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楚文学”
2024年第167期
总第1270期
偶遇
仙桃麦秆画
易莉
今年文旅盛会,红安“万星里”热闹非凡。前天路过这里,听见工作人员为游客导游,大约是去看红剧的,我因为上班赶时间来不及观看。
11月14日下午,文旅盛会接近尾声,无论如何该去看一看了。从“红旅投的市集”进去,啥都没看到,超市门口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一些花花草草和宣传用的彩灯和荧光牌子。我不甘心,就在上面的文创展逛逛。里面人不多,有几个展位还有人。一进去,看见红安绣活展位,被一位俊美的红安绣娘的作品吸引,展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红色童鞋,做工精美,有小兔子、小花猫等各种造型;有的鞋底还有特别的图案,如红心、荷花等,匠心可见一斑。
再往里走,看到新洲烙画,薛峰剪纸,新洲竹雕,老河口木板年画,阴山缠花等等,本以为就这样没有一点惊喜的离开了。最后在仙桃麦秆画展位停下来。麦秆是我熟悉的,小时候玩过,小时候看见手巧的邻家大婶用它编花篮。市面上一到夏天到处都是用麦秆编的帽子,用它作画还真没见过。见我有几分疑惑,展位上的大姐热情的过来招呼,她说麦秆画上的花纹和褐色是用电熨斗烙出来的。这么细的麦秆,这么精美的画,用偌大一个电熨斗烙出来,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她还说那些画都是她丈夫的作品,我更加惊奇了。
原来那位长得敦实而憨厚的中年男子就是她的丈夫。他叫邓小军。是仙桃麦秆画的非遗传承人。他家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因为勤学苦练,加上有几分天赋,在他父亲严格要求下渐渐脱颖而出,成为邓氏麦秆画第七代传人。在他的记忆里除了帮父母干活,空闲的时间大多用来练基本功。写毛笔字,学画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通常是一坐一天,遇到心血来潮,灵感突发的时候他更是废寝忘食。麦秆画和任何一种艺术品一样渗透着作者的心血。每一个作品都是作者辛勤汗水的结晶。每一幅画都有自己的生命。邓小军指着展台上的邓氏麦秆画宣传单说,麦秆画取得今天的成绩很不容易。仙桃麦秆画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邓修成、邓之红、邓之烈兄弟于沔阳府城镇用麦秆剪贴制作喜联,寿幛,经历2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流行于湖北省仙桃市及江汉平原地区。
仙桃麦秆画曾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二00八年获中国第八届艺术节金奖。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二0一三年,代表性传承人邓友谱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这次是应二0二四年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暨湖北(红安)红色文化旅游季活动组委会的邀请参展的。说到麦秆画的传承,邓小军说,他目前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大学毕业学旅游的;另一个是小学生,特别文静,有天赋。他们两个各有各的优势,我相信在邓氏家族的努力下,仙桃麦秆画一定能发扬光大。
祝红安文旅盛会圆满成功,祝愿红安永远红!
主管:红安县文联
顾问:(以姓氏笔画排列为序)
王辉淼 江长深 孙雪丽 张际春 张楷良 金仕善
秦 遥 倪先胜 徐绪敏 黄谷子 詹学群 谭 冰 戴水冰
法律顾问:何清华14403201710145559
主编:熊立功 副主编:吴秋生 张冬明
视频号编辑:卢喜荣
编审:李绍伦
投 稿 须 知:
1,原创首发作品优先发表;2,请作者提供个人简介、照片,经编辑审核推介;3,谢绝抄袭、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作品,文责自负;4,20元以上,70%的赞赏作为作者稿酬;5,驻《楚文学》选稿网络平台有搜狐网《作家视野报》;选稿报刊有《东坡文艺》《红安文艺》《红安文学》《铜锣诗词》;6,发表的作品,将择优在国家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7,郑 重 声 明:《楚文学》所发各类文章,均系作者原创,各类媒体使用,须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这里少数使用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8.收稿 邮 箱:17786638187@163.com
关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