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门共读会 |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导读

文摘   2024-06-06 10:38   重庆  


2024年5月15日,第十五期“要有书·同门美术学共读会”在新鸥鹏泊雅湾同门艺术中心如期举办,线上线下同步交流。此次共读会书目为勒庞的《乌合之众》。参与人有发起人王林老师及其研究生冉文莲、杨喜、唐瑀琪、江思楠、柏洪。并有幸邀请到了四川美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郑川老师,四川美院教授、艺术家周南平老师,重庆大学教授苟世祥老师,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学者杨济余老师,重庆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作家吕岱老师,四川美院公共艺术学院讲师冯大庆老师,文化研究博士陈越老师,心理咨询师杨李若曦老师。

 

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



首先由冉文莲同学对这本书进行了导读:


《乌合之众》主讲人冉文莲

 

“乌合之众”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东观汉记》。原义是指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在人的意识中,乌鸦不是一种讨喜的飞禽。原因是多样的,最主要的是它群龙无首。与之对立的是团队协作,个人服从集体,把个人力量凝聚成强大的合力。


《乌合之众》共读会现场



作品简介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

勒庞出生于1841年,在长达90年的生命中,经历过1848年革命,1870年的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可以说他见证了许多恐怖、血腥的大事件。写作此书时,勒庞正处于一股全新的、他所在时代唯一至高无上的力量——群体的力量崛起的时代。以下是他对于群体力量的预言:



“众多曾经稳固的观念皆于今日消亡,众多曾经权威的力量接连被革命摧毁,而在它们的废墟之上,唯有群体这股力量正在上升,并且显现出吞噬他者之势。当我们悠久的信仰摇摇欲坠、土崩瓦解之际,当社会的古老柱石一根根坍塌之时,群体的力量是唯一一股所向披靡、声势高涨的力量。我们将要进入的时代,名副其实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身处于新旧观念冲突更迭的时代,勒庞对“群体”这一之前被人忽视,现在却不得不谈的概念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勒庞出身于生物系,之后又转向了心理学,因此在分析群体时,他更多地采用了心理学的角度,可我们也不难看到生物学的影子。

 

创作背景



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学者将资产阶级的胜利看作是理性的胜利。然而这一看法并不能解释理性号召人们赶走了国王,为什么还出现了雅各宾专政的恐怖。在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的学者中,勒庞成为一位佼佼者:他独辟蹊径,开拓了这一研究的心理学视角。

以下是勒庞对法国大革命的讨论:

我要再说一遍,除非我们研究群体信念长期采取的宗教形式,否则便不可能理解一些肯定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研究,更需要着眼于心理学的角度,而不是自然主义的角度。史学家泰纳只从自然主义角度研究法国大革命,因此他往往看不到一些事件的起源。他对事实有充分的讨论,然而从研究群体心理学的要求看,他并不总是能够找出它们的起因。事件中血腥、混乱和残忍的一面让他感到惊恐,但是他从那部伟大戏剧的英雄身上,很少能够看到还有一群癫狂的野蛮人恣意妄为,对自己的本能丝毫不加约束。这场革命的暴烈,它的肆意屠杀,它对宣传的需要,它向一切事物发出的战争宣言,只有当认识到这场革命不过是一种新宗教信仰在群众中的建立时,才会得到恰当的解释。宗教改革、圣巴托洛缪的大屠杀、法国的宗教战争、宗教法庭、恐怖时期,都属于同类现象,都是受宗教感情激励的群众所为,凡是怀有这种感情的人,必然会用火与剑去清除那些反对建立新信仰的人。宗教法庭的办法,是一切有着真诚而不屈信念的人所采用的办法。假如他们采用了别的办法,他们的信念也就不该得到这样的评语了。

核心观点


群体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灭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



全文框架


第一卷讲述群体心理,分析了群体的一般特征,这里的群体指心理群体,其性质表现为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其特点为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个人时不同。群体中的个人十分不同于孤立的个人,这种不同的原因是需要了解无意识,有意识是主要受遗传影响而造成的无意识的深层心理结构的产物,这个深层结构中包含着世代相传的无数共同特征,构成了一个种族的先天禀赋,使种族之间有所不同的是教育的结果,更多是独特的遗传条件。群体一般只有很普遍的品质,创造出新特点的原因首先是群体中个人责任感的消失。第二是传染现象。第三是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现,这依托于心理学发现:通过不同的过程,个人可以被带入一种完全失去人格意识的状态,他使自己失去人格意识的暗示者唯命是从,会做出一些同他的性格和习惯极为矛盾的举动。结果表现为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


