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校老师会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扫大街、挑大粪」,来鞭笞恐吓学生么?

文摘   2024-12-16 02:59   墨西哥  


美国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公立的学校就是快乐教育,就是为了给体力工作做生力军的,很多人以后就是去干这个的,所以老师没有必要鞭策学生,因为这就是他们以后的工作岗位。

而私立的学校,都很贵,父母没有钱也供不起孩子去私立,所以,即使那些孩子不好好学习,也不用担心会扫大街----而在那些学校,最重要的是混个人脉,老师也清楚这个事实,更清楚这些孩子以后必然都比他们自己强,当然也不会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扫大街挑大粪”这种恐惧营销话术来吓唬孩子们的,因为跟本不好用。


就说下墨西哥这里的情况


我们在墨西哥的公司附近是一个法国私立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墨西哥富人群体很多都将孩子送在这里,这样他们孩子以后就能至少讲西语、法语和英语,可以选择美国大学或法国的大学,因为墨西哥上层其实都是精神法国人,不是美国人!这跟墨西哥历史有很大关系,他们从西班牙独立,也是受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后来几届总统都是去法国养老的。


墨西哥这里的中国富人群体,也是将孩子送到这类的法国私立学校,或者,这里也有美国学校和英国伊顿公学那类的昂贵的私校。


有次在这些私立学校的附近的餐厅,看到一些这些学校的学生聚餐,他们在餐厅里吃喝,门口则是黑压压的保镖----因为这些孩子全是非富即贵的家庭的。


而墨西哥社会中,但凡白领,但凡在中产以及以上阶层混的,基本都是私立学校毕业的。然后他们再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


我们一个墨西哥同事就是这些私立毕业的,雇佣他的原因就是因为,墨西哥的政府高层和大企业高管,都是他同学或者校友他就说,在那些私立学校,学习不好也没事,重要的是同学关系,因为那些同学都是非富即贵的家庭的孩子,有了这些人脉,保证你在社会上不会混多差-----


我问他,那么那些上不起私立的孩子怎么办?这样的阶层固化社会,你们社会的民众不会抱怨或仇恨么?


他的回答是:不会的。因为那些底层民众也是一代代上的公立学校,甚至因为贫穷就辍学了,去麦当劳肯德基,去干各种体力活儿----也根本接触不到私立学校毕业的孩子,都在自己的圈子里混,他们就以为社会就是这样的。


在阶层固化的社会里,一个人走多远,干什么工作,看父母就知道了。


而且墨西哥这里,很多职业都是继承的,比如教师和法官,也都是继承的。


不仅仅墨西哥,美国也是一样的。


之前在美国雇佣的律师,他的姓,就是judge,法官的意思。


英语很多的姓,都是根据祖先职业定义的,而这个哥们,直接透露了他祖先是干啥的。而他兄弟姐妹也真的都是法律行业的-----


在美国企业工作的时候,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个白人,他毕业于西点军校,年轻时还参加过越南战争,给自己捞足了履历后,又参政了段时间,后来有了很多政治圈子的人脉后,又开始从事企业经营。公司老员工透露,他祖辈都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代就很活跃的人物了,都是早年的军功利益集团的,家里早就积累了很深厚的政治资源了。那个白人董事长和公司里一个犹太人同事经常毫无顾忌的讲着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的笑话,关于射杀,关于剥头皮的一些“趣事”,一点没在意我和几个中国同事在旁边听到这些--


继续说学校。


美国社会精英群体基本上来自于私立大学,主要是耶鲁和哈佛这些。

英国社会精英群体基本上都来自两个大学,剑桥和牛津,而要上这些学校,也得从私立小学一路念起的。

日本社会精英群体也是主要是东京大学和早稻田。


而要看他们政治圈里的人物关系,更会发现,不仅仅是教育背景,更多是家族的资源传承:

 

 

这就是阶层固化的好处。

 

上下两个阶层互相不干扰,上层天生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下层天生相信自己就是干扫大街挑大粪的,没有人觉得不公平。

比如之前在别的文章中说,墨西哥这里的公职人员薪酬财产都是公开的,有的收入就是很高,但是并没有引起多大的社会反弹,因为这里穷人早就认命了,这就是阶层固化的好处。
        从腐败国的财产公开,谈谈墨西哥的冰火两重天

 

肯尼迪竞选了好几次总统都失败了,有个记者问他,为何不干点别的,他就说,“我只会当总统。”

 

西方公司很多高管是印度人,就是因为,那些当高管的印度人都是印度种姓社会中的高种姓,他们就是有那个自信,也是认为“我生下来就是当高管的”。

 

中国之所以会有老师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扫大街、挑大粪”的恐吓营销鞭挞学生,就是因为中国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学生还是有上升空间的,只要通过科举考试,就有机会逃离自己的阶层,被皇家选拔去做一个一官半职。


科举考试的功能就是通过智力竞赛,将各阶层最优秀的大脑选拔出来。


而且尽管中国教育被各种诟病,但是不可否认,中国这种高压教育模式,反倒是精英教育模式,不认可快乐教育的,在这种高压的,精英教育模式下,适合的,被选拔出来,不能适应的,就回到原阶层,爱死不死,背后逻辑就是,反正给过你机会了,你接不住,那就没办法了------

 

 

毕竟中国人口太多太多,随便一个省拿出来,都相当于欧美那些国家的人口了-----


所以必然导致人口多,资源少,最后只能内卷,生存环境充满竞争,而就因为生存环境恶劣,资源不够分,那么只能通过身份、等级,分配资源了。而唯一公平的事情还就是科举考试,以分数论胜败。


尽管如此,古代中国也是动不动就进入阶层固化社会的。只是因为“王公将相宁有种乎”的理念在大众中扎根太深,自古以来,就导致动不动就来个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张献忠啥的,跟现状比划比划,就是想看看王公将是不是就是有种,扔黄河里到底还能不能活的科学试验-----而往往试验结果是,黄河都被王公将相的残缺尸体堵上了,也没见几个活下来的-----


这就让中国式思维,跟印度或西方那些早就习惯了阶层固化的社会不一样,总认为,王公将相是没有种的,每隔几年可以换换岗位的,而每次岗位更迭,受苦的都是黄河得变成红色----

 

科举考试正式上线,就是宋朝,就是因为到了唐朝末年,黄巢一顿科学试验,把唐朝积累下来的中国境内王公贵族几乎全部物理消灭了----杀的杀吃的吃----


导致宋朝不得已进入了“平民社会”,因为就剩草根了,也不得不通过考试选拔从平民中寻找能替皇帝操心国事的人了----

 

只是近几年,中国又有地方婆罗门化趋势了----


而避免黄巢的英灵再现,在每个角落游荡诈尸,最好的方式,就是俩:


要么彻底学印度或西方,完成种姓社会建设,也开始搞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重大区别,让下层认命;


这个好处就是江西周公子说的,他就是典型的婆罗门心态,天生就是来统治的。

 

 

要么,把科举考试好好办下去,保留阶层流窜的空间。

 

如果这事儿干不好,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结尾中说的事儿必然发生:

 

总之,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 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到岸读行者
读书、旅行、生活的感悟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