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视觉艺术和设计风格

文摘   2024-11-01 03:35   墨西哥  
第三帝国的设计风格都是希特勒一手策划的,他本人是艺术落榜生,对绘画,对视觉艺术这些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如果他没有搞政治,做一个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还是够格的。
他算是一个群众心理广告大师,知道如何用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为自己所用。他对德国中世纪、北欧神话、瓦格纳歌剧这些都深有研究,希特勒深深知道,要将当时的处于经济和政治双失败氛围中的德国人联合起来,必须要从德国文化中的视觉符号挖掘,重新打造民族自信和骄傲。希特勒特别会利用德国的神话故事。比如德国神话中的巴巴罗萨国王,神话中说他并没有死,只是去了山里隐居,当德国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会复出。而希特勒就将自己打扮成巴巴罗萨,告诉德国人我就是那个复活的巴巴罗萨,回来拯救你们了。当时魏玛共和国期间,没有一个政党像希特勒这样会操纵群众心理,没有一个意识到要从这个文化角度去吸引群众。
在吸引青年选民的时候,他更是将青年的心理摸的很透彻: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青年们渴望有的父亲形象。
寻找父亲——纳粹青年们的心理分析
因为现实中,是从一战战场作为败兵,回到家里的,落魄、找不到工作、终日酗酒颓废的父亲们。
而希特勒,给自己打造的形象是一个得过勋章的老兵、烟酒不沾、奋发有为、努力重建德国的中年男人。一下子将德国的小青年们都吸引了。
这点上,希特勒作为一个艺术生,其创造力特别强,他不仅编了一套主义,而且还知道如何用艺术手段宣传手段去表现。人类历史上没有像希特勒一样如此会运用艺术手段的政客,将传统文化将自己的主义表现出来,形成了自己的主义的合法性,让民众们发现,纳粹主义就是源自德国古老文化顺理成章的一种传统。
现在介绍下纳粹的艺术风格。         

 

1.雄鹰的鹰徽的概念来自于罗马帝国,但是在这个鹰的头朝向左面,所以代表纳粹和罗马帝国时,都是向左看

代表纳粹时,向右看。
         

 

将罗马帝国与纳粹标志相结合,让人相信纳粹继承的是罗马帝国的文化和思想,是欧洲的传统文化。而且鹰一直也是德意志各王朝时期的标志,纳粹也自然继承下来。        

 

2.十字勋章源自条顿骑士团的黑白十字,之后普鲁士沿用,后来都用于德国的军队,今天德国的军队还在用。
         

 

   
         

 

3.军装是希特勒参与设计的,又承包给今天还很著名的大牌服装HUGOBOSS加工设计制作。战后HUGO老板也被收拾了,但是后来也没事了,今天看他家的男装,还具有一种男性阳刚的特质,制作的确精美。后来南美一些军政府国家都沿用德军的服装,可以参见智利和阿根廷军队。
         

 

             
         

 

4.建筑特色

 

    
纳粹建筑特色就是要尽力表现宏大,建筑都用大理石制作,表现一种巍峨,要能经历千年不倒,因为纳粹帝国的梦想是千年帝国。建筑越大越好,让人在其中觉得自己的渺小不值一提。体育场要能容下10万人甚至更多人一起,体现一种集体,个人力量的渺小,人只有在群体中国家中才是人,个人微不足道。希特勒的建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庞大的规模产生威慑力,并且通过人类在建筑面前的渺小来为他的政权营造出强大与永恒的光环。希特勒在1941年的讲话中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建筑功能的看法:“那些走进帝国总理府的人应该感觉到,他们正面对着的是世界之王。” 他不仅要求建筑能引发人们的敬畏,还近乎幼稚地迷恋着大型的尺寸和规模。1941年,希特勒在与希姆莱深谈时这样说道:美化柏林,怎么做都不为过……人们沿着宽阔的大道走向柏林,经过凯旋门、万神殿、人民广场——它们都美得令人窒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这世上唯一的对手——罗马黯然失色。我们要把柏林建造得宏伟壮丽,让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相形之下只算得上是玩具!最大的建筑当然要建在柏林。1950年工程竣工后,这个城市将被重新命名为“日耳曼尼亚”;重建后的柏林将呈现巨大的棋盘式格局,其中的街道宽达100多米。         

 

    
新建的“元首宫”拥有可容纳上千人用餐的餐厅和一个私人剧院。经过“元首宫”,就到了世界上最大的礼堂,能够容纳25万人,仅穹顶上的天窗就足以绕罗马万神殿圆顶一周,其内部空气的凝结甚至导致了室内下雨的问题。离地面约290米上方是一盏灯,灯顶最初的设计是一只鹰盘踞在纳粹万字标志上,不过后来的修订方案将万字标志改成了地球模型。
         

 

            

 

这些建筑及其附带的阅兵场将成为上百万人在100盏探照灯雪亮的光芒下游行、唱歌与欢呼的场所,它们将一直存在。
   
希特勒曾经说过:“花岗岩将确保我们纪念碑能够永存。一万年以后,它们仍然矗立着,一如最开始那样,除非海水再度淹没我们这片土地。”建筑材料将来自党卫军在采石场附近新建的一批集中营。
5.会场布置。
会场布置是戈培尔和施佩尔的杰作。一个会场中,四面全是纳粹旗帜,所有灯光只照向希特勒一个人,万人齐呼一起疯狂。这种风格也被纳粹运用的很熟练。
  

 

6.所有的人体方面的主题,都要体现男性的力量,表达的是力量与土地的主题,用剑去征服的含义。这点可以在《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等纳粹经典宣传纪录片见到。        

 

    
         

 

7.所有符号和理念,都来源于前基督教的北欧日耳曼神话,所以纳粹也是反基督的,也被认为是一种来自黑暗日耳曼丛林的前基督的邪教。
           

 

        

 

    
纳粹创业团队,除了希特勒,还有戈培尔和施佩尔,这俩人与希特勒一起,构成了强大的宣传核心,施佩尔就是建筑专家,戈培尔是宣传好手,这三人强强联手,精通视角效果、广告宣传、大众传媒,完美完成了对德国人的洗脑,即使今天,纳粹的美学和符号还对很多人有影响力。    

其中宣传部长戈培尔,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宣传的真理和一个常用的冷战词汇:
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铁幕,这个词,也是他发明的,只不过被丘吉尔给传播到了全世界---
今天的世界,又进入了冷战的铁幕----

人类世界也是反反复复,原地踏步-----

纳粹的美学再美丽,其背后也是隐藏着恶魔,纳粹的嘴上全是高大上伟光正的“国家民族”之类的词汇,最终把德国送进了无底深渊---
         

 

         

 

   

到岸读行者
读书、旅行、生活的感悟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