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楚文学”
2024年第178期
总第1280期
奋楫扬帆
踏浪前行
——读祁国富先生《逐浪人》有感
李其斌
红安,在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实乃弹丸之地,但这座名不见经传的英雄城市,战争年代出将军,和平时期现才俊,改革大潮有能人。祁国富先生便是教育园地中勇立潮头、奋楫杨帆,踏浪前行的佼佼者。
近日,收到先生亲笔签名的大作《逐浪人》一书,如获至宝,我便手不释卷,从头至尾认真拜读了全书。
该书是祁国富先生花甲之年成名之作。洋洋洒洒近十八万字,是他对自己漫漫人生路的深情回望,更是自己人生成功的自传小记。她像一盏明灯,照亮着自己前行的路,指引着他的后辈一路顺风顺水,一路砥砺前行。也像一股清凉的风,温暖着他的朋友,吹拂着红安这片美丽神奇的沃土。
《逐浪人》一书,由《序言》及个人感言和成长历程,《文革浪潮集》、《改革浪潮集》、《简集》、《后记》五部分组成。序言由该书主编冯佳林亲自撰写,其文字干净洒脱,简洁明了。他定论:该书是祁国富先生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紧紧抓住每一朵浪花的尾巴,在起伏跌宕中书写出的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评价:《逐浪人》不仅是一部书,更是一盏灯,照亮了祁国富先生前行的路,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人生宝贵的启示与指引。应该说,该序对《逐浪人》一书作了提纲挈领的概括和画龙点睛式的高度点评。
《文革浪潮集》收录了作者人生中的十一个小故事。从艰难的求学历程开始记述。童年趣事、幼年花絮跃然纸上。他五岁半入学,就读于金沙村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读书成绩处于班级中上等。一九七三年九月,上了金沙村初中,可那时因家境贫寒,早上和晚上及节假日还要拾猪粪,有时是一边上学,一边要帮家里做些家务,并且还要带着两个少不更事的弟弟上山打柴,下地扯猪草。文革时的初中学习生活至今让在他记忆犹新。一九七五年九月,经大小队推荐,祁国富升入红安县第一中学读高中,这个刚懂一点事的少年,自知机会难得,学习非常用功,可那时的高中,几乎是半工半读,有时还要自带农具改造校园,还要去农场实习,自然是没学到过硬的文化知识,九年半的美好时光,白白浪费于文革的政治浪潮中,一九七七年高中毕业,随波逐流来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一展才华。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怀揣着人生的梦想,带着“立志务农”的红色草帽回到家乡,开启了青年学子回乡务农之旅。从“初尝农活”到“三治五改,”手上打起血泡,脚上磨破了皮,不叫一声苦,不言一声累,肩挑、背扛、手提,常常是清晨披月出,夜晚戴星归。从“基干民兵”到“樵夫二度”。个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训练场上,为了掌握某个动作要领,不怕苦与累,常常是清晨练到傍晚,泥巴裹着汗水。上山打柴,荆棘刺破了衣服,镰刀割开了手指,咬一咬牙,义无反顾向前冲。从“冬战对天河”到“春修西干渠”,工地上能见一个不知疲惫的年轻小伙挥汗如雨,战场上总能遇见祁国富摸爬滚打的身影,几年的艰苦劳作磨练了他的意志,锻造了他一身铮铮的铁骨。
《改革浪潮集》是该书的重点篇目,书中以《民师历练》、《校园深造》、《情寄华河镇中》、《激扬红安三中》、《商海沉浮》、《三次抗争》六个板块对其人生之历练、经历的风风兩雨、付出的勤劳智慧、挥洒的辛勤汗水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其记述字字铿锵悦耳,句句掷地有声。细细品读,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民师历练篇》由十三个小故事构成,既有作者初试锋芒的喜悦,又有骨干培训的辛苦。一九七九年三月,经毕业学校推荐,大小队审核,十七岁祁国富就在众人的期盼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抓住浪潮的尾巴,这便成了他改变自己命运的转折点。走上讲台的小祁老师,白天忙于教学,夜晚就向老年教师请教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巧,他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义。一方面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基本功,一方面深钻教材,研究教法,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师培训,由于他的不断追求,不懈努力,个人文化水平提高较快,所任教学科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也为他后来考取中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八四年七月,改变人生命之神光顾了祁家,二十二岁的祁国富如愿以偿,考上罗田师范,时年九月一日,怀揣罗田师范入学通知书,手提女友赠送的行李箱,带着亲人的重托,开启了新的求学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罗田求学的日子,屈原的格言,孟子的警句时常提醒着年轻有为的国富,克服离开女友的孤独,战胜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他立下誓言:“今生选择了教育,就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真诚地学,不搞应付式,学习从不弄虚作假,总是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任务,他虚心地学,不懂就问,不会请教,直到把知识弄通为止。他全面地学,琴棋书画样样钻,摄影、医学、音乐门门练,积极参加黄冈教院中文函授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从罗田师范学成归来,分配到华河镇中任教的祁国富,英雄有用武之地,他把全部精力投身于学校教学教研之中,他服从组织安排,工作任劳任怨,无论是任教初一还是初二初三,工作从不马虎,当班主任时期,与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锻炼身体,学生们非常喜欢他。担任科任教师,他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主动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个人任教学科学生成绩尚优,家长满意,社会反响良好。多次被评为镇级、县级横范班主任,优秀教师。
