、新万生可湿性粉剂、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等喷雾防治。棚室中每公顷每次用百菌清烟剂熏治。

13

番茄灰斑病


灰斑病是番茄的一种普通病害。仅局部地区发生。保护地发生较重。病株率为20%~40%,对产量影响较小;严重时发病率达60%以上,部分叶片因病坏死,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症状


(1)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或近圆形大斑,病斑上长出小黑点,呈轮纹状分布,边缘稍暗,易破碎或脱落。


(2)茎部:多从中上部枝杈处开始发生,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变为黄褐色至灰褐色不规则形斑。易折断或半边枯死。

(3)果实:果实发病,蒂部出现水渍状黄褐色陷斑,并轮生黑褐色小点,发病后果实易腐烂。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病果及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减少初侵染源。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百菌清、克菌丹可湿性粉剂、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氢氧化铜、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异菌脲、代森锰锌、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噻菌灵、新万生可湿性粉剂等药剂。


(3)棚室栽培,在发病初期用粉剂加瑞农、粉剂防霉灵、粉剂灭霉灵、克菌灵粉剂熏治。


14

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又称番茄疫病,是番茄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流行性很强,破坏性很大,常造成20%~30%的减产。

症状

叶、茎、果均可受害,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


(1)叶部

叶片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蔓延。



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扩大后转为褐色。



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叶背病斑边缘可见一层白色霉状物。空气干燥时病斑呈绿褐色,后变暗褐色并逐渐干枯。



(2)茎部

茎部受害,病斑由水渍状变暗褐色至黑褐色,稍向下凹陷、病茎组织变软,植株萎蔫,严重时,病部会折断造成茎叶枯死。



(3)果实

果实受害,多从未着色前的青果近果柄处的果面开始,病斑呈不明显的油浸状大斑,逐渐向四周发展。


后期,逐渐变为深褐色,病斑稍凹陷,病果质硬质不软腐,边缘不变红。


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种子消毒可以消灭或减少种子带的病原,常用方法有温汤浸种和多菌灵药剂处理。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采用高畦栽培,注意小水勤灌,选用无滴膜防止温棚滴水,合理密植,早搭架,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午后适当通风,防止棚室高湿条件出现。及时摘除病果病叶,打去下部老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掉,注意田间操作不要接触病株后再碰健株。


(3)化学防治:苗期进行保护性喷药,可喷施瑞毒霉可湿性粉剂、代森锰辛、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发病初期,喷氟吗·锰锌、氰霜唑、霜霉威、霜脲氰·代森锰锌、烯酰·锰锌、杀毒矾、乙膦·锰锌、甲霜铜、精甲霜·锰锌、吡唑醚菌酯等;棚室栽培苗期进行保护性喷药,定植后喷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棚室中出现中心病株后,用百菌清烟剂熏治,或喷撒百菌清粉尘剂。


细菌性病害




01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又称番茄溃疡病,是番茄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各地均有发生。这种病害蔓延迅速,为害严重,防治困难。

症状

植株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番茄的叶、茎、果均可受害。



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上产生凹陷坏死斑,横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


成株期染病:常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曲,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茎部出现褪绿条斑,有时呈现溃疡状。维管束变褐,后期下陷或开裂,湿度大时,有污白色菌脓流出。



果实发病时,果面产生疣状突起。(疣,俗称“瘊子”;疣状指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的形状,多表现为突起状,因形似疣而称疣状。)

防治方法



琥胶肥酸铜、氢氧化铜、中生菌素、叶枯唑、噻菌铜、络氨铜、春雷·王铜等。

02

番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又称番茄细菌性枯萎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青枯病发病急,蔓延快,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成片死亡,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症状

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晚上恢复,病叶的症状明显变化。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最后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



发病后,土壤干燥,气温偏高,2~3天全株即凋萎。如气温较低,连阴雨或土壤含水量较高时,病株可持续1周后枯死,但叶片仍保持绿色或稍淡,故称青枯病。青枯病与枯萎病区别的重要特征是发病迅速,严重的病株经7~8天即死亡。



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这是本病与枯萎病和黄萎病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进行4年以上的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及豆科作物连作。选择无病地育苗。夏秋育苗采用遮阳育苗。徙长或纤细的幼苗抗病弱,应淘汰。此病目前尚无特效办法,只能以预防为主。发现番茄青枯病的植株时,及时拔除并烧毁,并在其拔除病株处撒施生石灰粉或草木灰等,可以有效防止番茄青枯病病害的蔓延。