《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冯克利译版插图


第二章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大多数群体的不同特点:1、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群体行为受脊椎神经的影响,所有刺激因素都对群体有控制作用,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群体没有任何能力做长远的打算或思考,群体像野蛮人一样,面对障碍,群体感到自己势不可挡,群体中个人的不可能观念消失。2、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群体总是处于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提示通过传染进入群体的头脑,受群体情感的一致倾向变成一个事实。群体很少对主观和客观加以区分,群体把头脑中的景象当作现实,集体幻觉机制即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案例《海流》。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群体中的个人类似于原始人,把事情视为一个整体,看不见它们的中间过渡状态,群体情绪的夸张受暗示和传染过程非常迅速地传播,结果是它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群体感情的狂暴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群体中间,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嫉妒的人感觉到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案例演说家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不说理会;4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用暗示的办法加以诱导而并不是做出合理的解释,群体不接受矛盾,种族观念中表现着专横和偏执,群体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群体中的暴力倾向处在主导地位,受无意识因素支配,屈从于世俗的等级制,十分保守;5、群体的道德: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也能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以名誉、光荣和爱国主义作为号召,最有可能影响到组成群体的个人。而且经常可以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


《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冯克利译版插图


第三章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1、群体的观念:每一种文明都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基本观念的产物,观念氛围来去匆匆的观念和稳定的基本观念,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观念形式才能对群体有效,没有逻辑上的相似性或连续性的,形象化的观念才能被群众接受,现实中很少存在观念的等级制。群体缺乏批判精神,察觉不出矛盾,高深莫测的哲学和科学观念为适应群体低劣的智力水平要根据群体或群体所属的种族的性质进行改造,即观念的低俗化和简单化。群体观念总是落后于博学之士和哲学家好几代人。2、群体的推理能力:群体像睡眠中的人,没有思考和推理能力。3、群体的想象力:在历史上,表相比真相重要,只有形象能吸引和吓住群体,成为它们的行为动机,戏剧表演总是对群体又巨大影响,侵略者的权力和国家的威力便是建立在群众的想象力上,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对事实进行浓缩加工,形成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人形象。

第四章群众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宗教形式即宗教感情,对某个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对生命赖以存在的某种力量的畏惧,盲目服从它的命令,没有能力对其信条展开讨论,传播这种信条的愿望,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之所以能够立住脚,皆因为他们成功地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他们使群众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随时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

 

《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冯克利译版插图


第二卷讲述群体的意见和信念。

第一章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1、种族,种族本身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因素,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禀性,作为遗传规律的结果,种族便具有了这样的力量,种族决定着群体气质的特征《民族演化的心理规律》;2、传统,传统代表着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他们是种族综合作用的产物,民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个有机体,只能通过缓慢的遗传积累过程发生变化,支配着人们的是传统,脱离了传统不管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没有传统,文明是不可能,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破坏,进步也是不可能的,困难在于如何在稳定与求变之间取得平衡,理想状态是保留过去的制度,用不易察觉的方式一点一滴的改进他们,支配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自我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主人,它可以安全地规避一切反抗,只能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慢慢地被磨损。3、时间,时间是唯一的真正创造者,也是唯一的伟大毁灭者,种族取决于时间。4、政治和社会制度,制度能够改正社会的弊病制度,是观念、感情和习俗的产物,制度和政府都是种族的产物,由这个时代所创造,对各民族的统治,由民族的性质决定民族要被统治,一个民族并没有改变其各种制度的能力,必要性和时间性承当着完善宪法的责任,各民族是受着它们自己性格的支配,凡是与这种性格不和的模式,都不过是一件借来的外套,一种暂时的伪装;5、教育,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这些素质都不是书本能够带来的;

《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冯克利译版插图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原因:1、形象、词语和套话,词语的力量与它们所唤醒的形象有关,同时又独立于它们真正的含义,说理与论证战胜不了一些词语和套话,词语唤起的形象独立于它们的含义,这些形象因时代而异,也因民族而异,词语所唤起的形象,或人们赋予它们的含义,却不停地发生着变化,若想以词语为手段去影响群体,必须搞清楚某个时候群体赋予词语的含义,用新名称代替那些能够让群众想起不利形象的名称,因为新名称的新鲜能够防止这种联想;2、幻觉,自从出现文明以来,群体便一直处于幻觉的影响之下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加入谬论,凡是能向他们供应幻觉的,也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3、经验,经验几乎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生根,让过于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4、理性,群体不受推理影响的,群体只能理解那些拼凑起来的观念让群众相信什么,首先得搞清楚让它们兴奋得感情,并且装出自己也有这种感情得样子,然后借助于初级得联想方式,用一些非常著名得暗示性形象,去改变他们得看法。幻觉引起得激情和愚顽,激励着人们走上了文明之路,把理性留给这人,不要过于强烈地坚持让理性插手于对人得统治,文明得推动力仍然是各种感情——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得爱;


