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家在“彩香”
上世纪70年代,我居住在苏州南新路。
南新路在苏州城西,南北走向。南起金门,北接阊门,东倚古城墙,西临护城河。南新路全长不足500米,门牌号从南面的金门数起,至北面的阊门终止,大约140余号。
南新路的南端,有一座南新桥,跨在护城河上。走过南新桥,沿着延安西路 (现为金门路)一直向西走,不远处就是繁华热闹的石路地区。穿过石路继续向西走,不一会就到了朱家庄,当年这里是苏州的城乡结合部。朱家庄的南面和西面,都是低洼的农田。放眼望去,阡陌纵横沟渠交错,遍植水稻和蔬菜,一片田园风光。当年这里是苏州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沿着乡间土路继续往西走,就到了京杭大运河边,小路被阻断。隔着宽阔的大运河,远方的狮子山清晰可见。朱家庄南面的地块,属虹桥生产大队。后来,这里成为彩香新村的诞生地。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苏州城市建设的序幕缓缓拉开。1979年,苏州市政府决定建造一个样板小区,地址就选在苏州城西的虹桥生产大队,这个样板小区就是后来名闻苏城的彩香新村。
彩香新村从1979年开工建造,至1982年建成交付使用,仅仅用了2年多时间,这在当时来说,可谓速度惊人。我工作的单位是苏州开关厂,地处留园路58号,离彩香新村不远,骑自行车过去也就一刻钟时间。彩香新村建造过程中,我曾多次到工地参观,眼见着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从此耿耿于怀念念不忘。从那一刻起,我与彩香新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建成后的彩香新村分为三个区,共有83幢居民住宅楼,楼房林立排列整齐。住宅楼都是6层框架轻板结构,南北朝向,钢窗木门,外墙统一刷上浅蓝色的涂料。彩香新村的配套设施非常齐全,为小区居民提供了极其便利的生活条件。彩香新村的中心,建造了一个居民生活区,来到这里,满眼都是“彩香”: 彩香商场、彩香银行、彩香邮电局、彩香菜场、彩香粮店、彩香饭店、彩香理发店、彩香浴室、彩香自行车寄存库、彩香公共厕所,还有彩香幼儿园、彩香小学,彩香居委会,甚至还建了一个小巧玲珑的彩香公园。
彩香新村,是苏州市建造的第一个集成化模范小区,楼房林立,规模宏大,水电齐全,配套完善。与民舍低矮破旧不堪的古城区相比,这里俨然是一座苏州新城。老百姓纷纷来此参观,惊叹不已,口口相传,把彩香新村称为“金彩香”。彩香新村成为无数苏州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我是1985年通过“换房”搬迁到彩香新村的,其经历艰难曲折,颇具传奇色彩。那时还没有商品房的概念,建成后的彩香新村,都是由一些大企业用住房公积金分别买下几幢,然后分配给本单位职工,那时执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房屋的产权属于企业,单位是房主,职工是租户,每月向单位交纳房租。彩香新村一区22幢楼由苏州建筑材料公司买下,将其中6楼的一套2.5室大单元房分配给本单位的两对新婚小夫妻。可是两对小夫妻坚决不同意住在一个单元内,以至这套住房迟迟没有人入住。两对小夫妻天天在单位里向领导“逼房”,被逼无奈,单位领导只好同意他们自行“换房”解决问题。
当年流行的“换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时“换房”没有中介,谁想换房,全靠自已贴“房条”,也就是“换房启事”。换房人的目的五花八门,有的想换地段,离工作单位近一点,上下班方便;有的想以小换大,增加住房面积,子女长大了要和父母分床睡觉;有的想一换二,兄弟姐妹分家单住;有的想二换一,老人子女相互照应,甚至还有人想异城换房。换房人首先要写一张“换房启事”,写上,自已住房的面积、楼层、间数、地段、环境、交通;换房的目的及要求;联系方式;看房时间等等。“换房启事”写好后,誊写无数份,分别贴在人多眼杂的电线杆上、墙上,然后坐等消息。
