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华:建立董必武纪念馆及在北京征集文物资料的回顾

文摘   文化   2024-11-12 07:17   湖北  



请关注↖“楚文学”



2024年第162期

总第1265期



建立董必武纪念馆

及在北京征集

文物资料的回顾


王绍华



  1984年,中共红安县委以44号文件,向湖北省委办公厅报告《关于建立董必武纪念馆的请示报告》;省委收文后,于八月二十日向中央转报了报告。中央宣传部于九月四日以中宣发函(84)189号文作了回复,复文如下:“湖北省委办公厅:你厅八月二十日《关于在红安县建立董必武纪念馆的请示报告》,己由中央办公厅转给我部。同意你们的意见,在红安县建立董必武纪念馆,作为缅怀先辈,教育来者的活动阵地。”请你们即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联系,着手进行建馆工作。这是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三月以(1984)217行文的。

  中共红安县委收到省委办公厅回文后,高度重视董必武纪念馆的建馆工作。

  一、县委一二把手亲自抓。常委会研究由县委书杨春生挂帅,县委常委副书记耿协楠牵头,

  二、组建了基建、筹备展览两个班子。筹备展览是由原宣传部副部长胡耿担任总指挥,文化教育局副局长黄崇润和博物馆舘长阙裕民任正副组长的筹展班子。这个班子里又将参与筹展的全体工作人员分片负责董必武文物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参加筹展的人员有:彭希林、夏先友、王绍华、孟晓慧、戴剑华、阮炳莲、另外还抽了些文化工作爱好者。

  三、聘请专家顾问。国家专家,由县委出面,聘请原中国革命博物馆一级研究员罗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一级研究员、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夏传鑫(红安占店大夏家湾人)。省专家顾问: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涂仲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董必武传记作者胡传章。

  经费:由县财政列入67万元(经费缺口分两次追加)

  工期:十个月。

  我是董必武纪念馆筹备展览班子中的一员,分工负责北方几省、主要任务有五。一是负责北京及周边省市范围内有关董老的文物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二是负责与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档案馆等相关部门请示、汇报、沟通和联络工作;三是与董老生前的秘书、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全国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原董老俄文老师兼文字秘书牛立智负责请示、联系;四是负责与董老的三个子女沟通和联系;五是负责与县委聘请的国家专家联系。筹备展览先后花了将近两年时间,下面将我亲身经历的分工负责的相关工作记实如下。


中央重视部门支持


  接受驻北京筹备董必武纪念馆的相关工作任务后,我住在北京平安里?号红安驻北京办事处。驻京办的刘芳科主任非常重视,专门安排房间。住在京办的绝大多数都是红安县直各单位的领导和因公赴京办事的工作人员,大家见了面都认识,个个都热情大方,同桌吃饭,分房住宿,客客气气,如同在家一样温暖如春。在京期间,我先后到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汇报工作,见到中央领导,深感领导人官职越高,越是好接触,越是和蔼可亲,对筹建董中武纪念馆的工作个个都重视。中宣部办公厅领导亲自安排人员为采访中央有关部门出据介绍信,甚至还亲自去电话。回顾那段时间的采访工作,我先后去过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人大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等三十多个部门,安排我去了他们的档案馆,当我将采访和收集董必武有关文物资料清单递交给这些部门的领导后,立马就安排档案相关负责人给予安排采访对象,安排查阅所需资料,我深切地体会到,找中央机关办事,从来没有遇到像下面找领导需要请示、研究研究之类的答复,而是励励风行。查到的文物、文件、文献资料立即给予安排打印,照片给予翻拍。那种热情,那种办事效率,那种对董必武的深情,尽善尽美地体现在交付资料的一瞬间,这种兢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瞒腔的工作热情,使我终身难忘。


首长关怀无微不至


  在北京工作期间,我经常到任建新首长办公室和他的家中,向他请示汇报筹备征集董老文物资料的工作,身兼数职的任首长,尽管他日理万机,但只要是我联系到他时,他总是尽力安排接见,所求必应。有时还在万忙之中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查阅他过去任董老秘书长时的文物资料,董必武曾经批阅过的文稿手迹。听任首长的秘书说,首长为建董老纪念馆那真是全心全意,为能查找到有关董老的实物资料,他日夜操劳,可以说是倾其所有。老一代人对革命事业的精神,那种对党、对自己首长忠诚之心,日月可鉴。首长平时工作非常繁忙,但只要红安找他办的事,那可是有求必应。记得在征集董必武的文物资料期间,县委耿协楠书记打电话告诉我,让我到任首长家的请首长为董必武故居题字。我去首长家,说明来意,任首长欣然为董必武故居题字。还有一次,我们文物局为筹建一个教育基地,资金不足,我拿着红安县人民政府的红头文件,请任首长签字,任首长立即在交件上签发给国家财政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请给资金扶持,为县文物局争取到一大笔资金。还有一次,我在北京工作了两个月,征集到很多有关董必武的文物和资料,定好了回武汉的38次火车票,当天下午,牛立智秘书给我电话,要我去她家将她整理好的文物资料带回红安,我去到首长家清理好东西后,任首长问我:“小王,你是几点的火车票,我说是四点二十分的。首长一看时钟,连忙说,来不及了,只有四十分钟时间,你赶不上火车的。”于是,任首长连忙安排他的司机用他的专车,叮嘱司机:“你把红安的小王,直接送到火车站的站台上”。说实在的,首长的车,一路大开绿灯,畅通无阻,半个小时,直接开到北京火车站的站台上,站台上的客人,个个目光齐聚,心想来了一位“大首长”,就这样,我算是此生当了一次“中央首长”。我心里明白,如果我不是沾了敬爱的董老的光,沾了任首长的光,恐怕来生我也不会有此待遇。不光首长如此,首长的夫人牛立智,为查找董老的文物资料,她一天忙到晚,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她给董老当秘书和担任董老的俄语老师期间,留意收藏了许多有关董必武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时的文稿和实物,董老出席国际会议、国家会议、下基层巡视等等照片资料,那么些年的积累,她都认真清理,一一写上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全身心地投入到资料的清理和编写工作之中。首长和夫人,为红安筹建董必武纪念馆,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倾注了满腔的热忱,我深受教益。