由于祁国富工作努力,成绩显著,组织决定将他调至红安三中任教,开启了他“激扬红安三中”之旅,这一干便是二十多年。
在红安三中,是祁国富先生为红安教育发光发热的鼎盛时期,这期间,他当个班主任,送走多届初三毕业班学生,升学率均领先其他班级。他下海经过商,去新疆,闯河南,肩挑明月前行,手把真经回校,为学校经济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办过厂,团结一班人,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勇毅前行,为勤工俭学作出巨大贡献。他当过三中总务主任,用自己勤俭持家的品行管好总务方方面面的工作,为学校增收节支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三中的基础设施建造,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他任过三中党支部副书记,常勤于修身,严以律己,以榜样的引领和规范的行为吸引教师向他看齐,事无巨细抓党务,有条不紊抓党建,亲临会场讲党课,以一个模范共产党员的形象出现于每个场合,深得各级党组织好评。直至到龄退休,依然关注于三中的发展前景。
祁国富先生不仅工作认真负责,成绩显著,更是一个勤奋学习,笔耕不辍的文学才俊。平时工作中,总能挤出时间写写文章,练练诗歌,他是个有心人。《简集》这个章节,呈现了他的诗集三十九首、文集四十余篇、书法十幅、照片八十六张。这些文集遣词造句文字功底之深厚,舞文弄墨文学造旨之精深令我等刮目相看,让众多同行叹为观止。一个工作担子繁重的领导,能在闲暇之余写出这么多厚重的文字,实乃不易,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能与书为伴,以文为友,以激扬文字为乐的人实乃凤毛麟角。
读罢《逐浪人》全书,对祁国富先生佩服之余更是羡慕有加。我不成熟地认为:这是先生人生阅历的奋斗史,更是他精彩人生的总结篇,也是激励读者前行的励志书。先生经历的人生既有艰辛与坎坷牵绊,更有幸运与喜悦相伴,其人生之阅历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气吞山河之壮举。却于无声处听惊雷,平凡之中显伟大。平凡人的功成名就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整个大家庭兄恭弟谊,妯娌和顺,老安少怀之景象让人仰慕之至,二零一八年,这个幸福之家荣登荆楚最美家庭之榜,二零一九年又被评为全省“文明之家”。家庭获此美誉,作为长子的祁国富自然功不可没。他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得风生水起,打造得红红火火,他们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用自己真善美的言行激励和鞭策着一双儿女拼搏于都市上海,让其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孙子、外孙乖巧懂事,聪明伶俐,必将成为家庭跨越发展的后备力量。在他喜圆花甲,漫步古稀的幸福征程时,盘点其个人的经历,更是收获满满,幸福多多。他当个农民,能把自己一亩三分地种出丰收的希望,做个商人,悟出了“一年学个庄稼佬,十年修成买卖人”的人生真谛,他从事的主业是教书,耕耘杏坛四十三载披星戴月,四十三载硕果累累。党政军民学,行行有他的爱徒,东西南北中,处处有他的弟子,其门生都秉承着他为人真诚、正直无私的风尚和谦虚谨慎、办事果敢的风格,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振兴中华添砖加瓦。讲起学生们的故事,先生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这也成为他人生最值得骄傲的华丽篇章和亮丽的风景。
教育家李镇西先生说过:“要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觉得:将这句有温度的话用在祁国富先生身上也是恰到好处。读他的《逐浪人》如沐春风,心里暖暖的,精神倍振,感悟良多。有幸与先生相识,到后来的相知乃至相惜,自感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父母面前,他是个好儿子,年逾鲐背之年的双亲。身体依然健硕,与其鞍前马后的照料密不可分,在妻子面子,他是个伟丈夫,对妻子是百般疼爱,千般呵护,与其携手同行,恩爰有加。在孩子面前,他是个称职的文亲,用自己正直无私的品质引领孩子拼搏进取,努力打拼。在学生面前,他是个敬业奉献的恩师,常以八斗之才高、五车学富丰盈学子健康快乐的人生。在同事面前,他是个知冷知热的知己。常常为别人想得多,唯独没有自己,他还是个好爷爷、好领导、好朋友……这一切的一切,在红安教育园地有口皆碑,都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现如今,退休在家的国富先生,把精力都花在了含饴弄孙、养花种草、休闲垂钓、舞文弄墨的雅趣之上,偶尔也围炉小酌、麻坛娱乐。以此丰盈着自己的退休生活,这种劳逸结合、锻炼与欢娱并举的生活方式令人神往。在此,我想用一首打油诗表达对祁国富先生的敬意,衷心祝愿我的好友在漫步夕阳的人生路上奋楫扬帆,踏浪前行。
诗云:“夕阳无限好,花甲正年轻,喜迎古稀至,笑傲耄耋临。鲐背追日月,期颐揽辰星。国顺家和美,富贵幸福人。
主管:红安县文联
顾问:(以姓氏笔画排列为序)
王辉淼 江长深 孙雪丽 张际春 张楷良 金仕善
秦 遥 倪先胜 徐绪敏 黄谷子 詹学群 谭 冰 戴水冰
法律顾问:何清华14403201710145559
主编:熊立功 副主编:吴秋生 张冬明
视频号编辑:卢喜荣
编审:李绍伦
投 稿 须 知:
1,原创首发作品优先发表;2,请作者提供个人简介、照片,经编辑审核推介;3,谢绝抄袭、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作品,文责自负;4,20元以上,70%的赞赏作为作者稿酬;5,驻《楚文学》选稿网络平台有搜狐网《作家视野报》;选稿报刊有《东坡文艺》《红安文艺》《红安文学》《铜锣诗词》;6,发表的作品,将择优在国家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7,郑 重 声 明:《楚文学》所发各类文章,均系作者原创,各类媒体使用,须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这里少数使用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8.收稿 邮 箱:17786638187@163.com
关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