1983年,我和妻结婚登记领了证书。按照开关厂当时的分房政策,我们是双职工、大龄青年、双方家里无余房,条件充分,厂里分给我们一套住房。住房在杨家桥附近的解放新村,离火葬场很近,离开关厂很远。我父母当时也有一套住房,离我们住处很远。1984年,儿子出生。考虑到每天带着年幼的孩子上下班,风吹雨打路远不便,加上父母年迈需要照顾,我们决定将住房“二换一”,搬到一起居住。我写好“换房启事”后,当时还有点害羞,怕踫上熟人,怕有人干涉,我压低帽沿乘着夜色,速战速决,将“换房启事”分别贴在彩香新村各单元的门上、路口的电线杆上、邮电局的信筒上、菜场附近的墙上、理发店的玻璃窗上……
不久,便有电话打来。那时家里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电话都是打到单位办公室的。长话短说(此处省略1万字),经过无数次电话联系、约会看房、多方谈判,我多次让步,以牺牲20多平米面积、低层换高层、两套换一套的代价,最终换房成功。我们换到的这套彩香新村住房为“大户”,建筑面积76平米,2间朝南的大房间,1间朝北的小房间,厨房和卫生间各1间,没有客厅。厨房很小,烧饭和吃饭都在这里解决,卫生间更小,里面除了抽水马桶外,只能装个淋浴花洒。房屋的产权属建材公司,我和公司签订租房合同,每月房租4.36元。
1985年5月4日,我和妻抱着不满周岁的儿子,与父母亲一起住进彩香新村一区22幢601室,开启了一段安逸而幸福的美好岁月。
彩香新村,不仅仅是我居住的地方,还承载了我许许多多的生活记忆,悲喜交集福祸相依。
彩香新村的南大门,建有一座大型花岗岩雕塑,一个光屁股幼童向前张开双臂,身后年轻的妈妈身体半蹲摊开双手,注视着蹒跚学步的儿子。这座名为《母与子》的雕塑,温馨而动人,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儿子童年时,我经常把他抱上1米多高的雕塑底座,让他在上面玩耍,用相机给他拍照。
我们入住彩香新村的第二年,苏州煤气公司工程队上门安装管道,不久便开通煤气,从此我家告别蜂窝煤炉,改用煤气灶炒菜做饭。接着,苏州有线电视也开通了,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其乐融融。彩香新村,让我们提前进入现代化小康生活。
彩香银行,是工商银行下属的一个储蓄所,我经常到这存款取款。有一天,储蓄所贴出通知说,只要存入2000元一年定期,便可获得一张“彩电券”。那时候,彩色电视机还是稀有的大家电,紧俏商品凭票供应。我立刻筹集了2000元,存入彩香银行,获得一张“彩电券”。又用自行车从石路“亚细亚”商城驮回一台“索尼”牌大彩电。我们家由此成为22幢楼第一个拥有彩电的人家,让邻居们羡慕不已。
儿子提早一岁入读彩香小学,五年级进入重点班,小学毕业考入刚成立的苏州立达中学,考试成绩排名第4。那一年,立达中学借助苏州中学的名望和校舍,在苏州首创“民办公立”初中学校,校牌并列挂在苏州中学校牌旁边。立达中学统一考试招生,全市共有几百名小学毕业生参加考试,择优录取了80名学生。没想到彩香小学竟有11名学生榜上有名,从此彩香小学声名鹊起,跻身于苏州知名重点小学。
彩香邮电局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除了寄挂号信、买报纸杂志、集邮,还经常站在橱窗前,阅览当天挂出的解放日报、光明日报。2002年,儿子从苏州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彩香邮电局。那一天,我和儿子兴冲冲来到彩香邮电局,拿到“北航”的录取通知书,当场拆开查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
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房改工作正式启动,要求稳步出售公房,逐步推行公房交易的市场准入制度。上世纪90年代末,苏州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开始实行货币购房政策,政府鼓励职工买下自已租住的房屋,按工龄折算给予一次性补贴。我用九千多元买下彩香新村的住房,从此房卡换成房屋产权证,我家拥有了第一套私人产权房。