《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冯克利译版插图


第三章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1、群体的领袖,领袖是各色人等形成组织得第一要素,领袖更有可能是个实干家而非思想家,领袖没有头脑敏锐深谋远虑得天赋,在那些神经有毛病得、好兴奋得、半癫狂得即处于疯子边缘得人中间,尤其容易产生这种人物,,领袖往往深谙巧言令色之道,一味追求私利,用取悦于无耻得本能来说服众人,信仰得建立永远取决于人群伟大领袖得 作用,领袖得作用就是充当群众得领路人,领袖有非常专制得 权威,首领和煽动家可以分成明显不同的两类,艺术及充满活力,但只一时拥有坚强意志的人,不能持久,另一类领袖即那些能够持续保持意志力的人;2、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一个断言越是简洁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得到断言的事情,是通过不断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作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很多影响要归因于模仿,其实这不过是传染造成的结果;3、名望,利用断言、重复和传染进行普及的观念,因环境而获得了巨大的威力,即名望最大的名望归死人所有,在现实中,名望是某个人、某本著作或某种观念对我们头脑的支配力,名望是一切权力的主因,名望的特点就是阻止我们看到食物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名望分为个人名望和先天名望;

第四章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1、牢固的信念,群体的意见和信念可以分成非常不同的两类,一方面我们有重要而持久的信仰,它们能够数百年保持不变,整个文明就是以它为基础,其次是一些短暂而易变的意见,它们通常是每个时代生生灭灭的一些普遍学说的产物。普遍信仰是每一个文明种族的历史上的令人瞩目的事件,构成了文明的真正基础。长久的信仰通常只有用暴力革命才能对它们进行革新,革命的作用是对几乎已经被人抛弃的东西作最后的清理,因为习惯势力会阻碍着人们完全放弃它们。普遍信仰有催眠作用。普遍的信念从哲学上说往往十分荒谬,但这从来不会成为它获胜的障碍;2、群众意见的多变。一切与民族的普遍信念和情感相悖的东西,都没有持久力,逆流不久便回到了主河道。目前,群体中易变的意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有三个不同的原因:首先,普遍信仰的衰落,为一大堆既无历史也无未来的偶然意见提供了场所。第二,群众的势力在不断增长。最后,报业最近的发展,把十分对立的意见带到群众面前。

 

《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冯克利译版插图


第三卷讲述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分析群体的分类,1、异质性群体。对异质群体最重要的分类就是把它们分为无名称群体——如街头群体——和有名称的群体,如精心组织起来的议会和陪审团。2、同质性群体包括:(1)派别;(2)身份团体;(3)阶级;派别是同质性群体组织过程的第一步。一个派别包括在教 育、业和社会阶级的归属方面大不相同的个人,把他们联系 在一起的是共同的信仰。这方面的例子是宗教和政治派别。身份团体是最易于组织起群体的一个因素。派别中包含着业、教育程度和社会环境大不相同的个人,他们似似是被共同的信仰联系在一起,而身份团体则由耿业相同的个人组成,因此他们也有相似的教养和相当一致的社会地位。这方面的例子如军人和僧倡团体。阶级是由来源不同的个人组成的,和派别有所不同,使他 们结合在一起的不是共同的信仰,也不像身份团体那样,是因为相同的业,而是某种利益、生活习惯以及几乎相同的教育。这方面的例子是中产阶级和农民阶级。

第二章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通常,群体犯罪的动机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参与这种犯罪的人事后会坚信他们的行为是在履行责任,这与平常的犯罪大不相同犯罪群体的一般特征与我们在所有群体中看到的特征并无不同:易受怂恿,轻信,易变,把良好或恶劣的感情加以夸大,表现出某种道德,等等;

第三章刑事案件的陪审团,表现出易受暗示和缺乏推理能力的特点,当它处在群众领袖的影响之下,也主要受无意识情绪的支配;

第四章选民群体。有权选出某人担任官职的集体,属于异质性群体,在群体特有的特征中,他们表现出极少的推理能力,他们没有批判精神,轻信、易怒并且头脑简单,受群众领袖的影响,和那些因素——断言、重复和传染——的作用。说服选民的办法,首先,候选人享有名望,能取代个人名望的只有财富,迫使选民不经讨论就接受自己,作出最令人异想天开的许诺,如果选民是工人,那就侮辱和中伤雇主,对于竞争对手,必须利用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为任何表面证据而费心是没有用处的,候选人写成文字的纲领不可过于绝对,不然他的对手将来用它来对付他,但在口头纲领中,再夸夸其谈也不过分,如果候选人满嘴新词,其含义又及其缺乏,因而能够迎合极不相同的各种愿望,他也必能大获全胜。文明是少数几个智力超常的人的产物,他们构成了一个金字塔的顶点;


