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呈现的声音:中国当代艺术案例呈现 | 艺术是人,而首先要不愿是人

文摘   2024-05-06 21:24   重庆  




应该呈现的声音



同门微信公众号是一个朋友圈语和图相汇的场地。法国17世纪文学理论家布洛瓦在他的文集序言中说:“一句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确实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以“大师话语”开头,我想一定会有很多的启发性。

更重要的是视觉艺术本身,图像是一种语言,材料是一种语言,行为是一种语言,环境是一种语言,方法是一种语言,形象和形态更是一种语言。艺术为人提供自由交往的可能性,既让个人得到自我确认,也让我们在他人那里找到共存的理由。

从2011年到2022年我做了四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我想把参展艺术家前前后后的作品集中起来,做一个题为“应该呈现的声音”网上陈列,以飨我认识和不认识、参加过我的展览和没有参加过我的展览的朋友们。这算是一个开头,以后还可以有一些更多的话题。

随着网络国际交流的频繁,艺术家参加国际大展本已不象过去那样令人羡慕。但正是这种日常化、经常性的国际交流和互动反馈,在今日中国变得更加重要。也许,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艺术家个人创造力案例的呈现,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机会。

( 王林说明 I )




第117期 阿波利奈尔/田世信


造型的各种力量:纯洁、统一性、真实,克服了自然,并把它屈服了。……努力追求艺术纯洁性,就叫做把本能从受洗里升高,把艺术人性化,把人神化。艺术是人,而首先要不愿是人。


——[法国]阿波利奈尔《主体派的画家,美学的沉思》,引自瓦尔特·赫斯编著《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79页




 《宋太祖》脱胎漆雕  183x183x183cm 2008年




《元太祖》脱胎漆雕 188x178x183cm 2008年




《汉武帝》 脱胎漆雕 208x188x183cm 2009年





《唐太宗》脱胎漆雕 211x178x183cm 2009年




《秦始皇》脱胎漆雕 204x178x183cm 2009年




《毛泽东》脱胎漆雕  205x170x215cm 2009年




   艺术家简介

田世信

田世信 ,1941年出生,北京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贵州清镇中学教师、贵州艺术专科学校雕塑工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研究员。擅长雕塑。1982年作品《侗女》选送法国首次春季沙龙邀请展。同年有20件作品参加《贵州学习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新作展》,并有12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83年赴东非四国访问。1985年《欢乐柱》和《谭嗣同》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欢乐柱》获银牌。1988年《欢乐柱》参加《当代中国优秀作品展》(赴日本)。1989《田世信、刘万琪雕塑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1989年《屈原》参加第7届全国美展。1993年《山风》参加《海峡两岸雕塑展》(台湾)。先后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北京国际艺苑及台湾炎黄美术馆收藏。《欢乐柱》编入《中国新文艺大系》和《中国美术五十年》。



 其他作品


《刺梨花》罗木  40x40x48cm  1981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侗女系列》之一  30x35x45cm  1981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春》 木  16x10x64cm  1981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秋》 木  18x18x66cm  1981  中国美术馆收藏



《欢乐柱》之一   柏木  高约160cm 1981年




《节日》 木  53x28x77cm  1982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苗女》大漆 118x45x90cm 1982年





《猎手》木  38x39x46cm  1983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侗女》之二  木胎大漆  49x46x47cm  1983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花桥》之一  木  115x62x55cm  1984年