(2)化学防治:康地蕾得是一种以防治植物青枯病为主的、广谱、多功能生物农药,可以采取浸种,定植初期苗床泼浇,发病初期进行灌根的方用。发病初期可喷中生菌素、氯溴异氰尿酸、络氨铜、噻菌铜、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


病毒性病害


一般春季大棚番茄前期该病较轻,进入5月以后,蕨叶和花叶开始加重。


秋延后番茄病毒病比春大棚严重,主要为蕨叶和条斑病毒。


症状


花叶型:花叶病毒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是番茄病毒病中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其症状主要为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病株略矮,新叶小,结果小,果实表面质劣,多呈花脸状。


蕨叶型:蕨叶病毒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发病普遍。蕨叶病毒病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发病严重时,病株率可达50%以上,甚至造成毁种绝收。其主要症状为叶片变厥叶、畸形;植株会不同程度矮化;重病株花蕾未打开即坏死,随病害发展,中下部枝叶逐渐坏死焦枯,拔起病株没有新根,根部坏死。


条斑型:发病率5%~20%,严重时发病率可达到100%。植株发病后,茎、叶、果都可受害,严重时甚至绝产绝收。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叶片上,表现茶褐色斑点或花叶,背部叶脉紫色。茎上,出现暗绿色到黑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病茎质脆易折断。


果实上,多形成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但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到茎和果肉内部,随着果实发育,病部凹陷而成为畸形僵果。



防治方法



(1)治虫防病。病毒病会通过蚜虫、白粉虱进行传播,要及时防治蚜虫。


(2)药剂防治。在番茄分苗、定植、绑蔓、打杈前先喷1%肥皂水加0.2%~0.4%的磷酸二氢钾或1:20~40的豆浆或豆奶粉,预防接触传染。可选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乙酸铜、琥铜.吗啉胍等。



虫害



番茄常遇到的主要虫害:白粉虱、蚜虫、棉铃虫、烟青虫、红蜘蛛、甜菜夜蛾等。


01

白粉虱



症状

成虫和若虫群聚于叶片背面刺吸植物汁液,致使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严重时全株枯死。



成虫和若虫均能分泌大量蜜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为害严重时,番茄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黄板诱杀或在通风口设置防虫网等措施。


(2)化学药剂,可选用扑虱灵加联苯菊酯混合喷雾,或吡虫啉等药剂喷施。


02

蚜虫


一般在4-6月份的露地,秋末冬初的温室内。叶背面和嫩梢、嫩茎上吸食汁液,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生长停滞,全株萎蔫死亡;老叶受害不萎蔫,会干枯。


症状

番茄蚜虫亦称腻虫、蜜虫。主要为害温室、大棚及露地番茄等。



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叶背、嫩茎和嫩尖吸食汁液,分泌蜜露,可以诱发煤污病,加重为害,使叶卷缩、秧苗生长停滞,叶片干枯以致死亡,可传播多种病毒。 



防治方法



(1)综合防治,清除田园及附近杂草,减少虫源。有条件时可以采用银灰膜条和涂机油黄板躯避和诱杀蚜虫。

(2)药剂防治,溴氰虫酰胺、高氯·啶虫脒、氯虫·高氯氟等药剂。


03

棉铃虫



症状

幼虫主要蛀食蕾、花、果,也为害嫩茎、叶和芽。果受害比较严重。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虽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便于雨水、病菌流入引起腐烂,果实大量被蛀会导致果实腐烂脱落,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冬前翻耕土地,浇水淹地,减少越冬虫源。根据虫情测报,在棉铃虫产卵盛期,结合整枝,摘除虫卵烧毁。3龄后幼虫蛀入果内,喷药无效,此时可用泥封堵蛀孔。

(2)生物防治,成虫产卵高峰后3~4天,喷洒苏云金杆菌或核型多角体病毒,使幼虫感病而死亡,连续喷2次,防效最佳。


(3)药剂防治,抓好用药时期,在卵孵化盛期至2龄盛期,即幼虫未蛀入果内之前施药。喷洒茚虫威、氟虫脲、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药剂。


04

烟青虫


烟青虫又称烟夜蛾、烟实夜蛾。5月开始羽化。幼虫主要有三个发生高峰期,即6月上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