《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冯克利译版插图


第五章议会,在议会中也可以看到群体的一般特征:头脑简单、多变、易受暗示、夸大情感以及少数领袖的主导作用,由于其特殊构成。它们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意见的简单化,根据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最简单的抽象原则和普遍规律来解决最复杂的社会问题。议会群体这种易受暗示的特点,又有着明确的界限在每个国家的议会中,都可以看到他们以团队首领的名义存在着,他们是议会的真正统治者。领袖的影响力只有在很小的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提出的依据,却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的名望议会中的群体表现出异质性群体的大部分特征/他们的意见的简单化/易受暗示,但有局限性/他们建以改变的意见 和易变的意见/议而不决的原因/领袖的作用/他们是议会的真正主人演讲术的要点/没有名望者的演说劳而无功/议会成的感 情夸张/国民公会的实例/议会去群体特征的情况专家在技术 性问题上的作用/议会制度的优点和危险/应现代要求,但会 造成财政浪和对自由的限制/结论。


感与思

现代生活中的家族群体



读书明确一点:任何的书都有它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局限,一些在当时合理的观点,也许在今天已经不再为适用。作为读者,盲从书中的所有观点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立足于时代,结合具体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书中的观点。

作者前言:群体特征说明:种族群体形成原因是遗传;为了行动的目的聚集的群体表现出新的心理特征;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代替了个人的有意识行为;

导言:历史大动荡由思想的变化导致;思想转变的基础是:宗教、政治和社会信仰的毁灭,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各种发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存和思想条件。

书中存在的问题:以纯科学的方式进行考察,也就是说只有方法上的考虑,不接受各种意见、理论和教条的影响。

 

 

注释:

1、雅各宾专政:法国雅各宾派在1793年的起义中战胜温和共和主义派,夺取了政权。该派执行恐怖政策,将嫌疑的反革命者送上断头台,严格限制物价,该时期有数千人被残忍杀害。新古典主义画家路易大卫绘名画《马拉之死》雅各宾派一名重要领导人马拉被女刺客杀死在泡有治疗皮肤病的药水浴缸中。

2、乌合之众寓言故事:西汉末年,政治日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外戚出身的王莽在这种情况下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新朝。但他并未能挽救危局,新朝后期天下大乱,各路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一支名叫绿林军的起义军推翻了新朝的统治,拥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史称更始帝。

更始帝即位后,许多地方豪杰纷纷赶来投奔他,耿弇(yǎn)就是其中之一。耿弇从小学习骑射,爱好兵法,希望能跟着刘玄成就一番事业。就在他投奔刘玄的途中,有个叫王昌的人谎称自己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在邯郸称帝了。耿弇的手下决定改去投奔王昌,并力劝耿弇和他们一起去。

耿弇却说:“这个人肯定不是真的刘子舆。他的军队也不过是些乌合之众,根本不值一提。等我到了长安向皇上陈述利弊,朝廷就会发兵对付他们。你们现在选择去投奔他,在我看来也就离死不远了。”随行的人听不进去耿弇的话,还是走了。

后来,耿弇因为道路阻隔没有去成长安,于是改去晋见时任更始大司马的刘秀。当时刘秀正为了王昌称帝的事头痛不已,耿弇对他说:“您有那么多兵马,邯郸那些人根本不足为惧。”刘秀听了大喜,称赞他说:“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大志!”

这之后不久,刘秀就率军攻破了邯郸,杀死了王昌等人。




同门艺术中心
重庆同⻔艺术中⼼是⼀所位于重庆市九⻰坡⻩桷坪 501艺术基地的⾮营利性机构,我们本着艺术的专业主义,推崇当代视觉⽂化的创造性、前沿性,致⼒于艺术批评与策划⽅向的艺术展览、⽹络传播、社区介⼊、国际交流等公共项⽬,建⽴美术学⽂献库,开展艺术批评论坛、艺术驻留计划、艺术教育培训等⼯作,推动公益、社会慈善、以及艺普及教育事业。

Tongmen Arts Center is a non-profit arts institution locates at Huangjueping 501 Art Base in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We are based on art professionalis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frountier of contemporary visual art, and devoted to the direction of art criticism and curation of art exhibitions,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rojects. Also We established fine arts literature library, organize arts criticism forums,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mes(ARP), arts education for promoting public welfare, charities, art popularization and education.  


艺术/学术/创造力思维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重庆同门艺术中心
重庆同门艺术机构是崇尚专业主义,推崇当代视觉文化的创造性、前沿性,致力于批评与策划方向的艺术展览、网络传播、社区介入、国际交流等公共项目,建立美术学文献库,开展批评论坛、驻留计划、艺术教育培训等工作,推动公益、慈善及艺术普及教育事业。
 最新文章