《谭嗣同》之二 铜 42×46×55cm 1984年





 《山风之一》 1986年




《屈原像》之二 铁 27x15x50cm 1987年




《高坡上》铸铜   1988年




《司马迁》  铜 100x97x137cm 1988年




《秋瑾》之二 铜 62×70×120cm 1988年



《母与子(立式)》 大漆 22×14×43cm 1989年




《躯干》之一  石材  8x16x59cm  1991年




《山里人》铸铜  34x29x64cm  1992年




《山里人》22x20x67cm  1992年





《大躯干》大漆 68x66x163cm 1993年




《母与子》之七   大漆  85x36x110cm  1997年





《王阳明》大漆 110x81x87cm 1994年




《唐女》之一  大漆贴金  13.5x12x24cm 1996年




《唐女》之二  铸铜  20x20x31cm  1996年




《母与子》之七 陶 110×85×36cm 1997年





《老子立像》 木  55x45x152cm 1998年



《汉女》 木  高120-125cm  1999年




《山音》系列之二  铜  500x220x240cm 2000年





《唐女》之三  木  10x10x52cm   2001年




《齐白石像》之一 铜 高210cm 2002年



《老子——刚柔之道》木 70×57×225cm 2003年





《花桥-人生本是一场热闹戏》 木雕  2004年




《春芽》黄杨木  13x15x74cm  2005年




《唐女》之五  木  32x25x120cm  2006年




 《鲁迅坐像》之二  铜 70x50x80cm 2007年





《大汗王后》大漆  70×60×85cm  2012年



《少年才子王勃像》铜 95x53x111cm 2013年



《傅雷》铜 53x51x32cm 2014年





《梁漱溟》铜 39X30X28cm 2014年




《山路》之三  木雕  42x42x83cm  2015年




《鲁迅立像》之一 黄杨木 51x10x6.5cm 2016年




《鲁迅立像》之二 阴沉木 13x12x60cm 2017年







   王林点评:

"艺术是人,而首先要不是人"一一阿波里奈尔说这话,是指艺术不仅要有人性,而且要有神性。

田世信,北京人,大学毕业落脚贵州。他八十年代创作一系列以贵州人为原型的木雕,极有表现力,令人刮目相看,也为他带来了很高的艺术声誉。

从肖像到人体,从场景到叙事,无论是团块造型、纵向构成,还是列队分布与平面布局,其形憨实饱满,材料之统一感极强,确实让人过目不忘。

我见过他做的谭嗣同铜像,目眦尽裂,精采异常,让人感动涕零,站立入地几乎不能自拔!田世信的历史人物雕像塑像,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风骨者,其形唯一,其情至真,各具特色,绝不雷同。一看即知出自大家之手,热爱者无言,只能为之叫绝也。

我曾在威双平行展上展出他的大型脱胎漆雕座像 ,从缘起、经历到一番折腾,可谓是对中国历史现实的案例性反省。这些故意以格式化手法创作的帝王人像,气势恢宏而姿态夸张,光鲜亮丽辉却不无造作 ,这些似人非人,如神非神的形象,乃是中国历史的伟大与荒唐,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与警醒。时至今日,面对当下,我们也许更应该为田先生作品叫好,更应该为贵州这块土地、为中央美院这个学院出了田世信这样的艺术家而叫好!



同门艺术中心

重庆同⻔艺术中⼼是⼀所位于重庆市九⻰坡⻩桷坪 501艺术基地的⾮营利性机构,我们本着艺术的专业主义,推崇当代视觉⽂化的创造性、前沿性,致⼒于艺术批评与策划⽅向的艺术展览、⽹络传播、社区介⼊、国际交流等公共项⽬,建⽴美术学⽂献库,开展艺术批评论坛、艺术驻留计划、艺术教育培训等⼯作,推动公益、社会慈善、以及艺普及教育事业。

Tongmen Arts Center is a non-profit arts institution locates at Huangjueping 501 Art Base in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We are based on art professionalis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frountier of contemporary visual art, and devoted to the direction of art criticism and curation of art exhibitions,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rojects. Also We established fine arts literature library, organize arts criticism forums,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mes(ARP), arts education for promoting public welfare, charities, art popularization and education.  



艺术/学术/创造力思维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重庆同门艺术中心
重庆同门艺术机构是崇尚专业主义,推崇当代视觉文化的创造性、前沿性,致力于批评与策划方向的艺术展览、网络传播、社区介入、国际交流等公共项目,建立美术学文献库,开展批评论坛、驻留计划、艺术教育培训等工作,推动公益、慈善及艺术普及教育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