亲情奉献国宝传承


  董必武有三个子女,长子董良羽,1938年出生在延安;幼子董良翮,1945年出生在延安;女儿董良翚,笔名董楚青,1941年出生。我在北京征集董必武的文物资料期间,经常到董老的三个子女家中联系,汇报筹建纪念馆的工作,三位子女喜出望外,非常的热情接待我的采访,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女儿董良翚,在国家文联工作,她总是在万忙之中抽出时间,整理她爸爸董必武曾经用过的东西,精心编写遗物资料说明文字。女儿的心思慎密,对任何一件遗物的文化内涵,故事情节她都是一丝不苟。她为我在北京的征集采访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董良羽是长子,良翮和良翚都听他的安排,他们分别将自己家中凡是董老用过的遗物如撰写的诗词、文稿、穿过的衣物、出访和下厂矿,深入基层搞调查的纪念品,如董老坐过的破旧沙发、董老办公室用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玻璃缸,出访苏联赠送给董老的留声机、董老出席党的重要会议签字时用过的铅笔……等等文物和资料,都整理登记,注明内容,董必武的儿女们,在为筹建爸爸的纪念馆的过程中,可谓是血脉传承,亲情奉献,为国家,为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奉献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赴北京及其天津、石家庄、长春、沈阳从事董必武纪念馆的文物资料采访、征集工作,历时近两年时间,采访了28位老首长,老将军。先后给国家文化部常务副部长徐文柏等5位领导人请示汇报筹备工作;去了36个中央和国务院直属单位收集复制、复印文物资料。共计征集到董老生前的遗物、档案资料件,照片张。在京办,由刘芳科帮助联系到县棉花公司赴北京送物资的四门六座汽车,一天夜晚,我和司机一起,分别去董良羽、董良翮、董良翚家拖董老的遗物。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从北京出发整整两天时间,将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料运回红安,收藏在县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内。

  这所有的文物资料,后来经国家文物专家夏传鑫等汇同湖北省文物专家鉴定,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2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9件。董必武“赴旧金山会议收支帐目”记帐单,是董必武亲笔记了他1945年4月12日至11月20日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系国制宪会议期间帐目收支情况,清楚记录他和随从人员章汉夫、陈家康在美国期间的生活费和从事其他活动的开支情况。此间,董必武对每一项开一文都精打细算,生活上俭朴节约,从不滥花一分钱,他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为新华日报社购置了一套价值三万美元的印刷设备。每当我看到这份记帐单,睹物思情,追思中国共产党于6月26日公开亮相国际舞台上,那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日子,追思那段难忘的历史,人们更加怀念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念那艰苦朴素、忧国忧民、清正廉洁的董必武。这是董老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它被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还有董必武亲笔为红安革命博物馆题写的馆名、“联合国赠给董必武的拐杖”、“越南胡志明主席赠给董必武贺年片”、“董必武抗战时期用过的公文包”、“董必武给烈士家属的信”、“董必武任国务院副总理签名章”、“潘怡如墓表惨改稿”、“联合国赠给董必武的双管猎枪”等文物被文物专家定为一、二、三级国宝。


主管:红安县文联

  顾问:(以姓氏笔画排列为序)

  王辉淼  江长深   孙雪丽   张际春  张楷良  金仕善

  秦   遥  倪先胜  徐绪敏   黄谷子  詹学群  谭   冰      戴水冰

  法律顾问:何清华14403201710145559

  主编:熊立功   副主编:吴秋生  张冬明

      视频号编辑:卢喜荣

  编审:李绍伦

  投 稿 须 知:

  1,原创首发作品优先发表;2,请作者提供个人简介、照片,经编辑审核推介;3,谢绝抄袭、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作品,文责自负;4,20元以上,70%的赞赏作为作者稿酬;5,驻《楚文学》选稿网络平台有搜狐网《作家视野报》;选稿报刊有《东坡文艺》《红安文艺》《红安文学》《铜锣诗词》;6,发表的作品,将择优在国家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7,郑 重 声 明:《楚文学》所发各类文章,均系作者原创,各类媒体使用,须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这里少数使用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8.收稿 邮 箱:17786638187@163.com



关注投稿




楚文学
搭建原创平台,推介健康文明向上的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