症状

以幼虫集中为害嫩叶、果实,造成孔洞。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也食害嫩茎、叶、芽。为害果实时,整个幼虫钻入果内,啃食果皮、胎座,并在果内缀丝,排留大量粪便,使果实不能食用,并会传染病毒病



防治方法



1.栽烟草诱集越冬代成虫产卵。因越冬代成虫对烟草有较强的趋向性,可诱集越冬代成虫产卵,以利集中消灭。


2.冬季翻耕灭蛹,减少来年的虫口基数。人工摘除虫蛀果,以免幼虫转果为害。


3.抓住防治适期,及时喷药防治。6月上、中旬防治第1代幼虫,7月中旬至8月下旬防治第2、第3代幼虫;9月~10月根据虫情发展和为害情况确定防治第4、第5代幼虫。


4.使用下列药剂有良好的防效:可选用灭杀毙、功夫乳油、天王星乳油、杀灭菊酯、敌杀死喷雾。喷药应在幼虫3龄之前进行,否则防效降低。


05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为杂食性害虫,为害玉米、甜菜、白菜、番茄、豇豆、葱等。
症状
它的幼虫身体绿色或者棕色,常在夜间活动,对植株叶片造成严重的吃食破坏。甜菜夜蛾蚕食后的叶片,不仅容易感染病害,还会影响叶片产生光合作用产物,从而影响果实的膨大。


图片来源:天椒红安

防治方法



甜菜夜蛾大龄幼虫暴饮暴食,4-6龄危害比较大,如果大龄幼虫再防治损失较大。

1.在蛹期结合农事需要进行中耕除草、冬灌,深翻土壤。早春铲除田间地边杂草,破坏早期虫源滋生、栖息场所,这样有利于恶化其取食、产卵环境。


2.傍晚人工捕捉大龄幼虫,挤抹卵块,这样能有效地降低虫口密度。在成虫始盛期,在大田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及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同时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


3.使用Bt制剂进行防治及保护,利用腹茧蜂、叉角厉蝽、星豹蛛、斑腹刺益蝽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卵的优势天敌有黑卵蜂,短管赤眼蜂等;幼虫优势天敌有绿僵菌。


4.施药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最佳,在幼虫孵化盛期,可喷施灭幼脲乳油、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氟虫脲乳油混合液,或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氟虫脲可分散液剂混合液。


06

叶螨


叶螨,主要包括截形叶螨、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神泽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敦煌叶螨等。前3种叶螨有时单独发生,有时混合发生。除危害番茄外,还主要为害茄子、黄瓜、豆类、马铃薯、黄瓜、玉米、草莓、辣椒、茄子等。
为害特征:
红蜘蛛多发于干燥炎热的环境中,可在叶背看到微小的红色蜘蛛和蛛网。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来自:中国蔬菜

防治方法



1.作物拉秧后应及时清除残枝虫叶、杂草,带出棚外集中深埋或销毁处理,不可随意堆放,防止叶螨转移为害。铲除棚室四周的杂草,深翻晒田,精细整地,压低棚内外虫口基数。

2.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壮秧,适当增加通风透光量,防止徒长、疯长,有效降低田间空气相对湿度,从生态上打破叶螨发生的气候条件,减轻为害程度;合理稀植,平衡施肥,适时、适量灌水,防止徒长;深冬季节温室北墙张挂反光膜,改善温室光照条件;结合整枝吊蔓,及时摘除下部老叶、病虫叶。


3.熏杀消灭棚内虫源。定植前棚室用22%敌敌畏烟剂500克/亩,或20%异丙威烟剂250~300克/亩,熏杀残存的叶螨。熏烟对成虫外的其他虫态基本无效,可在熏烟后结合喷施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500倍液,杀灭若虫和卵。


4.加强育苗棚管理,培育、使用无虫苗。发现有叶螨为害时应及时防治,并在定植前用杀螨剂防治2次,间隔5~7天,避免带虫定植。


5.药剂防治。做好虫情监测、预防,及时用药。秋季定植后和春季棚温升高两个时段有利于害螨繁殖扩散,要及时摘除受害较重的叶片并进行挑治,将虫害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百度百科、科普中国、蔬菜植保卫士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广告-


点亮【在看】

为辛苦的农业人点赞


点在看

点点赞

     

↓↓↓

长江蔬菜
中国百强期刊,荣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长江蔬菜》于1984年创刊。其公众号“长江蔬菜”传播蔬菜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新经验,每天更新蔬菜产业热点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