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楚文学”
2024年第177期
总第1279期
渐行渐远的
炊烟
李桃青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种带着泥土的芬芳与家的温暖,带着田园的宁静与悠然,总是萦绕在心间,久久不散。
近些年,有时回老家小住,看到农村的炊烟少了些,柴火味淡了些。儿时那种烟火的记忆渐行渐远。每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心里,都有一幅关于炊烟的画面:清晨第一阳光还未完全洒向大地,炊烟便还从一户户农舍的烟囱中袅袅升起,在微风中如轻纱般缓缓舞动,漫漫融入云朵。那淡淡的烟雾带着柴禾的气息和家的温馨,唤醒了整个村庄。远处的山峦在炊烟的映衬下,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梦如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的余晖将整个村庄染成金黄色,炊烟再次升起,浓浓如墨,淡淡如云彩,宁静而美好。
炊烟是无声的呼唤。在田畈劳作的农人,瞧到炊烟升起,就知道该收工回家;在山上砍柴的人们,远远望见了炊烟,就要挑柴下山了;放牛的牧童看到了袅袅的炊烟,便赶着牛儿回家。而在外面疯玩的孩童,尽管玩得正疯时,陡然看到了自家屋顶的炊烟升起,就知道该回家了,免得母亲再喊,循着炊烟的味道一口气跑回家。一缕缕的炊烟是家的方向,是母亲的呼唤,是心灵的归宿。
炊烟是母亲忙碌的身影。在那单纯而纯粹的往昔岁月里,母亲总会在炊烟升起之时,精心地为一家人准备着美味可口的饭莱,一日三餐,烟熏火燎。除了忙里还要忙外,母亲一进厨房就忙个不停,边添柴火,边煮米蒸饭,还要切菜炒菜,动作熟练而轻快,有时还为柴草不足不好发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的幸福感,温馨感就是母亲任劳任怨地在厨房里忙出来的。
炊烟是温暖的味道。每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时,一股股熏烟的味道,夹杂着油盐味,还有母亲烹饪的饭菜香,这些柴米油盐酱醋的质朴气息飘溢在空中,随着烟火慢慢飘散,一种沁人心脾裹腹感油然而生,劳作的疲劳找到了慰藉,这种平实的生活有着难以言喻的温暖。
炊烟是乡愁的载体。难忘八四年初次远离家乡到罗田师范读书时,特别想家,总是站在高处,凝望着老家的方向,真正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脑海里情不由衷地浮现出故乡那熟悉无比的炊烟,深切地感受到故乡那份深情的呼唤,感受到亲人无尽的温暖。炊烟是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纽带,是永远无法割舍的牵挂。
炊烟的生活简单而充实,柴米油盐的日子,虽然说没有奢华,却有着最真实的幸福。炊烟是故乡的灵魂,是岁月的诗篇。它用独特的语言,诉说着故乡的故事,描绘着生活的画卷。即便时光流转,那份对炊烟的牵挂始终不变,那炊烟承载着我对故乡深深的爱,珍藏着我最珍贵的回忆。
而今乡村振兴,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使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土坯老屋变成砖混结构,平房变楼房,土灶变成瓷砖灶、电饭锅,抽油烟机使昔日浓浓的炊烟渐行渐远,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就象失去了灵魂的躯壳。但在我心中,炊烟应该是村庄的根,它承载着昔日的回忆和情愫。炊烟是我心灵的归属和依托,是我生命中永恒的记忆,也是我无限的念想:小小村落,袅袅炊烟,路上一道辙……
主管:红安县文联
顾问:(以姓氏笔画排列为序)
王辉淼 江长深 孙雪丽 张际春 张楷良 金仕善
秦 遥 倪先胜 徐绪敏 黄谷子 詹学群 谭 冰 戴水冰
法律顾问:何清华14403201710145559
主编:熊立功 副主编:吴秋生 张冬明
视频号编辑:卢喜荣
编审:李绍伦
投 稿 须 知:
1,原创首发作品优先发表;2,请作者提供个人简介、照片,经编辑审核推介;3,谢绝抄袭、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作品,文责自负;4,20元以上,70%的赞赏作为作者稿酬;5,驻《楚文学》选稿网络平台有搜狐网《作家视野报》;选稿报刊有《东坡文艺》《红安文艺》《红安文学》《铜锣诗词》;6,发表的作品,将择优在国家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7,郑 重 声 明:《楚文学》所发各类文章,均系作者原创,各类媒体使用,须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这里少数使用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8.收稿 邮 箱:17786638187@163.com
关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