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勇:杨建邺和他的国军中将父亲

文摘   文化   2024-12-25 00:00   湖北  


请关注↖“楚文学”



2024年第198期

总第1300期

  

杨建邺和他的

国军中将父亲

  

张盛勇


  在风景秀丽的红安县华河镇西部龙王山东麓,有一个名叫杨家冲的自然塆,这里人杰地灵,群众说话风趣幽默,歇后语、三句半信手拈来。

  杨啸伊,字王云,红安县华河镇邹集村杨家冲人,生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他青年时去武汉求学,因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潮影响,言行激进,被军阀吴佩孚部逮捕,在押赴刑场准备枪毙途中被他姐夫(也是北洋系军官)派出的人救出。

  你现在在湖北无法安身,不如到广州去读黄埔军校,那里是国民党的势力范围,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一一他姐夫这样安排他。

  他先后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中央警官学校高级研究班第三期。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滇黔绥靖公署少将副处长,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45年后任湖北警保处长,湖北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1950年经香港去台湾,居桃源县,1964年逝世。

  杨啸伊在大陆育有三子:杨建军、杨建业、杨正升,其中杨建军后来加入了美国籍,因科研成果突出,曾受到当时的美国总统接见,杨正升曾在武汉水利部门工作(已因病去世)。

  听说我读初中时的化学老师黎良香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是受到杨建邺的突击辅导才考上师范学校的。那时的杨老师辅导了四个农村青年,四人都考上了大学和中专,一时好评如潮。因为当时刚经历过“文革”,大多数学业荒废,文化程度不高,能一考就中已是凤毛麟角了。



  杨建业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因在大鸣大放时期言论不合时宜,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受到了批斗,他一时想不开要卧轨自杀,发现他有轻生苗头,一个同学在火车临身瞬间一把拉开他。火车轧坏了他的脚趾,自此以后一直带有残疾。

  有右派的身份加持,他被下放到家乡杨家冲参加生产劳动,一干就是八九年。除了肩挑的劳动不能干,其他除草、搭田埂、拾粪、割谷都干过。因为有个国民党军官的父亲,这种背景自然受到了一些区别对待。有一次在田间清除稗子,他和弟弟杨正升看到一大群麻雀从头顶呼啦飞过,于是自言自语道:“这群麻雀怕是要到邹家店去吃谷”,谁知竟因一言获罪,当时住生产队的赵河公社干部把他当典型狠狠批判一通。从此以后他们兄弟变得小心谨慎一一用英文记工账,怕别人在工账上对他动脑筋。

  毕竟是高级知识分子,他才华横溢,经纶满腹,吃苦耐劳,还是受到了大多数干部社员的认可,他先后在村小学干过民办老师,进而在台南学校、八里中学任过教。多次受到过表彰。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当时的华中工学院长朱九思不拘一格,延揽人才,他终于进入华中工学院物理学院任教。

  首次给学生讲课,坐在下面的国内外学生看到讲台上衣着朴素且一身土气的老师时,一个个心里直犯嘀咕:这土冒也能做我们的老师?

  迎着学生们疑惑的目光,他用流利的英语自我介绍,侃侃而谈,整节课他用英语授课,让台下的学生目瞪口呆一一可真是人不可貌相,一时轰动校园。

  他主讲《大学物理》并带研究生。从1979年起杨建邺开始关注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所撰《杰出物理学家的失误》获全国优秀图书奖。从1980年开始,他为心目中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写传记,爱因斯坦、伽利略、居里夫妇、杨振宁都是他的书写对象。

  2013年,在国外的哥哥杨建军的帮助下,早已退休的杨建邺开始撰写《霍金传》,每日笔耕不辍,一年下来用坏了三个键盘。

  这些书主要是给中国孩子做科普,弘扬科学精神!

  一一杨建邺和我都是杨家冲老六房的人,他属四房的人,四房出人才,著名老中医,原红安县中医医院的院长杨世意也是四房的人,大房发人不发财,杨建邺的母亲离世时只有四十多岁,是房下的人帮忙料理的后事

  一一杨世奇老先生如是说。

  2014年12月,杨建邺教授去台湾为父亲扫墓后带回很多有关他父亲的档案资料,后来捐赠给红安县档案馆,桑梓之情,全了父亲遗愿!

  出生在那个家庭不是由我们选择的,但努力的人终能得偿所愿。

  致敬翰墨生香的杨建邺教授,涅槃重生,一个从华河山旮旯走出的精英翘楚!



主管:红安县文联

  顾问:(以姓氏笔画排列为序)

  王辉淼  江长深   孙雪丽   张际春  张楷良  金仕善

  秦   遥  倪先胜  徐绪敏   黄谷子  詹学群  谭   冰      戴水冰

  法律顾问:何清华14403201710145559

  主编:熊立功   副主编:吴秋生  张冬明

      视频号编辑:卢喜荣

  编审:李绍伦

  投 稿 须 知:

  1,原创首发作品优先发表;2,请作者提供个人简介、照片,经编辑审核推介;3,谢绝抄袭、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作品,文责自负;4,20元以上,70%的赞赏作为作者稿酬;5,驻《楚文学》选稿网络平台有搜狐网《作家视野报》;选稿报刊有《东坡文艺》《红安文艺》《红安文学》《铜锣诗词》;6,发表的作品,将择优在国家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7,郑 重 声 明:《楚文学》所发各类文章,均系作者原创,各类媒体使用,须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这里少数使用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8.收稿 邮 箱:17786638187@163.com



关注投稿





楚文学
搭建原创平台,推介健康文明向上的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