岁月静好时光流淌。彩香新村及周边环境也在悄悄地不断发生变化。彩香新村的南面,陆续建起几十幢楼房,彩香新村由原来的3个区变成了5个区。彩香新村西面的农田上,建起了彩香二村,彩香新村由此改名为彩香一村。彩香一村和二村之间,新开辟了桐泾路和桐泾河。彩香东面的三乡生产大队地块,拆除了三乡庙、三乡村,建起了雅都大酒店,成为当时苏州的地标性建筑。雅都大酒店南面的三香路也建成开通,一直通到大运河边。再后来,历时5年,大运河上的狮山大桥建成,三香路接通了苏州新区,苏州新区成为开发热土,狮子山下建起了苏州乐园。1997年,苏州市政府从人民路搬迁到三香路,不久,三香路中段建起一座立交桥,以缓解交通拥堵,立交桥下正好是彩香新村的南大门。彩香新村的北面,建成开通了干将西路,成为苏州市的东西主干线。彩香新村的东西南北,全都建起了公交车站,小区居民出行方便四通八达。不经意间,苏州的城市边际线快速向外漫延,原来地处城市边缘的彩香新村,转瞬变为城市的中心区域。
彩香新村为苏州创造了许多个第一:
第一个规范集成化配套小区;
第一个用上管道煤气的小区;
第一个矗立大型雕塑的小区;
第一个被评为国家住宅“银质奖”的小区;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彩香新村从1982年建成启用,至今已走过40多个春秋,她就像新村南门那尊《母与子》雕塑中的母亲,从年轻貌美的妈妈,逐渐变成年老体衰的婆婆。
居民住宅楼的设计寿命仅为50年,楼房逐年老化,外墙斑驳、钢窗锈蚀、木门开裂、管道堵塞、电路超荷、水管渗漏、阳台脱落 …… 一再有消息传来,彩香新村已被市政府列为危房,即将拆除重建。
房型结构不合理,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没有客厅,缺少用餐、娱乐的空间;厨房狭小,放不下电冰箱;卫生间窄小无窗,无法安装浴缸,洗衣机也放不进去;房间墙壁为空心水泥板,安装空调内机困难;没有防盗门,安全无保障 ……
每个单元的电度表为5A(安培),随着家用电器增多,用电量大增,往往导致保险丝熔断,甚至引发变压器跳闸。断电常常发生在晚上,小区居民下班回家后集中用电,引发跳闸停电,家家户户一片漆黑,只好点起煤油灯。
每幢楼房的顶上,都有两个水泥制成的大水箱。夜晚,自来水水压比较高,可以将自来水送入水箱储存。但水箱内的自来水很不卫生,经常有居民反映自来水有异味和异物。上下水管内外生锈,水压严重不足。下水管道为铸铁管,锈蚀严重经常堵塞,马桶不能用,厨房冒水渗水。居民苦不堪言。
底楼的住户,破墙开店、私自搭建,违章建筑越来越多;小区内没有停车位,私家车乱停乱放,破坏绿化影响交通。楼房内的墙上,贴满五花八门的小广告。小区环境越来越差。
彩香新村是一个开放形小区,东西南北到处是门,大路小路四通八达,小区的治安问题日趋严重。撬门入室偷盗、自行车失窃等刑事案件濒发。一天傍晚,我下班较晚,没有及时把摩托车存到车库里。等我吃过晚饭下楼一看,停在楼下上了两把锁的摩托车早已不见踪影。我立刻急冲冲的跑到彩香派出所报案,谁知民警早已见多不怪,不耐烦地扔给我一本册子,让我自已登记。我打开册子一看,上面写的密密麻麻,都是小区居民各种各样的报案登记。
2007年1月,彩香新村发生一起入室杀人盗窃案,手段残忍影响恶劣,令小区居民人心惶恐。被害人的妻子是我开关厂的同事金女士,曾任劳资科科长。那一天,退休后的金女士参加完同学聚会,下午回到家里,发现丈夫蔡先生已被人用刀砍死在厨房,墙上地上溅满鲜血,失窃现金和一只MP3播放器。此案一拖14年未破成为悬案。直到2020年底,公安才在广州将凶手周某捉拿归案。当年案发时,周某未满20岁,翻墙入室盗窃时被户主撞上,凶手持刀将金先生杀害。
小区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买了新房搬走了,现住居民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外来的租客,彩香新村早已名不符实,变成彩香“老”村。
2019年,彩香新村终于盼来了升级改造。违章建筑被拆除,楼房重新粉刷,电缆入地,道路改造,加装护栏,安装监控摄像头,增加停车位,安防提升封闭管理,增设绿化景观,菜场搬迁……
改造后的彩香新村,虽然整面貌得到有效提升,但我认为,治标难治本。彩香新村不知还能存在多久,总有没落的一天,最终会成为苏州的一段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