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楚文学”
2025年第12期
总第1315期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春节,这一古老而盛大的节日,宛如岁月长河中最温暖的港湾,静静停泊着无数游子的思念与归乡的渴望。任时光悠悠流转,那份浓郁的年味,始终如同一盏明灯,穿透风雨,照亮每一个中华儿女回家的路,温暖着一颗颗漂泊的心。春节的灯火,恰似熠熠生辉的星辰,跨越万水千山,执着地为游子照亮归巢的方向。
春节前夕,城市的街道车水马龙,大人们买年货的身影匆匆,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喜悦,那是对春节到来最直白的欢迎。大街小巷早已被喜庆氛围紧紧包裹,路灯上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像是一串串燃烧的希望;回家的小路两旁,彩旗飘飘,它们是春节的使者,传递着家的召唤,让漂泊在外的游子远远便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那温暖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夜幕缓缓降临,窗外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他们在灯火下嬉笑玩耍,手中挥舞着烟花棒,欢快的笑声在夜幕中肆意回荡,那是童年最纯真的乐章。年轻人则陪伴着老人围坐在火炉边,享受着久违的温馨时光,火炉里的火苗跳跃,映照着亲人们的脸庞,暖意融融,岁月静好。
年味是什么?是厨房里升腾而起的腾腾热气,带着家的烟火气息;是扫除后窗明几净的清爽,象征着除旧迎新的决心;还是街头巷尾高悬的红灯笼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奏响春节的热闹序曲?小时候,年味是简单纯粹的,是糖果的甜蜜、新衣的鲜亮、灯火的明艳;长大后才发现,年味是一种藏在细微处的情感,是家的味道,是家人一起贴春联时的忙碌身影,是团圆饭桌上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是长辈们手中棋牌的碰撞声,是孩子们看见烟花升空时的欢呼雀跃。
年,在诗词的世界里,有着别样的韵味。它是王安石笔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热闹喜庆,处处洋溢着新年的朝气;是高适诗中“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浓浓思乡情,游子在异乡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跃然纸上;是苏轼描绘的“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己没,去意谁能遮。儿童强不睡,相守岁欢哗”的过年场景,热闹与温馨交织;是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对新年的美好期许,满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年,是古人诗句中特有的浪漫,是他们对新一年的殷切盼望。
除夕,凌晨的钟声准时敲响,庆祝新年的烟花如约而至。瞬息万变的烟花,宛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又似一朵朵盛放的繁花,在漆黑的夜空中尽情绽放,轻轻点缀着这片浩瀚苍穹。置身于这浓烈的年味之中,我深深沉醉。这年味,是团圆的温馨,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怀念,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当烟花在夜空绚烂绽放,那光亮如同希望之火,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愿这份年味永不消散,陪伴我们走过岁岁年年,让温暖与幸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延续。
春节的灯火,是家的象征,是团圆的信号。它照亮的,不仅仅是回家的那条路,更是我们心中的归处。人们为了生活四处奔波,足迹遍布天涯海角,但无论走得多远,春节的灯火总会在记忆深处闪烁,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回家的方向。它让我们明白,家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港湾,无论在外面经历多少风雨,只要看到那熟悉的灯火,心中便有了依靠,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烟花升空又一年,愿新年胜旧年,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怀揣着希望与梦想,奔赴美好的未来。新年快乐!
作者简介:王佳妮,红安县竹林实验中学八年级学生,华河镇双河村王家湾人。喜欢作文,2022年荣获首届楚天杯作文大赛一等奖,2024年荣获楚天杯作文大赛决赛初中组一等奖。
主管:红安县文联
顾问:(以姓氏笔画排列为序)
王辉淼 江长深 孙雪丽 张际春 张楷良 金仕善
秦 遥 倪先胜 徐绪敏 黄谷子 詹学群 谭 冰 戴水冰
法律顾问:何清华14403201710145559
主编:熊立功 副主编:吴秋生 张冬明
视频号编辑:卢喜荣
编审:李绍伦
投 稿 须 知:
1,原创首发作品优先发表;2,请作者提供个人简介、照片,经编辑审核推介;3,谢绝抄袭、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作品,文责自负;4,20元以上,70%的赞赏作为作者稿酬;5,驻《楚文学》选稿网络平台有搜狐网《作家视野报》;选稿报刊有《东坡文艺》《红安文艺》《红安文学》《铜锣诗词》;6,发表的作品,将择优在国家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7,郑 重 声 明:《楚文学》所发各类文章,均系作者原创,各类媒体使用,须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这里少数使用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8.收稿 邮 箱:17786638187@163.com
关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